❶ 戴爾bios設置中文
戴爾bios是可以設置為中文的,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開機進入BIOS,選擇language選項,點擊回車:
❷ 電腦BOIS設置的翻譯
Standard CMOS Features(標准CMOS功能設定)
設定日期、時間、軟硬碟規格及顯示器種類。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級BIOS功能設定)
對系統的高級特性進行設定。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級晶元組功能設定)
設定主板所用晶元組的相關參數。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設備設定)
使設定菜單包括所有外圍設備的設定。如音效卡、Modem、USB鍵盤是否打開...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定)
設定CPU、硬碟、顯示器等設備的節電功能運行方式。PNP/PCI Configurations(即插即用/PCI參數設定)
設定ISA的PnP即插即用介面及PCI介面的參數,此項僅在您系統支持PnP/PCI時才有效。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頻率/電壓控制)
設定CPU的倍頻,設定是否自動偵測CPU頻率等。Load Fail-Safe Defaults(載入最安全的預設值)
使用此菜單載入工廠默認值作為穩定的系統使用。Load Optimized Defaults(載入高性能預設值)
使用此菜單載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響穩定的默認值。Set Supervisor Password(設置超級用戶密碼)
使用此菜單可以設置超級用戶的密碼。Set User Password(設置用戶密碼)
使用此菜單可以設置用戶密碼。Save & Exit Setup(保存後退出)
保存對CMOS的修改,然後退出Setup程序。E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退出)
放棄對CMOS的修改,然後退出Setup程序。二、AWARD BIOS設置的操作方法按方向鍵「↑、↓、←、→」 移動到需要操作的項目上
按「Enter」鍵 選定此選項
按「Esc」鍵 從子菜單回到上一級菜單或者跳到退出菜單
按「+」或「PU」鍵 增加數值或改變選擇項
按「-」或「PD」鍵 減少數值或改變選擇項
按「F1」鍵 主題幫助,僅在狀態顯示菜單和選擇設定菜單有效
按「F5」鍵 從CMOS中恢復前次的CMOS設定值,僅在選擇設定菜單有效
按「F6」鍵 從故障保護預設值表載入CMOS 值,僅在選擇設定菜單有效
按「F7」鍵 載入優化預設值
按「10」鍵 保存改變後的CMOS 設定值並退出操作方法∶在主菜單上用方向鍵選擇要操作的項目,然後按「Enter」回車鍵進入該項子菜單,在子菜單中用方向鍵選擇要操作的項目,然後按「Enter」回車鍵進入該子項,後用方向鍵選擇,完成後按回車鍵確認,最後按「F10」鍵保存改變後的CMOS 設定值並退出(或按「Esc」鍵退回上一級菜單,退回主菜單後選「Save & Exit Setup」後回車,在彈出的確認窗口中輸入「Y」然後回車,即保存對BIOS的修改並退出Setup程序。
❸ 電腦bios怎麼設置,有沒有中英文對照操作圖解
電腦BIOS設置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開機按F2進入BIOS設置界面
用小鍵盤方向鍵選擇第二項Devices(設備)
設備菜單下比較常用的一般是:
USB setup(USB菜單)
ATA Drive setup(ATA菜單)
Network setup(網路菜單)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在IBMPC兼容系統上,是一種業界標準的固件介面。[1]BIOS這個字眼是在1975年第一次由CP/M操作系統中出現。[2]BIOS是個人電腦啟動時載入的第一個軟體。
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它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置的具體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此外,BIOS還向作業系統提供一些系統參數。系統硬體的變化是由BIOS隱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硬體。現代作業系統會忽略BIOS提供的抽象層並直接控制硬體組件。
❹ 2021戴爾新版bios怎麼設置中文
戴爾bios是可以設置為中文的,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操作設備:戴爾電腦
操作系統:win10
1、首先,啟動進入BIOS,選擇語言選項,然後按Enter。
❺ BIOS設置選項翻譯問題,求高手解答!
