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問題 > 安裝電腦空環路

安裝電腦空環路

發布時間:2022-04-27 06:56:15

A. 電腦區域網問題。超急。每天晚上公司電腦集體斷網。早上又能重新連接上網

一:硬體檢查
硬體主要檢查,路由器,交換機通斷。以及電腦網口是否損壞。布線方式。
檢查方法:路由器交換機通斷電,檢測電腦與路由器及外網連接是否正常。以及觀察路由器是否會自動重啟或自動斷電。
檢查正常狀態,與斷網狀態下交換機,路由器數據信號燈閃爍是否正常。若閃爍異常逐一拔下網線,檢查線路和電腦是否中病毒或者網卡損壞而誘發網路風暴。
另外布線一般採用星狀,線路連接也是網路風暴的直接原因。
二:病毒檢查
檢查區域網內是否有網關欺騙,ARP病毒等中毒主機。檢查方法,按逐一斷網方法。看其它機器能否上網。若不行,手動檢查每台機器。arp -a命令檢查arp 綁定情況 有關arp命令,可網路。檢查主機安裝的軟體,尤其是網路應用軟體。檢查開機啟動項,檢查進程項。有不認識的可網路,殺毒。360網路工具設置恢復為初始化狀態。
三:設置檢查
再次檢查路由器,設置,保證沒有計劃任務內的重啟等。
檢查路由器安全設置,把相關項打開或關閉。不行就恢復出廠設置。
在9點後斷網後,用單機測試網通線路是否正常。他不正常,你做其它的都是無用功。

能說的就這么多。祝你好運。

B. 求電腦屏蔽網頁、視頻廣告的軟體

網路播放器由原來的5秒,10秒,30秒,到現在60秒,

小說網站、網盤下載網站一大堆彈窗廣告真是無節操。


本軟體徹底屏蔽:

網頁廣告、視頻廣告、彈窗廣告、軟體自帶廣告、軟體推送廣告、開機啟動廣告。

以後看連續劇、電影就不用等廣告啦~ 記得需要設置開機啟動哦!


碼字不容易,滿意請採納~!


祝您上網愉快~!


3.1.1.117

[*]修正 載入微軟輸入法導致崩潰的問題


3.1.1.109

[*]修正 導致重復更新的問題

[*]修正 部分界面細節


3.1.1.108

[+]增加 新春版皮膚

[*]修正 某些情況下會導致崩潰的問題

[*]修正 某些網站下js載入失敗的問題


3.1.0.1213

[+]增加 截圖分享


3.1.0.1211

[*]修正 某些情況下設置自動清理緩存導致崩潰的問題


3.1.0.1209

[*]修正 某些情況下設置自動清理緩存導致崩潰的問題

[*]修正 訂閱規則格式不匹配也會被載入的問題

[*]修正 部分網站文本替換規則無法生效的問題

[*]修正 網站白名單無法添加包含埠號的域名的問題

[*]修正 部分界面細節


3.1.0.1128

[*]調整 某些情況下自動更新結束後頻繁提示重啟的問題

[*]調整 界面細節


3.1.0.1127

[*]調整 自動更新部分邏輯

[*]調整 界面細節


3.1.0.1126

[*]修正 覆蓋安裝導致過濾失效的問題

[*]修正 界面細節


3.1.0.1121

[*]修正 偶爾會出現網路和谷歌錯誤頁面的問題

[*]修正 安裝程序設置用戶體驗計劃無效的問題

[*]修正 界面細節


3.1.0.0

[*]修正 在win8.1下開機自啟動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兩個進程的問題

[*]修正 安裝程序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安裝的問題

[*]修正 部分可能會導致崩潰的問題

[*]修正 自動清理緩存造成cpu佔用過高的問題

[*]修正 界面細節


3.0.1.1115

[*]修正 1114版本一系列的問題(安裝程序缺少自定義,安裝後無法過濾)


3.0.1.1114

[*]修正 部分用戶體驗細節


3.0.1.1112

[*]修正 部分用戶運行ADSafe崩潰的問題

[*]修正 安裝程序全新安裝下未清空攔截次數的問題


3.0.1.1108

[+]增加 自動升級某些情況下需要重啟系統的提示

[+]增加 覆蓋安裝提示用戶重啟系統

[*]修正 部分界面邏輯


3.0.1.1106

[+]增加 換膚功能

[*]修正 XP下桌面進程消失導致ADSafe崩潰的問題

[*]修正 某些情況下導致訪問網頁出現404的問題


3.0.1.1030

[+]增加 新手引導幫助

*[+]增加 win7以後系統安裝完畢後首次運行自動永久顯示狀態欄圖標

*[+]增加 ADSafe以超管許可權啟動程序

[*]修正 某些情況下退出程序報錯的問題

[*]修正 CDN伺服器連接的問題


3.0.1.1021

[*]修正 修正網盤上傳不正常的問題


3.0.1.1015

[*]修正 嘗試修復校園網規則列表為空的現象


3.0.1.1014

[+]增加 自定義規則編輯器呼出快捷鍵


3.0.1.1012

[*]修正 某些情況下會導致規則列表為空的問題


3.0.1.1011

[+]增加 用戶體驗計劃

[*]修正 某些情況下會導致一直處於離線狀態的問題

[*]修正 Metro IE設置廣告過濾之後會導致HTTPS無法正常訪問的問題


3.0.1.1010

[+]增加 動態獲取策略下載地址

[*]修正 離線推廣安裝無效的問題

[*]修正 在某些情況下網頁需要重新刷新才能打開的問題

[*]修正 關機時計數沒有保存的問題

[*]修正 增強穩定性


3.0.1.0

[-]刪除 瀏覽器擴展支持(完善後再加入)

[*]修正 Metro IE支持後導致其他Metro應用無法上網的問題

[*]修正 2.x版本與3.0版本共存的問題


3.0.0.929

[+]增加 區域網代理開關配置,默認為關閉

[+]增加 關於界面二維碼掃描項

[-]刪除 靜默安裝啟動項

[*]修正 IE代理設置為環路地址無法獲取數據的問題


3.0.0.927

[+]增加 Metro IE過濾支持

[*]修正 安裝殺手網卡的機器瀏覽器打不開的問題


C. 誰有電腦詞彙大全

AAL(ATM適配層):標准協議的一個集合,用於適配用戶業務。AAL分為會聚子層(CS)和拆裝子層(SCR)。AAL有4種協議類型:AAL1、AAL2、AAL3/AAL4和AAL5分別支持各種AAL業務類型。

AAL1(ATM適配層1):AAL1向用戶提供恆定比特率的數據傳送能力、並提供定時信息和結構信息的能力。在必要時還能提供一定的糾錯能力和報錯的能力。AAL1支持A類業務。

AAL2 (ATM適配層2):AAL2用於支持可變比特率的面向連接業務。並同時傳送業務時鍾信息

AAL3/4 (ATM適配層3/4):AAL3/4既支持無連接的也支持面向連接鏈路,但主要用於在ATM網路上傳輸SMDS數據包。

AAL5(ATM適配層5):AAL5支持面向連接的、VBR業務,它主要用於ATM網及LANE上傳輸標準的IP業務。AAL5採用了SEAL技術,並且是目前AAL推薦中最簡單的一個。AAL5提供低帶寬開銷和更為簡單的處理需求以獲得簡化的帶寬性能和錯誤恢復能力。

AARP(AppleTalk地址解析協議):把數據鏈路地址映射成網路地址的AppleTalk協議棧中的協議。

Access list(訪問表):由路由器保存,防止具有某一IP地址的數據包進/出路由器某一特殊的介面。

Access server(接入伺服器):一般放在PSTN與INTERNET之間,通過網路和終端模擬軟體把非同步設備連接到某一區域網或廣域網上的通信處理器。

Active hub(有源集線器):放大區域網傳輸信號的多埠設備。

Address mask(地址掩碼):用於描述地址的哪一部分是指網路或子網,哪一部分是指主機的比特組合。有時簡稱為掩碼。

Address resolution(地址解析):通常指解決計算機定址方式之間差別的方法。地址解析通常指把網路層(第三層)地址映射成數據鏈路層(第二層)地址的方法。

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位距):路由選擇信息源的可信度的級別。數值越高,可信度級別越低。

ANSI(美國國家標准協會):由公司、政府和其它成員組成的自願組織。它們協商與標准有關的活動,審議美國國家標准,並努力提高美國在國際標准化組織中的地位。此外,ANSI使有關通信和網路方面的國際標准和美國標准得到發展。ANSI是IEC和ISO的成員之一。

API(應用程序介面):即函數調用規則說明,它定義了一個與伺服器的介面。

AppleTalk(蘋果計算機公司設計出來的通信協議系列):目前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早期的版本,支持只有一個網路號和只在一個地區的單個物理網路。第二個階段是比較新的版本,支持單個物理網路上的多個邏輯網並允許網路分布在不止一個地區。

ARP(地址解析協議):把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的網際網路協議。定義在RFC826中。

ASBR(自主系統邊界路由器):ASBR位於OSPF自主系統和非OSPF網路之間。ASBRs可以運行OSPF和另一路由選擇協議(如RIP)。ASBR必須處於非存根OSPF區域中。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信元中繼的國際標准,在ATM中,各種服務類型(例如語音、視頻或樹據)都以固定長度(53位元組)信元的形式進行傳送。固定長度的信元使得可以在硬體中對信元進行處理,從而減少了通過延遲。ATM的設計應能利用高速傳輸介質如E3,SONET 和T3。

AUI(連接單元介面):MAU和NIC(網路介面卡)之間的IEEE 802.3介面。AUI這一名詞也可以指後面板埠(AUI電纜連接在它上面)。

Autonomous system(自主系統):在共享一公共路由選擇策略公共管理下的網路集合。自主系統按區域細分,一個自主系統必須由LANA分配一個獨特的16比特號碼。

Backbone cabling(主幹電纜):提供配線室之間、配線室與POP之間以及同一區域網大樓之間的相互連接的電纜。

Back off(退避):發生沖突時的強制性重傳延遲。

Bandwidth(帶寬):網路信號所能達到的最高頻和最低頻之差。這一術語也用於描述某網路介質或協議的額定吞吐能力。

Bandwidth reservation(帶寬預留):把帶寬分配給用戶和網路服務的應用程序的過程。包括根據業務流重要性和延遲敏感性為不同業務流分配優先順序。這樣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用帶寬,如果網路發生擁塞,低優先順序的業務就被丟棄。有時也稱為帶寬分配。

BECN(後向顯式擁擠通告):在與遇到一擁塞路徑的傳輸方向相反的幀中,由幀中繼網路設置的比特,DTE(接收帶有BECN比特設置的幀)會請示較高層協議採取合適的流量控制行動。

Bit-oriented protocol(面向比特協議):能不管幀內容而傳送幀的數據鏈路層通訊協議類別。與面向位元組協議相比,面向比特協議提供全雙工操作並更加高效和可靠。

BPDU(網橋協議數據單元):是一種生成樹協議問候數據包,它以可配置的間隔發出,用來在網路的網橋間進行信息交換。

BRI(基本速率介面):ISDN介面由用於話音、視頻和數據電路交換通信的兩個B信道和一個D信道組成。

Bridge(網橋):在使用相同通信協議的兩個網段間連接和傳遞分組的裝置。網橋在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第二層)上運行。一般地,網橋能過濾、轉發、或擴散一輸入幀(基於該幀的MAC地址)。

Broadcast(廣播):傳給網路所有節點的數據包。由廣播地址確定廣播。

Broadcast address(廣播地址):預留給向所有站點傳送信息的特殊地址。一般地,廣播地址是所有地址的MAC目的地址,通常是把MAC地址設為全1。

Broadcast domain(廣播區域):能接收集合內任一設備發出的廣播幀所有設備的集合。因為路由器不轉發廣播幀,廣播區域一般由路由器設定邊界。

Broadcast storm(廣播風暴):是一種討厭的網路事件,事件發生時,許多廣播同時在所有網段上傳送。廣播風暴佔用相當可觀的網路帶寬,並且一般會引起網路超時。

Buffer(緩沖器):用於處理轉接數據的存儲區域。緩沖區用在互聯網路中可以退避網路設備間處理速度的差別。數據突發可存在緩沖區,直到它們可以被較慢的設備處理。有時也稱為包緩沖區。

Byte-oriented protocol(面向位元組協議):數據鏈路通信協議的類別,該數據鏈路通信協議使用用戶字元集中的一個特定字元劃定幀的界限。這些協議大多數已被面向比特的協議取代。

Category 1 cabling(第一類電纜):第一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電話通信,但不適於傳輸數據。

Category 2 cabling(第二類電纜):第二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能夠 以高達4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ategory 3 cabling(第三類電纜):第三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10BaseT的網路中,並且能夠以高達10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ategory 4 cabling(第四類電纜):第四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令牌環網路中,並且能夠以高達16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ategory 5 cabling(第五類電纜):第五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運行CDDI,並且能夠以高達100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BR(恆定比特率):由ATM論壇為ATM網路定義的QOS級別。恆速率應用於依靠精確時鍾保證無失真傳輸的連接。

CCITT(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負責開發通信協議的國際組織。現在改名為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分。

Channelized E1(信道化的E1線路):E1線路被分成30個B信道和1 個D信道後,以2.048 Mbps速率運行的接入鏈路。它支持DDR 、幀中繼、和X.25。

CHAP(Challenge握手鑒權協議):為了防止未授權訪問而使用端對端協議封裝的線路上所支持的安全特性。它自己本身並不能防止未授權的訪問,它只是用於辨識終端。然後路由器或訪問伺服器就能夠決定該用戶是否可以訪問。

CIDR(無級別域內路由):BGP4支持的基於路由累加的技術,它允許路由器為了減少核心路由器攜帶的路由信息而把路由組合成組。通過使用CIDR,幾個IP網路對於組外的網路而言就像是單一的大網路。

CIR(指定信息速率):幀中繼網路在正常條件下允許的信息傳送速率,它是在最小的一段時間里的速率均值。CIR是以每秒多少比特計算的,它是tariff metrics協商出中的一個關鍵計量單位。

Circuit switching(電路交換):在呼叫進行期間,發送方和接收方必須存在一條專用的物理電路的交換系統即電路交換。它主要應用於電話公司網路中。電路交換作為一種信道訪問技術,可以與爭用 和 令牌環傳遞技術相比; 作為一種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可以與報文交換 和分組交換 技術相比。

Client-server computing(客戶機/伺服器計算):該術語用來描述分布式計算(處理)網路系統,在這些網路系統中事物責任被分成兩部分:客戶機(前端)和伺服器(後端)。這兩個術語(客戶機和伺服器)既可以用於軟體程序,也可以應用於實際的計算設備。這也被稱作分布式計算(處理)。