1:standard
BIOS
Features
標准BIOS特性(設置)
2: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級BIOS設置)
3: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
高級的晶元組功能
4:PIC/PNP
Resource
Management
PIC
/
PNP資源管理
5:Boot
configuration
Features
引導配置功能
6:BIOS
security
Features
BIOS的安全功能
7:Hardware
Health
configure
硬體健康配置
8:Load
optimal
defaults
載入默認設置優化
9:Load
Failsafe
defaults
載入默認設置故障保護
❻ 聯想電腦進入bios怎麼設置中文
一、台式機、一體機進入BIOS方法:
1、請將電腦開機進入系統,並執行「重啟」(若電腦已無法開機進入系統,請將電腦強制關機後,重新開機)
2、緊接著,快速、連續按鍵盤的「F1」(或Ctrl+F1組合鍵)按鍵,即可進入BIOS界面。
3、鍵盤的「F1」按鍵,在鍵盤的左上角區域。
二、Lenovo筆記本(非ThinkPad)進入BIOS
連接好電源適配器或電池,在關機狀態下,使用曲別針按下一鍵恢復按鍵(novo孔),從屏幕列出的的菜單中選擇"Bios Setup"回車即可進入BIOS;
方法2:通過「Fn+F2」、「F2」或「F1」組合鍵鍵進入BIOS;
1、請將電腦開機進入系統,並執行「重啟」(若電腦已無法開機進入系統,請將電腦強制關機後,重新開機)
2、緊接著,快速、連續按鍵盤的「Fn+F2」組合鍵,直到進入BIOS界面。
3、若以上方法無效,或您使用的是早期的Lenovo筆記本,您可以嘗試直接使用「F2」鍵進入BIOS
4、以下筆記本電腦需通過「F1」鍵進入BIOS設置:
昭陽K29、昭陽K49、昭陽E49、昭陽E4430、昭陽K2450、昭陽K4350、昭陽K4450;
揚天V480、揚天V490、揚天V580、揚天V4400
揚天M490、揚天M495、揚天M4400、揚天M4450、揚天M5400
揚天B480、揚天B490、揚天B580、揚天B590、揚天B43XX、揚天B4400、揚天B4450、揚天B5400
三、ThinkPad筆記本進入BIOS
1、請將電腦開機進入系統,並執行「重啟」(若電腦已無法開機進入系統,請將電腦強制關機後,重新開機)
2、緊接著,快速、連續按鍵盤的「F1」按鍵,即可進入BIOS界面。
3、鍵盤的「F1」按鍵所在位置,在鍵盤的左上角區域。
此外,部分機型還可使用以下方法:在開機時不停的敲擊回車鍵(Enter),屏幕上會顯示一個功能菜單,有15秒時間選擇需要的功能,此時按下「F1鍵」即可進入BIOS設置界面
ESC:恢復正常啟動
F1 :進入BIOS設置界面
F10:進入硬體檢測
F11:進入一鍵恢復系統
F12:選擇引導驅動器
如果按照上述操作未能進入BIOS,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在線支持工程師獲取更多相關技術支持。
❼ 電腦BIOS中英文翻譯急!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
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
希望樓主可以滿意,也希望樓主採納。
❽ 電腦各種BIOS中英文對照翻譯
對於絕大部分國人來說學習因為是很頭疼的事情,別說講英文了,看不看得懂英文都是問題,但是偏偏電腦上的很多東西都是使用的英文,比如系統bios就是純英文的,為了方便各位了解電腦bios,下面就來分享最新的bios對照表。
1.Main:重要重點設置,main選項界面中主要半酣了bios的版本信息,系統信息和電腦的部分硬體信息。
這就是傳說中的BIOS中英文對照表了,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電腦問題可以到裝機吧官網查詢。
❾ 電腦BIOS裡面的英文是什麼意思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BIOS設置程序是儲存在BIOS晶元中的,只有在開機時才可以進行設置。CMOS主要用於存儲BIOS設置程序所設置的參數與數據,而BIOS設置程序主要對技巧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進行管理和設置,使系統運行在最好狀態下,使用BIOS設置程序還可以排除系統故障或者診斷系統問題。
有人認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應該是屬於軟體,感覺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很多人不這么認為,因為它與一般的軟體還是有一些區別,而且它與硬體的聯系也是相當地緊密。形象地說,BIOS應該是連接軟體程序與硬體設備的一座"橋梁",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要求。主板上的BIOS晶元或許是主板上唯一貼有標簽的晶元,一般它是一塊32針的雙列直插式的集成電路,上面印有"BIOS"字樣。586以前的BIOS多為可重寫EPROM晶元,上面的標簽起著保護BIOS內容的作用(紫外線照射會使EPROM內容丟失),不能隨便撕下。586以後的ROM