CO(中心局):它指的是給定區域內所有本地環路連接到的本地電話公司,在中心局內進行用戶線路的電路交換。

Coaxial cable(同軸電纜):包著一根內部線纜的空心的圓柱狀導體,當前用於區域網的兩種同軸電纜是:用於數字信令的50-ohm電纜,和用於模擬信號和高速數字信令的75-ohm電纜。

CODEC(編碼器/解碼器):使用PCM技術將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比特流,並能夠再將數字信號轉換回模擬信號的設備。

Collision(沖突):在乙太網中,當兩個節點同時傳輸數據時,從兩個設備發出的幀將會碰撞,當它們在物理介質上相遇時,彼此的數據都會被破壞。

Collision domain(沖突域):在乙太網中,沖突域指的是位於傳播發生的幀沖突的網路區域。重發器和集線器都會傳播沖突;區域網交換機,網橋和路由器不會傳播沖突。

Communication server(通信伺服器):通過網路和終端模擬軟體連接非同步設備到區域網或者廣域網的通信處理器。它只執行IP和IPX協議的非同步常式。

Convergence(集中):在互聯網的拓撲結構有變化以後,一組運行特定的路由選擇協議的互聯網連接設備同意該拓撲結構變化的速度和能力。

CPE(用戶站設備):電話公司提供的終接設備,比如終端,電話,數據機。它安裝在用戶所在地點,並和電話公司的網路相連。

CRC(循環冗餘校驗):一種差錯校驗技術。幀的接收端通過把幀的內容除以原始二進制除數來計算余數,並把計算所得的余數和發送端存儲在幀中的值相比較。

CSMA/CD(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一種介質訪問機制,在這種機制下,准備傳輸數據的設備首先檢查載波通道。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偵聽到載波,那麼一個設備就可以發送數據。如果兩個設備同時發送數據,沖突就會發生並被所有沖突設備所檢測到。這種沖突便延緩了這些設備的重傳,使得它們在隔某一隨機時間後才發送數據。CSMA/CD訪問用於乙太網和IEEE 802.3中。

CSU(通道服務單元):把終端用戶和本地數字電話環路相連的數字介面設備。通常它和DSU統稱為CSU/DSU。

Cut-through packet switching(通斷式分組交換):一種分組交換方法。它通過交換機傳送數據,使得分組的前面部分在整個分組進入輸入埠前,在交換機上的輸出埠上離開交換機。使用伺機通過分組交換的設備在檢查目的端地址和確定輸出埠時,便讀取,處理和轉發分組。它也稱為on-the-fly 分組交換。

Datagram(數據報):它指在沒有事先建立一個虛電路的情況下,在傳輸介質上作為網路層單元發送的信息的邏輯分組。IP數據報是互聯網上的主要信息單元。術語幀、報文、數據分組和數據段 也是用來描述在OSI參考模型的不同層和不同的技術圈中的邏輯信息分組。

Datalinklayer(數據鏈路層):它指的是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該層提供了通過物理鏈路的可靠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主要關心物理定址、網路拓撲、線路描述、按順序傳輸各幀和流控。IEEE已經把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MAC子層和LLC子層。數據鏈路層有時只簡單地叫作鏈路層。它大致對應於SNA模型中的數據鏈路控制層。

DCE(數據通信設備或者數據電路終端設備):該設備和其與通信網路的連接構成了網路終端的用戶網路介面。它提供了到網路的一條物理連接、轉發業務量,並且提供了一個用於同步DCE設備和DTE設備之間數據傳輸的時鍾信號。數據機和介面卡都是DCE設備的例子。

DDR(撥號請求路由選擇):路由器能夠根據發送工作站的請求,自動初始化和結束一個電路交換的會話的一種技術。路由器一直偽裝成激活狀態,從而使得終端工作站一直認為該會話處於激活狀態。撥號請求路由選擇允許在ISDN線路或者在使用了一個ISDN終端適配器或數據機的電話線路上進行路由選擇。

Decryption(解密):它是對數據進行加密的加密演算法的逆運算。它能夠將加密的數據恢復成原樣,即為未加密時的狀態。

Dedicated line(專線):永久地被保留用於傳輸的通信線路,而不是當有傳輸請求時由交換得到的通信線路。

Default route(預設路由):指的是路由表中未直接列出的路由選擇項,它用於指示數據幀下一跳的方向。

Delay(延時):指的是發送方初始化一項事務和接收方第一次響應該事務之間的時間差。它也指在一定路徑上把數據分組從信源端傳輸到信宿端所需的時間。

DLCI(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指的是在幀中繼網路中表示PVC (永久虛電路)或SVC(交換式虛電路)的值。在基本的幀中繼規范中,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在局部內是很重要的(連接的設備可能會用不同的值來表示相同的連接)。在LMI(層管理介面)擴展規范中,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在全局內都很重要的(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表示單一的終端設備)。

DLSw(數據鏈路交換):它是一個在RFC 1434文檔中描述的互操作標准,它提供了一個在TCP/IP網路上使用數據鏈路層交換和封裝來轉發SNA和NetBIOS通信的方法。數據鏈路交換使用SSP(交換機到交換機協議),而不是SRB協議,從而消除了以下SRB協議的主要局限:跳數限制、廣播和不必要的通信、超時、缺乏流量控制和缺乏優先權機制。 DNS(域名命名系統):該系統用在互聯網中用來把網路節點的名字翻譯成網路地址。

Domain(域): 1.在互聯網中,它指的是命名等級樹的一部分,它是根據組織或者地理位置的通用網路分組。 2.在SNA(系統網路體系結構)中,它指的是一個系統服務控制點和它所控制的資源。 3.在IS-IS(中介系統到中介系統)中,它指的是一個網路的邏輯集合。

DPT(動態包傳輸):DPT技術是Cisco公司於1999年推出的、用於新一代IP骨幹網(IP over Optical)的最新傳輸技術,其英文全稱為:Dynamic Packet Transport(動態包傳輸)。DPT將IP路由在"帶寬有效利用"和"多服務支持"方面的優勢與光纖環路在"富裕帶寬"和"故障自愈能力"方面的優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為服務供應商在"分組優化光纖傳輸"方面提供了一個節省開支、功能豐富的解決方案。

DSU(數據業務單元):指的是用於數字傳輸中的一種設備,它能夠把DTE設備上的物理層介面適配到T1或者E1等通信設施上。數據業務單元也負責信號計時等功能,它通常與CSU(信道業務單元)一起提及,稱作CSU/DSU。

DTE(數據終端設備):指的是位於用戶網路介面用戶端的設備,它能夠作為信源、信宿或同時為二者。數據終端設備通過數據通信設備(例如,數據機)連接到一個數據網路上,並且通常使用數據通信設備產生的時鍾信號。數據終端設備包括計算機、協議翻譯器以及多路分解器等設備

E1:指的是主要用於歐洲的廣域數字傳輸方案,它以2.048 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可以從公共電信服務供應商那裡租用E1線路作為專用線路。

E3:指的是主要用於歐洲的廣域數字傳輸方案,它以34.368 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可以從共用載波那裡租用E3線路作為專用線路。

EGP(外部網關協議):它是一個在自治系統之間交換路由選擇信息的網際網路協議。它定義在RFC 904文檔中的。請不要與常用術語"自治系統(egp)"相混淆。外部網關協議是一個過時的協議,它已經被BGP協議所代替。

EIA(電子工業協會):它是一個制定電子傳輸標準的組織。電子工業協會和TIA(電信工業協會)已經制定了大量的有名的通信標准,例如EIA/TIA-232 標准和EIA/TIA-449標准。

EIA/TIA-232:指的是由電子工業協會和電信工業協會聯合開發的通用物理層介面標准,它能夠支持高達64 kbps信號速率的非均衡電路。它與V.24規范非常相近。正式名稱是RS-232。

ELAN(模擬區域網):它是一種ATM網路,在這種網路中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型對乙太網或者令牌環區域網進行了模擬。模擬區域網由一個LEC、一個LES、一根匯流排和一個LECS.組成。多個模擬區域網可以在一個ATM網路上同時共存。模擬區域網定義在LANE(區域網模擬)規范中。

EMI(電磁干擾):由電磁信號引起的干擾,它會削減數據的完整性和增加傳輸信道上的出錯率。

Encapsulation(封裝):把數據包裝到帶報一個特殊協議報頭中。例如,乙太網數據在傳輸之前被封裝到一個乙太網報頭中。同樣地,當在不同類的網路中橋接時,發自一個網路的所有幀只需簡單地放入接收端網路使用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報頭中。

Error-correcting code(糾錯碼):指的是一種碼,它擁有足夠的智能,並且包含了足夠的信令信息,這使得它能夠檢測並糾正接收方的許多錯誤。

Error-detecting code(檢錯碼):指的是一種碼,它根據數據對相應的結構指南的遵循程度,對接收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檢測出數據傳輸的錯誤。

Ethernet(乙太網):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區域網規范。乙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技術,並以10 Mbp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乙太網與IEEE 802.3系列標准相類似。

Fast Ethernet(快速乙太網):快速乙太網是指任何一個速率達到100M比特率的乙太網。快速乙太網在保持幀格式、MAC(介質存取控制)機制和MTU(最大傳送單元)質量的前提下,其速率比10Base-T的乙太網增加了10倍。二者之間的相似性使得10Base-T乙太網上現有的應用程序和網路管理工具能夠在快速乙太網上使用。快速乙太網是基於擴充的IEEE802.3標準的。

Fast Ethernet Interface Processor FCS(幀校驗序列):為進行差錯控制而加入到一個幀中的額外符號。幀校驗序列用在高級數據控制規程(HDLC)、幀中繼和其他數據鏈路層協議中。

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它是一個ANSIX3T9X9.5規范,指的是傳輸距離達2公里,速率每秒100兆位(100Mbps),利用光纖電纜進行令牌傳輸的區域網絡。它採用雙令牌結構以保證冗餘度。

FDDI II(第二代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改進的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的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規范。它為無連接的數據電路和面向連接的聲音和圖像電路提供了同步傳輸。

FECN(前向顯式擁塞通知):由幀中繼網路設置的標志位來通知接收該幀的數據終端設備(DTE)從源到目的地的路徑發生擁擠。接收到帶有前向顯式擁擠通知標志位的數據終端設備能要求高層協議進行適當的流量控制。

Filter(過濾器):通常來講,過濾器是一個進程或設備。它篩選出具有某些特徵的網路數據流,例如源地址,目的地址或協議,並且按照建立的標准決定是轉發還是丟棄該數據流。

Firewall(防火牆):它是指路由器或訪問伺服器、或者幾個路由器或訪問伺服器被設計為任意相連的公用網路和專用網路之間的緩沖區。防火牆路由器使用訪問列表和其他方法保證專用網路的安全。

Flash memory(快閃內存):由Intel公司發展起來並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公司的一項技術。它是永久性的存取器,能夠電擦除存儲內容並可再次編程。在必要的情況下,允許軟體映像存儲,引導和再次寫入。

Flow control(流量控制):保證一個發送設備,例如數據機,其發送數據的速率不超過接收設備接收速率的技術。當接收設備中的緩沖區充滿時,就發送一條消息給發送設備暫停傳送,直到緩沖區內的數據被處理掉。在IBM網路中,這項技術被稱為調步。

FRAD(幀中繼訪問設備):為一個區域網(LAN)和一個幀中繼廣域網(Frame Relay WAN)之間提供連接的任何網路設備。

Frame(幀):作為數據鏈路層單元在傳輸介質上傳送的邏輯信息組。包含在一幀中的用戶數據通常是被用來進行同步化和差錯控制的報頭和報尾包圍的。在開放式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的各個層和不同的技術環節數據報、 報文、數據分組 和段等術語也都被用來描述邏輯信息組。

Frame Relay(幀中繼):處理多個虛擬電路的工業標准,是在互連設備之間使用高級數據控制規程(HDLC)封裝的交換數據鏈路層協議。它比X.25分組協議更有效,通常被認為是對X.25分組協議的替換。

FTP(文件傳輸協議):作為TCP/IP協議組一部分的應用協議,用來在網路節點間傳輸文件,它在RFC 959文檔中被定義。

Full plex(全雙工):能夠在發送站點和接收站點之間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能力.
#p#
G.703/G.704: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分(ITU-T)關於電話公司的設備與DTE(數據終端設備)相連接的電氣與機械規范,其連接是通過同軸電纜接插件(BNC)連接器實現的,並且工作在E1數據率上。

Gateway(網關):在網際網路協議(IP)范疇中,原始的含義指一個路由選擇設備。而現在,是用路由器一詞來表示具有路由選擇功能的節點;網關則被用來指一種特殊用途的設備,它能夠在應用層將信息堆棧從一種協議轉化為另一種協議,這一點不同於router。

GNS(獲取最近的伺服器):基於IPX協議的網路客戶發出請求包以定位相對於它最近的某特定類型活動伺服器。基於IPX協議的網路客戶發布GNS請求以期獲得一個相聯伺服器的直接響應或一個路由器的響應,此響應用以確定網際網路網路服務的提供地點。GNS是IPX協議的服務布告協議(SAP)的一部分。

Half plex(半雙工):發送站和接收站之間,數據的傳輸在某一時刻只能向一個方向進行。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的面向比特的同步數據鏈路層協議。起源於S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定義了同步串列鏈接時,使用字元幀及校驗和進行數據封裝的模式。

Holddown(阻持):路由器在一段阻持時間中,所處於的一種既不通告路由也不接收路由通告的狀態。阻持用於從網路的所有的路由器中沖掉有關一個路由的不利信息。典型的阻持如,當某路由的一個鏈接失敗時,此路由將被置為阻持狀態。

Hop(跳):描述兩個網路節點間(例如,兩個路由器之間)的一個數據數據包通路的術語。

Hop count(跳計數):路由選擇度量,它用來測量來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RIP用跳計數作為它唯一的度量。

Host(主機):指網路計算機系統。類似於 node(節點)術語,但host(主機) 通常是指一個計算機系統,而節點則一般用於任何聯網的系統,其中包括訪問伺服器和路由器。

HSRP(熱備份路由器協議):提供了網路的高實用性和網路拓撲變化的透明性。HSRT建立一個有引導路由器的熱備份路由器組來服務所有發送到熱備份路由器地址的數據包。引導路由器受組里的其它路由器監控,如果引導路由器失效,這些備份路由器中的一個就會繼承引導路由器的地位和熱備份路由器組的地址。