BIOS多採用EEPROM(電可擦寫只讀ROM),通過跳線開關和系統配帶的驅動程序盤,可以對EEPROM進行重寫,方便地實現BIOS升級。
計算機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BIOS,它在計算機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
BIOS晶元是主板上一塊長方型或正方型晶元,BIOS中主要存放:
自診斷程序:通過讀取CMOS
RAM中的內容識別硬體配置,並對其進行自檢和初始化;
CMOS設置程序:引導過程中,用特殊熱鍵啟動,進行設置後,存入CMOS
RAM中;
系統自舉裝載程序:在自檢成功後將磁碟相對0道0扇區上的引導程序裝入內存,讓其運行以裝入DOS系統;
主要I/O設備的驅動程序和中斷服務;
由於BIOS直接和系統硬體資源打交道,因此總是針對某一類型的硬體系統,而各種硬體系統又各有不同,所以存在各種不同種類的BIOS,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同一種BIOS也先後出現了不同的版本,新版本的BIOS比起老版本來說,功能更強。
❿ 電腦中BIOS設置中文解釋
電腦的BIOS一般兩種,Award Bios和AMI Bios,具體到各個品牌稍有不同,其實Award Bios和AMI Bios裡面有很多東西是相同的,可以說基本上是一樣的,雖然有些名字叫法不同,但是實際作用是一樣的。在前文中已經了解了一些Bios的基本知識,和設置,那麼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就會更詳細的介紹一下Bios的超頻設置,希望對那些想超頻但是又沒有接錯過超頻的玩家能有一些幫助。
和AMI Bios一樣,再開機畫面時按下「Del」鍵進入Bios設置菜單(有些是按F1鍵),如圖:
進入後大家會看到以下菜單,也有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及算名字不同,但是基本上作用是一樣的!
大家可以用方向鍵移動游標,回車鍵確認,ESC鍵返回,用PageUp,PageDown和數字鍵鍵調整設置,在任何設置菜單中可以按下F10鍵退出並保存設置,這些都和AMI Bios設置差不多!那麼就正是進入設置!
一.SoftMenu Setup(軟超頻設置)
其實這個Soft Menu Setup,是升技主板獨有的技術,這里提供了豐富的CPU外頻、倍頻調節(需要CPU支持)、AGP/PCI匯流排頻率以及CPU/內存/AGP的電壓調節頻率等等。這個項目相當於一些主板中的「Frequency/Voltage Control」
前面是CPU的一些基本信息顯示,下面的選項就是CPU超頻的主要選項了!
1. CPU Operating Speed(CPU外頻設置):
這個項目根據你所使用的處理器型式以及速度來顯示該處理器的運作速度,您可以選擇[User Define](使用者設定)的選項來手動輸入其運作速度。 如圖:
好了,到了這里我就先放下Bios的設置引導了,在教大家超頻之前先向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超頻以及超頻的原理吧,這樣才能讓你能更好的進入下一步Bios設置超頻!
CPU超頻,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CPU的工作頻率,也就是CPU的主頻。而CPU的主頻又是外頻(FSB)和倍頻(Multiplier Factor) 的乘積。例如一塊CPU的外頻為200MHz,倍頻為10,可以計算得到它的主頻=外頻×倍頻=200MHz×10 = 2000MHz,即2.0GHz。
提升CPU的主頻可以通過改變CPU的倍頻或者外頻來實現。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你盡可以忽略倍頻,因為IntelCPU使用了特殊的製造工藝來阻止修改倍頻。但是有一部分Intel的工程樣品是沒有鎖定倍頻額,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頻。雖然提升CPU的外頻或者倍頻都可以使CPU達到同樣的頻率,比如一顆2.0GHz的CPU,它用200*10=2.0,我們可以把倍頻提升到20,而把FSB降到100MHz,或者可以把FSB提升到250,而把倍頻降低到8。這兩個方法都可以使主頻達到2.0G,但是他們所得到的性能是不一樣的。因為外頻(FSB)是系統用來與處理器通信的通道,應該讓它盡可能的提高。所以如果把FSB降到100MHz而把倍頻提高到20的話,依然會有2.0GHz的時鍾頻率,但是系統的其餘部分與處理器通信將會比以前慢得多,導致系統性能的損失,因此,如果用戶的CPU可以降低倍頻,不妨試一試!