HSSI(高速串列介面):優於廣域網(WAN)鏈接的高速(達52Mbps)串列連接網路標准。

Hub(集線器):1.通常,該術語用來描述一個起星形拓撲網路中心點作用的設備。2.包含多種獨立的,但是連接了網路模塊和因特網路設備的硬體或軟體裝置。集線器可以是主動方式(它們能重復通過它們發送的信號)或被動方式(它們不重復,而僅僅拆分通過它們發送的信號)。3.在乙太網和IEEE 802.3中,指一個乙太網多埠中繼器,有時稱為concentrator(集中器)。

ICMP(Internet控制信息協議):是網路層的網際網路協議,它負責報告錯誤,並提供與IP數據包處理相關的其它信息。記錄在RFC 792文件中。

IDF(中間配線設施):是樓中利用星形網路拓撲的二級通信室。IDF依賴於MDF。

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一個專業組織,其活動包括通信和網路標準的開發。IEEE LAN標準是當今居於主導地位的LAN標准。 IEEE 802.1IEEE規范,它描述通過生成擴展樹來阻止網橋迴路的一種演算法。該演算法是由數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發明的。Digital演算法和IEEE 802.1演算法並不完全相同,也不兼容。

IEEE 802.12:IEEE LAN標准,它確定物理層和數據鏈接層的MAC子層。IEEE 802.12以100 Mbps的速率在許多物理介質上使用命令優先順序介質訪問方案。

IEEE 802.2:IEEE LAN協議,它規定數據鏈接層的LLC子層的實現。IEEE 802.2處理錯誤、組幀、流量控制和網路層(第三層)服務介面。它在IEEE 802.3和IEEE 802.5 LAN中使用。

IEEE 802.3:IEEE LAN協議,它確定物理層和數據鏈接層的MAC子層的實現。IEEE 802.3在許多物理介質上以各種不同速度使用CSMA/CD訪問。IEEE 802.3標準的擴充版規定了快速乙太網的實現。原始IEEE 802.3規范的物理更改包括 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 和 10Broad36。 快速乙太網的物理更改包括 100BaseT、100BaseT4 和 100BaseX。

D. 請幫我解答一下下面的幾個計算機問題。萬分感激,為了考試啊!謝謝 (1) 二叉樹遍歷問題(涉及兩種遍歷方

(1)知道先序(根左右)和中序(左根右),可求後序(左右根);知道中序和後序,可求先序;知道先序後序,求出的2叉樹不唯一;
(2)電腦的工作原理跟電視機、VCD機差不多,您給它發一些指令,它就會按您的意思執行某項功能。不過,您可知道,這些指令並不是直接發給您要控制的硬體,而是先通過前面提過的輸入設備,如鍵盤、滑鼠,接收您的指令,然後再由中央處理器(CpU)來處理這些指令,最後才由輸出設備輸出您要的結果。
網路拓撲結構是指拋開網路電纜的物理連接來討論網路系統的連接形式,是指網路電纜構成的幾何形狀,它能從邏輯上表示出網路伺服器、工作站的網路配置和互相之間的連接。
網路拓撲結構按形狀可分為:星型、環型、匯流排型、樹型及匯流排/星型及網狀拓撲結構。
(3)一、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布局是以中央結點為中心與各結點連接而組成的,各結點與中央結點通過點與點方式連接,中央結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結點相當復雜,負擔也重。
以星型拓撲結構組網,其中任何兩個站點要進行通信都要經過中央結點控制。中央結點主要功能有:
1、為需要通信的設備建立物理連接;
2、為兩台設備通信過程中維持這一通路;
3、在完成通信或不成功時,拆除通道。
在文件伺服器/工作站(File Servers/Workstation )區域網模式中,中心點為文件伺服器,存放共享資源。由於這種拓撲結構,中心點與多台工作站相連,為便於集中連線,目前多採用集線器(HUB)。
星型拓撲結構優點:網路結構簡單,便於管理、集中控制, 組網容易,網路延遲時間短,誤碼率低。缺點:網路共享能力較差,通信線路利用率不高,中央節點負擔過重,容易成為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則全網癱瘓。
二、環型拓撲結構
環形網中各結點通過環路介面連在一條首尾相連的閉合環形通信線路中,環路上任何結點均可以請求發送信息。請求一旦被批准,便可以向環路發送信息。環形網中的數據可以是單向也可是雙向傳輸。由於環線公用,一個結點發出的信息必須穿越環中所有的環路介面,信息流中目的地址與環上某結點地址相符時,信息被該結點的環路介面所接收,而後信息繼續流向下一環路介面,一直流回到發送該信息的環路介面結點為止。
環形網的優點:信息在網路中沿固定方向流動,兩個結點間僅有唯一的通路,大大簡化了路徑選擇的控制;某個結點發生故障時,可以自動旁路,可靠性較高。缺點:由於信息是串列穿過多個結點環路介面,當結點過多時,影響傳輸效率,使網路響應時間變長;由於環路封閉故擴充不方便。
三、匯流排拓撲結構
用一條稱為匯流排的中央主電纜,將相互之間以線性方式連接的工站連接起來的布局方式,稱為匯流排形拓撲。
四、樹型拓撲結構
樹形結構是匯流排型結構的擴展,它是在匯流排網上加上分支形成的,其傳輸介質可有多條分支,但不形成閉合迴路,樹形網是一種分層網,其結構可以對稱,聯系固定,具有一定容錯能力,一般一個分支和結點的故障不影響另一分支結點的工作,任何一個結點送出的信息都可以傳遍整個傳輸介質,也是廣播式網路。一般樹形網上的鏈路相對具有一定的專用性,無須對原網做任何改動就可以擴充工作站。
五、匯流排/星型拓撲結構
用一條或多條匯流排把多組設備連接起來,相連的每組設備呈星型分布。採用這種拓撲結構,用戶很容易配置和重新配置網路設備。匯流排採用同軸電纜,星型配置可採用雙絞線.
六、網狀拓撲結構
將多個子網或多個區域網連接起來構成網際拓撲結構。在一個子網中,集線器、中繼器將多個設備連接起來,而橋接器、路由器及網關則將子網連接起來
(4)微型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部分組成。其中存儲器又分內存儲器、外存儲器;通常我們把輸入設備及輸出設備統稱為外圍設備;而運算器和控制器又稱為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5)傳輸介質

雙絞線是由兩條有絕緣外皮包覆的鈾線相互纏繞在一起,我們將這兩面三刀條對絞的線稱為一個線對。這是雙絞線最基本的度量單位。
市場上廣泛出現的一般是每條雙絞線由四對絞線組成,分別用橙、藍、綠、綜4種顏色標出(具體來說是橙、白橙、藍、白藍、綠、白綠、棕、白棕八種顏色),也就是有8條銅線。其外形如圖4--11所示

由於市場上廣泛應用了非屏蔽雙絞線UTP ,所以美國電子工業協會與遠端通迅會(EIA/TIA)制定UTP電纜的「電纜等級:。它們主要的差別在於纏繞的絞距,通常兩條線纏繞得越密,代表絞距越小,傳達室輸性能也越好。
1類線:銅牆鐵壁線沒有纏繞,只能傳送聲音,不能傳送數據;
2類線:無纏繞,可傳送數據。最大傳輸速率為4Mbps;
3類線:銅線每分米纏繞1次,早期市場最常用,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
4類線:是一咱過渡型線材,市場不多見,最大傳輸速率為16Mbps;
5類線:是一咱向高速率發展的開始,最大傳輸速率為100Mbps;
超5類線:迎合千兆網的出現而出現的新的線材;
6類線:新一代高速率線材,估計在今年度會通過標准議案。

細同軸電纜,電纜製造商RG58作為它的代號,這個代號常常應制在線外面的料表皮上。它的規格如下:
線寬:0.26厘米
最大傳輸距離:185米
阻抗:50歐姆
特點:RG58電纜較細、彈性好、容易安裝,而且連接方式非常簡單,但它的傳輸距離比較短,超過去185米後信號就會開始衰減,必須使用一些專用的設備(如中繼器來增強信號,但它的線材及連接成本均相當便宜,因此常用於室內的小型局哉網架設。
2、粗同軸電纜RG11
粗同軸電纜,電纜製造商用RG11作為它的代號,這個代號也是常常我制在線外面的普表皮上。它的規格如下:
線寬:1.27厘米
最大傳輸距離:500米
阻抗:50歐姆
特點:線較粗,因此彈性較差,而且製作方式較為復雜,在室內安裝時會遇到訂煩;但它的最大傳輸距離遠遠大於RG58,可以達到點00米,學用於主幹或建築間連接。但要說明的是,由於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電纜公能提供10MBPS的速度,所以主幹或建築間的連接漸被速度更快的光纖代替。

現在,大家可以很容易在電腦配件商處購買到已制好的同軸電纜。你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主要是基於如下考慮:
(1)進一步降低成本;
(2)需要隨心所欲地調整電纜的長度;
(3)希望動手度一度電纜的製作;
光纖的材質以玻璃為主,通過光來傳遞信號,其物理結枸如圖
在實際應用中光纖常常是成捆地構成光纜以方便運用。它由下面幾個部分組成:
表皮:它處於光纜的最外面,將一捆光纖包容在一塊,起到較好的光纖保護作用;
線芯:每條光纖都是由一條極細的玻璃絲構成,它是實際傳輸數據的媒體;
包覆:在每條光纖的線芯——細坡璃外層環繞有一層包覆玻璃,這層包覆的密度與線芯的密度不同,可造成光的全反射,實際情況是光纖傳輸的方式。
光纖的性能特點
光纖與前面介紹的電纜完全不同,它不再是用電子信號來傳輸數據,而是使用光脈部來傳輸傳輸信號。正是這種特殊的材質,使它擁有電纜無法比擬的優點:
頻帶極寬:擁有極寬的頻帶范圍,以GB位作為度量;
抗干擾性強:由於光纖中傳輸的是光束,光束是不會受外界電磁干擾影響;
保密性強:由於傳輸的是光束,所以本身不會向外幅射信號,有效地防止了竊聽;
傳輸速度快:光纖是至今為止傳輸速度最快的傳輸介質,能輕松達到1000Mbps;
傳輸距離長:它的主減極小,在較大的范圍內是一個常數,在許多情況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在這方面比電纜優越很多。
多模光纖與單橫光纖
光纖有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之分;
單模光纖採用窄芯線,使用激光作為發光源,所以其地散極小;另外激光是發一個方向射入光纖,而且僅有一束,使用其信號比較強,可以應用於高速度、長距離的應用領域中,便也合得它的成本相對更高。
而多模光纖則更廣泛地應用於短距離或相對速度更低一些的領域中,它採用LED 作為光源,使用寬芯線,所以其散較大;在加上整個光纖內有以多個角度射入的光,所以其信號不如單模光纖好,但相對低的價格是它的優勢。
在應用中可以綜合考慮上述情況,作出適應於實際的選擇。 微波
超出無線電使用的頻率范圍的微波也能用於傳輸各種數據信號。雖然微波說到底也是無線電波的一種,但是由於它們的工作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此將其列入專門的一類。
無線電波是向各個方向傳播的,而微波則是集中於某個方向, 樣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人竊取信號,並且,微波還能用RF傳送承載更多的信息,但是它不能透過金屬結構,它在傳輸時一般需要在發送端與接收端之間無障礙存在。
微波對環境與天氣的影響相對不是十分每敏感,而且其保密性要比士頓無線電波高得多。
紅外線
紅外線傳輸其實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各種電器使用的搖控器基本上是使用紅外線進行通信的。紅外線一般局限在很小的區域內,並且經常要求發送器直接指向接收器,紅外線硬體與其它設備相對比較便宜,且不需要天線。
另外,大家一定能在許多新型主板上看到內置的紅外線收發器所以在一些這們的情況下使用紅外線進行通信也是一種有效的選擇。
激光
前面提到的光纖就是通過光纖將光用於通信中的一種手段。附此之外,一吵光也能用於在空中傳輸數據。與微波通信類似地,彩這種通信方式 的兩個丫站點都應擁有發送和接收裝置。
和微波傳輸一樣,激光發出的光束走的是直線,在發送與接收方這間不能有障礙物,而且泊光的光束並不能穿過植物、雨、雪、霧等。所以汽激光傳送的局限性很大。

E. 電腦網速慢跟電話線路有關系嗎

如果真的是覺得網速慢的話.你也可以去試試那些提速軟體.不過說實在的..我沒發現哪一個是真正有用的.
網速慢的幾種原因:

一、網路自身問題

您想要連接的目標網站所在的伺服器帶寬不足或負載過大。處理辦法很簡單,請換個時間段再上或者換個目標網站。

二、網線問題導致網速變慢

我們知道,雙絞線是由四對線按嚴格的規定緊密地絞和在一起的,用來減少串擾和背景噪音的影響。同時,在T568A標准和T568B標准中僅使用了雙絞線的 1、2和3、6四條線,其中,1、2用於發送,3、6用於接收,而且1、2必須來自一個繞對,3、6必須來自一個繞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串擾,保證數據傳輸。本人在實踐中發現不按正確標准(T586A、T586B)製作的網線,存在很大的隱患。表現為:一種情況是剛開始使用時網速就很慢;另一種情況則是開始網速正常,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網速變慢。後一種情況在台式電腦上表現非常明顯,但用筆記本電腦檢查時網速卻表現為正常。對於這一問題本人經多年實踐發現,因不按正確標准製作的網線引起的網速變慢還同時與網卡的質量有關。一般台式計算機的網卡的性能不如筆記本電腦的,因此,在用交換法排除故障時,使用筆記本電腦檢測網速正常並不能排除網線不按標准製作這一問題的存在。我們現在要求一律按T586A、T586B標准來壓制網線,在檢測故障時不能一律用筆記本電腦來代替台式電腦。

三、網路中存在迴路導致網速變慢

當網路涉及的節點數不是很多、結構不是很復雜時,這種現象一般很少發生。但在一些比較復雜的網路中,經常有多餘的備用線路,如無意間連上時會構成迴路。比如網線從網路中心接到計算機一室,再從計算機一室接到計算機二室。同時從網路中心又有一條備用線路直接連到計算機二室,若這幾條線同時接通,則構成迴路,數據包會不斷發送和校驗數據,從而影響整體網速。這種情況查找比較困難。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要求我們在鋪設網線時一定養成良好的習慣:網線打上明顯的標簽,有備用線路的地方要做好記載。當懷疑有此類故障發生時,一般採用分區分段逐步排除的方法。