外頻的速度通常與前端匯流排、內存的速度緊密關聯。因此當你提升了CPU外頻之後,CPU、系統和內存的性能也同時提升,這就是為什麼DIYer喜歡超頻的原因了。
好了,言歸正傳,繼續Bios設置,在你選擇「CPU Operating Speed」中的「Use Defined」選項後,你會看到以前不可以選的CPU選項現在已經可以進行設置了!
1.Ext.Clock(CPU/AGP/PCI)
這就是外頻調節設置選項,手動輸入想設置成的CPU外頻數值,在此允許輸入數值范圍在100-412之間,可以以每1MHz的頻率提高進行線性超頻,最大限度的挖掘CPU的潛能。一般上CPU的外頻在100至250左右較為正常,一般不會超過300MHz,所以用戶千萬不要一次性把外頻調到最高,原則上來講,第一次超頻CPU因為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頻下工作,因此設置外頻的數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茲為台階提高來慢慢試驗,在此為了示範,直接將外頻設置成了133MHz這個標准外頻,設置了正確的外頻數字以後再按回車鍵確定。
如果CPU的倍頻沒有被鎖定的話,拉么在Ext.Clock(CPU/AGP/PCI)菜單下會顯示有一個Multiplier Factor(倍頻設置)選項這個項目選擇CPU的倍頻數。
2.Estimated New CPU clock:
這個項目顯示前兩項 [Ext. Clock] 與 [Multiplier Factor] 的頻率總和。
3. N/B Strap CPU As:
這個部份可以設定指定給MCH (內存控制器)的前端匯流排。選項有:[PSB400]、[PSB533]、[PSB800]、以及 [By CPU]。默認值是 [By CPU].
若要手動設定這個部份:
若CPU的頻率為100MHz FSB,則可選擇 [PSB400]。
若CPU的頻率為133MHz FSB,則可選擇 [PSB533]。
若CPU的頻率為200MHz FSB,則可選擇 [PSB800]。
4.DRAM Ratio (CPU:DRAM):
這個部份可以決定CPU和DRAM之間的頻率比。
說到這里,又得跟大家解釋一下CPU與內存的關系了,內存的工作頻率是由外頻(FSB)決定的,因此我們在對CPU超頻的同時就給內存也增加了運行頻率,設置外頻與內存匯流排頻率的比值。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內存,它的標准運行頻率可以達到166MHz,由於剛才我們已經把外頻設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選擇「4:5」,讓內存也運行在最高的頻率。
5. Fixed AGP/PCI Frequency:
此項目可用來決定AGP/PCI匯流排的頻率,此選項允許你維持您的AGP/PCI頻率在一些固定的頻率上,以增進系統的穩定性。
6. CPU Power Supply:
此選項允許用戶在處理器預設電壓數值和使用者定義電壓數值之間做切換,請不要隨意去變動此預設電壓數值,除非你有一定的調節經驗,選擇「User Define」選項後「CPU Core Voltage 」就可以選擇CPU核心所使用的電壓可讓您以手動的方式來選擇處理器的核心電壓數值。 如圖:
這里介紹一下CPU核心電壓,P4 CPU的額定核心工作電壓為1.5V,通常不超過1.65V的電壓都是安全的,當然超頻提高電壓是要在保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少加電壓,這是從散熱方面考慮為了將CPU的溫度盡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下。電壓也可以一點一點兒的逐漸嘗試提高,不必急於一步到位,在此我們先選擇1.55V嘗試一下。請注意超過1.70V的電壓對於北木核心的P4來說都是危險的,有可能會燒壞CPU,因此電壓不宜加的過高!