四、網路設備硬體故障引起的廣播風暴而導致網速變慢

作為發現未知設備的主要手段,廣播在網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網路中計算機數量的增多,廣播包的數量會急劇增加。當廣播包的數量達到30%時,網路的傳輸效率將會明顯下降。當網卡或網路設備損壞後,會不停地發送廣播包,從而導致廣播風暴,使網路通信陷於癱瘓。因此,當網路設備硬體有故障時也會引起網速變慢。當懷疑有此類故障時,首先可採用置換法替換集線器或交換機來排除集線設備故障。如果這些設備沒有故障,關掉集線器或交換機的電源後,DOS下用 「Ping」命令對所涉及計算機逐一測試,找到有故障網卡的計算機,更換新的網卡即可恢復網速正常。網卡、集線器以及交換機是最容易出現故障引起網速變慢的設備。

五、網路中某個埠形成了瓶頸導致網速變慢

實際上,路由器廣域網埠和區域網埠、交換機埠、集線器埠和伺服器網卡等都可能成為網路瓶頸。當網速變慢時,我們可在網路使用高峰時段,利用網管軟體查看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埠的數據流量;也可用 Netstat命令統計各個埠的數據流量。據此確認網路數據流通瓶頸的位置,設法增加其帶寬。具體方法很多,如更換伺服器網卡為100M或1000M、安裝多個網卡、劃分多個VLAN、改變路由器配置來增加帶寬等,都可以有效地緩解網路瓶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數據傳輸速度。

六、蠕蟲病毒的影響導致網速變慢

通過E-mail散發的蠕蟲病毒對網路速度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危害性極大。這種病毒導致被感染的用戶只要一上網就不停地往外發郵件,病毒選擇用戶個人電腦中的隨機文檔附加在用戶機子的通訊簿的隨機地址上進行郵件發送。成百上千的這種垃圾郵件有的排著隊往外發送,有的又成批成批地被退回來堆在伺服器上。造成個別骨幹互聯網出現明顯擁塞,網速明顯變慢,使區域網近於癱瘓。因此,我們必須及時升級所用殺毒軟體;計算機也要及時升級、安裝系統補丁程序,同時卸載不必要的服務、關閉不必要的埠,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防火牆的過多使用
防火牆的過多使用也可導致網速變慢,處理辦法不必多說,卸載下不必要的防火牆只保留一個功能強大的足以。

八、系統資源不足

您可能載入了太多的運用程序在後台運行,請合理的載入軟體或刪除無用的程序及文件,將資源空出,以達到提高網速的目的。

For NT XP
1. 到執行打 regedit 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新增DWORD
名為 GlobalMaxTcpWindowSize 數值改為 360000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TcpWindowSize 數值改為 360000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Tcp1323Opts 數值改為 1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DefaultTTL 數值改為 64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EnablePMTUDiscovery 數值改為 1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EnablePMTUBHDetect 數值改為 0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SackOpts 數值改為 1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TcpMaxDupAcks 數值改為 2 選十進制
之後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Interfaces\
interface (這個 interface 要自己新增 指住Interfaces新增機碼名為interface)
新增DWORD
名為 MTU 數值改為 8000 (if use 10M)
1500 (if use 1.5M)
2000 (if use 3M) 選十進制
之後到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Settings
新增DWORD
名為 MaxConnectionsPerServer 數值改為 00000100 選十進制
新增DWORD
名為 MaxConnectionsPer1_0Server 數值改為 00000100 選十進制
之後到
Win XP讓寬頻速度提升50倍

Win XP的網路傳輸相關設定並沒有完全發揮寬頻上網效能的極限。

(修改前和後到以下測試區進行測試速度並記下所得的數據就可知道你的寬頻速度快了多小)

本地測試區

外地測試區

1..開始→執行 ( 輸入 REGEDIT 後按確定 )

2.出現登陸編輯程式視窗,點選左邊窗格的: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

3.點選左邊窗格里 Tcpip 後按滑鼠右鍵,選擇新增 DWORD。

4.將 DWORD 的名稱設定為 DefaultTTL 後選擇修改:

設定為十六進位,數值設為 80。

5.再點選左邊窗格里 Tcpip 後按滑鼠右鍵,選擇新增 DWORD。

6.將 DWORD 的名稱設定為 GlobalMaxTcpWindowSize 後選擇修改:設定為十六進位,數值設為 7FFF。
完成後重新�動電腦和到測試區測試你的電腦~

(成功修改ge上黎話我知提升?幾多wor~)

我朋友未改前測試就4327.8 Kbps 522.7 K bytes/sec

修改之後測試就 10853.7 Kbps 1269.9 K bytes/sec
專業版的 Windows XP默認保留了20%的帶寬,其實這對於我們個人用戶來說是沒有多大的作用。與其閑著還不如充分地利用起來,方法如下:在「開始→運行」中輸入 gpedit.msc,打開組策略編輯器。找到「計算機配置→管理模板→網路→QoS數據包調度程序」,選擇右邊的「限制可保留帶寬」,選擇「屬性」打開限制可保留帶寬屬性對話框,選擇「禁用」即可。經過這樣重新設置就可以釋放保留的20%的帶寬了。
1.網卡綁定的協議太多 這種情況在區域網用戶中很常見。網卡上如果綁定了許多協議,當數據通過網卡時,計算機就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確定該數據使用哪種協議來傳送,這時用戶就會感覺到速度慢。解決方法是:用一塊網卡只綁定PPPoE協議來連接ADSL
提供上網的外部連接,用另一塊網卡綁定區域網的其他協議,從而各盡其職,提高性能,這樣客戶端上網速度就會提高。

2.ADSL設備散熱不良 ADSL設備工作時發熱量比較大,平時要注意散熱。許多用戶把ADSL設備和路由器、集線器等放在一個機櫃里,不利於散熱,對ADSL的正常工作有影響。ADSL等設備不可放在櫃內,要分開擺放,設備之間留有通風散熱通道,機房最好做到恆溫,一般環境溫度應控制在10~30℃。

3.訪問互聯網介面錯誤 這是由於Windows系統的Internet連接向導給IE指定的訪問互聯網介面錯誤引起的。EnterNet 300(虛擬撥號軟體)使用的是區域網類型虛擬撥號,而IE預設使用普通撥號。瀏覽的時候IE首先尋找撥號介面,找不到撥號以後就找區域網裡面有沒有代理伺服器,最後才會找到EnterNet 300的介面,因此會很慢。只需要重新運行一遍Internet連接向導,選擇區域網方式,並取消自動搜索代理伺服器就可解決。

4.不能綁定TCP/IP協議 不能綁定TCP/IP多為網卡驅動程序未正確安裝、網卡質量問題和PCI插槽不良。應先把設備管理器里的網卡驅動刪除,重啟後安裝驅動程序;如果不好,再把網卡換一個PCI插槽;仍不好換一塊網卡。

5.電話線路質量低劣 ADSL技術對電話線路的質量要求較高,目前採用的ADSL是一種RADSL(速率自適應DSL)。如果電信局到用戶間的電話線路在某段時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RADSL會根據線路質量的優劣和傳輸距離的遠近,動態地調整用戶的訪問速度。如訪問的是國外站點,速度會受到出口帶寬及對方站點線路、設備配置情況等因素影響,需要全網協調配合解決。線路問題主要有施工時未遵循施工標准而遺留的質量隱患,如沒加塑料套管導致老鼠咬斷線路;配線架或其他材料質量問題導致跳線接觸不良;用戶在裝修時暗敷的室內線損壞等。