7.DDR SDRAM Voltage:
這個部份可以選擇DRAM插槽工作電壓。
就是來提高給DDR內存供電的電壓,DIMM模組的默認電壓為2.5V,如果內存品質不好,或是超頻了內存,那麼可以適當提高一點內存電壓,加壓幅度盡量不要超過0.5V,不然則有可能會損壞內存!
最後,在這裡面還可以看到給AGP顯示卡提高工作電壓的選項,如果你超頻是為標准外頻,也讓顯示卡超頻工作了的話,那麼可以考慮適當提高一些AGP的電壓,AGP默認電壓為1.5V。如圖:
好了,說了這么多的超頻的Bios設置後,繼續說明其他選項的Bios設置,當然,一下內容中同樣也有關於優化超頻的說明!
二.Standard CMOS Features(標准CMOS參數設定)
這里就不用多講了!想必大家都能看懂!下面是「IDE設備設置」裡面的選項解釋,一般不用用戶設置,保持默認的就可以了!
三.Advanced BIOS Features(BIOS進階功能設定)
1.Quick Power On Self Test(快速啟動選擇):
當設定為[Enabled](啟動)時,這個項目在系統電源開啟之後,可加速POST(Power On Self Test)的程序。BIOS會在POST過程當中縮短或是跳過一些檢查項目,從而加速啟動等待的時間!
2.Hard Disk Boot Priority(硬碟引導順序):
此項目可選擇硬碟開機的優先順序,按下<Enter>的按鍵,你可以進入它的子選單,它會顯示出已偵測到可以讓您選擇開機順序的硬碟,以用來啟動系統。當然,這個選項要在你安裝了兩塊或者兩塊以上的系統才能選擇!
3. HDD Change Message:
當設定為[Enabled](啟動)時,如果你的系統中所安裝的硬碟有更動,在POST的開機過程中,屏幕會出現一道提示訊息。
4. First Boot Device / Second Boot Device / Third Boot Device / Boot Other Device:
在[First Boot Device]、[Second Boot Device]以及[Third Boot Device]的項目當中選擇要做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順序開機的裝置。BIOS將會依據你所選擇的開機裝置,依照順序來啟動操作系統!其中可以選擇的設備根據你安裝的設備而定!如圖:
三.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晶元組設定)
晶元組設定也是Bios設置裡面的一個重點設置,這里就詳細說明一下!
1.DRAM Timing Selectable(內存參數設置選項):
這個項目會視內存模塊的不同,為接下來四個項目設定最佳的計時方式。默認值為「By SPD」。這個默認值會讀取SPD (Serial Presence Detect) 裝置的內容,並且依據SPD內容設定這四個項目。內存模塊上的EEPROM (只讀存儲器) 儲存有關模塊的重要參數信息,例如內存類型、大小、速度、電壓介面及模塊儲存區域。
2.CAS Latency Time:
這個項目可控制DRAM讀取指令與數據成為真正可用的時間之間的延遲時間。較低的CAS周期能減少內存的潛伏周期以提高內存的工作效率。因此只要能夠穩定運行操作系統,我們應當盡量把CAS參數調低,從而提高內存的運行速度。反過來,如果內存運行不穩定,可以將此參數設大,以提高內存穩定性。
3. Act to Precharge Delay:
這個項目控制了給DRAM參數使用之DRAM頻率的數值。同理,數值小性能高,但是對內存的質量也要求嚴格!
4.DRAM RAS# to CAS# Delay:
這個項目可控制DRAM作用指令與讀取/寫入指令之間的延遲時間,有2,3,4幾種選擇。數值越小,性能越好。
5. DRAM RAS# Precharge:
這個項目是用來控制當預充電(precharge)指令送到DRAM之後,頻率等待啟動的等待時間。預充電參數越小則內存讀寫速度就越快。
以上的內存參數設置一般可以不動!讓默認的就可以了,但是超頻玩者是肯定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提高性能的東西的,所以如果你想在這里讓你的電腦提升一點性能的話,就必須慢慢試驗,選擇一個適當的參數才能讓你的計算機達到性能和穩定的最佳狀態!
6.Video BIOS Cacheable(影像快取):
如同系統BIOS的快取功能,啟用影像BIOS的快取功能將允許存取影像BIOS自C0000H到C7FFFH具有快取功能,如果快取控制器也被啟用。高速緩存的大小愈大,影像效能將會更快速。
7.Memory Hole At 15M-16M(擴展卡內存分配):
當設定為[Enabled](啟動)時,將會有15M-16M的內存空間預留給特別需要此設定的ISA擴充卡。這會使得內存有15 MB以上的空間無法讓系統使用,這個項目請使用系統的默認值。
8.Delay Prior to Thermal(激活延時設置):
此項目可用來選在擇溫探(Thermal)裝置動作之前的延遲時間。
9.AGP Aperture Size(AGP卡槽內存分配設置):
這個項目可指定讓AGP裝置來使用的系統內存大小,這取用大小是PCI內存地址范圍的一部份,可分配給圖形內存的空間。
10.Init Display First:
這個項目可選擇當系統開機時先行對AGP或是PCI插槽來做初始化的動作。
[AGP]:當系統開機時,它將會先對AGP插槽來做初始化的動作。
[PCI Slot]:當系統開機時,它將會先對PCI插槽來做初始化的動作。
11.AGP Data Transfer Rate(AGP速度設置):
這個項目允許你選擇AGP裝置的數據傳輸速率,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可對您的系統提供更快以及更佳的圖形處理能力。請確認您的顯示卡可以支持您所選擇的模式。 現在買的顯卡絕大多數都是8X,一般用默認的就可以。
四.Integrated Peripherals(集成設備設定)
這個是管理計算機的主板集成設備和埠的選項,具體項目因為主板不同,所以其中的設置會有所不同,這里就不詳細解釋,只是翻譯給讀者了解一下,各個用戶在有必要的時候請按照主板說明書進行設置,但是在一般情況下這些設置是不必調節的!
1.OnChip IDE Device:
2.OnChip PCI Device
1.OnChip USB Controller:
這個選項開啟或關閉USB埠。
2. USB 2.0 Controller:
這個選項開啟或關閉USB 2.埠傳輸模式。
3.USB Keyboard Support Via:
此項目允許您去選擇 [BIOS],以讓您在DOS環境下可以使用USB鍵盤,或是選擇 [OS] 以在OS環境下使用。
4.USB Mouse Support Via:
此項目允許您去選擇 [BIOS],以讓您在DOS環境下可以使用USB滑鼠,或是選擇 [OS] 以在OS環境下使用。
5.OnChip Audio Controller:
這個選項開啟或關閉集成音效卡設備。
3.SuperIO Device:
4.Onboard Parallel Port:
五.wer Management Features(電源管理模式設定)
呵呵,這里也不用多說了!一看就懂!大家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愛來設置這些電源管理的選項!只隨便介紹一下「CPI Suspend Type」
六. PnP/PCI Configurations(PNP/PCI組態設定)
1.Resources Controlled By:
這個項目可對所有的開機以及即插即用之兼容裝置進行組態的動作。
[Auto]: 系統將會自動地偵測所有的設定。
[Manual]: 在「IRQ Resources」選單中選擇特定的IRQ資源。
2.IRQ Resources:
這個項目可設定各別系統的中斷為[PCI Device]或是[Reserved]中之任一者。
3.PCI/VGA Palette Snoop:
這個項目可決定哪種MPEG ISA/VESA VGA卡可以(或是不能)與PCI/VGA一起運作。
[Enabled]: MPEG ISA/VESA VGA卡可以與PCI/VGA一起運作。
[Disabled]: MPEG ISA/VESA VGA卡不能與PCI/VGA一起運作。
七。PC Health Status(計算機健康狀態設定)
這里的具體設置也不多講了!前面的AMI Bios設置的文章裡面已經詳細的說明了!還有一些其他的COMS設置這里也就不再贅敘了,都是一些很簡單的設置,大家只要看我的中文解釋就能理解。(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