6.軟體沒有重新設置 用戶裝了ADSL後,上網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相應的工具軟體沒有重新設置,也是造成速度慢的原因之一。如通信軟體QQ,就需要對它進行一些設置。從QQ面板中選擇「系統參數」命令,點擊「網路設置」標簽,將原來的「撥號上網」改為「區域網接入Internet」就可以了。

7.微機硬體軟體問題 硬體故障主要表現在網卡壞或沒有正確安裝;微機主板和網卡不兼容;微機配置低,尤其內存少導致運行速度慢。軟體故障主要是由於用戶不了解計算機知識,在使用過程中誤操作,導致操作系統出錯或撥號軟體損壞而無法上網;用戶瀏覽一些網頁後,系統出現問題,在處理時不慎將備份的撥號軟體刪掉;微機重裝系統後,沒有安裝撥號軟體等等。這些軟體故障只要重新安裝撥號軟體即可排除。

8.某一網站長時間網頁打不開。 原因是在上網高峰期,許多用戶訪問同一個熱點網站,由於該網站伺服器處理不過來,或帶寬較窄
會出現網路速度慢、長時間網頁打不開的情況,請您最好避開高峰時段上網或改訪問其它站點。

9.由於互聯網節點故障,網路系統自動進行路由迂迴,產生網路速度慢。請您耐心等待系統恢復。

10.由於"貓"的自身品質問題,引起的上網速度慢。請您更換優質"貓"。

11.電話線路的電氣指標過低,引起的上網速度慢,請您更換優質線路。

12.外"貓"和主機的連接速率低,引起的上網速度慢,請您重新進行介面參數設置。

13.在低檔機上運行高級操作系統,引起的上網速度慢,請您重新選擇適合自己電腦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

14.由於瀏覽器的設置不當,引起的上網速度慢,請您重新設置網頁的保留天數,把瀏覽器的緩存目錄設置在傳輸速率最高的硬碟上,並適當增 加容量。

目前大多數撥號上網用戶的電腦都用Windows系統,很多時都聽到用戶抱怨上網速度慢,但我們發現有一種情況是:當認為慢的時候其實是已經斷線了,不過此時上網的圖標仍然存在,這就造成了還在上網的假象。如你身邊有電話可拿起電話來鑒別,還可以將滑鼠拉至上網的圖標上,按右鍵選擇「狀態」,觀察有否收到數據,如在一段時間內都未有數據收到則可認定線路已斷開,只能重新撥號。

F. 電腦疑難症狀,真正高手進

中毒了!
WinXP中CPU佔用100%原因及解決方法

我們在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時候,用著用著系統就變慢了,一看「 任務管理器 」才發現CPU佔用達到100%。這是怎麼回事情呢?遇到病毒了,硬體有問題,還是系統設置有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從硬體,軟體和病毒三個方面來講解系統資源佔用率為什麼會達到100%。

經常出現CPU佔用100%的情況,主要問題可能發生在下面的某些方面:

CPU佔用率高 的九種可能

1、防殺毒軟體造成 故障

由於新版的 KV 、金山、 瑞星 都加入了對網頁、 插件 、郵件的隨機監控,無疑增大了系統負擔。處理方式:基本上沒有合理的處理方式,盡量使用最少的監控服務吧,或者,升級你的硬體配備。

2、驅動沒有經過認證,造成CPU資源佔用100%

大量的測試版的驅動在網上泛濫,造成了難以發現的故障原因。 處理方式:尤其是 顯卡驅動 特別要注意,建議使用 微軟認證 的或由官方發布的驅動,並且嚴格核對型號、版本。

3、 病毒、木馬 造成

大量的蠕蟲病毒在系統內部迅速復制,造成CPU佔用資源率據高不下。解決辦法:用可靠的殺毒軟體徹底清理系統內存和本地硬碟,並且打開系統設置軟體,察看有無異常啟動的程序。經常性更新升級殺毒軟體和防火牆,加強防毒意識,掌握正確的防殺毒知識。

4、控制面板— 管理工具 —服務—RISING REALTIME MONITOR SERVICE 點滑鼠右鍵,改為手動。

5、開始->運行->msconfig->啟動,關閉不必要的啟動項,重啟。

6、查看「 svchost 」進程。

svchost . exe 是Windows XP系統 的一個核心進程。 svchost.exe 不單單只出現 在Window s XP中,在使用 NT 內核的 Windows系統 中都會有svchost.exe的存在。一般在 Windows 2000 中 svchost.exe進程 的數目為2個,而 在Windows XP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就上升到了4個及4個以上。

7、查看 網路連接 。主要是網卡。

8、查看網路連接

當安裝了Windows XP的計算機做伺服器的時候,收到埠 445 上的連接請求時,它將分配內存和少量地調配 CPU資源來為這些連接提供服務。當負荷過重的時候,CPU佔用率可能過高,這是因為在工作項的數目和響應能力之間存在固有的權衡關系。你要確定合適的 MaxWorkItems 設置以提高系統響應能力。如果設置的值不正確,伺服器的響應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或者某個用戶獨占太 多系統 資源。

要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解決:在 注冊表編輯器 中依次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 ]分支,在右側窗口中 新建 一個名為「maxworkitems」的 DWORD值 。然後雙擊該值,在打開的窗口中鍵入下列數值並保存退出:

如果計算機有512MB以上的內存,鍵入「1024」;如果計算機內存小於 512 MB,鍵入「256」。

9、看看是不是Windows XP使用滑鼠右鍵引起CPU佔用100%

前不久的報到說在資源管理器裡面使用滑鼠右鍵會導致CPU資源100%佔用,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徵兆:

在資源管理器裡面,當你右鍵點擊一個目錄或一個文件,你將有可能出現下面所列問題:

任何文件的拷貝操作在那個時間將有可能停止相應
網路連接速度將顯著性的降低
所有的流輸入/輸出操作例如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聽音樂將有可能是音樂失真成因:
當你在資源管理器裡面右鍵點擊一個文件或目錄的時候,當快捷 菜單顯示 的時候,CPU佔用率將增加到100%,當你關閉快捷菜單的時候才返回正常水平。

解決方法:

方法一:關閉「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過渡效果」

1、點擊「開始」--「控制面板」
2、在「控制面板」裡面雙擊「顯示」
3、在「顯示」屬性裡面點擊「外觀」標簽頁
4、在「外觀」標簽頁裡面點擊「效果」

5、在「效果」對話框裡面,清除「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過渡效果」前面的復選框接著點擊兩次「確定」按鈕。

方法二:在使用滑鼠右鍵點擊文件或目錄的時候先使用滑鼠左鍵選擇你的目標文件或目錄。然後再使用滑鼠右鍵彈出快捷菜單。

CPU佔用100%解決辦法

一般情況下CPU佔了100%的話我們的電腦總會慢下來,而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通過做 一點點 的改動就可以解決,而不必問那些大蝦了。

當機器慢下來的時候,首先我們想到的當然是任務管理器了,看看到底是哪個程序佔了較搞的比例,如果是某個大程序那還可以原諒,在關閉該程序後只要CPU正常了那就沒問題;如果不是,那你就要看看是什幺程序了,當你查不出這個進程是什幺的時候就去google或者 搜。有時只結束是沒用的,在 xp下 我們可以結合msconfig里的啟動項,把一些不用的項給關掉。在2000下可以去下個winpatrol來用。

一些常用的軟體,比如瀏覽器佔用了很搞的CPU,那幺就要升級該軟體或者乾脆用別的同類軟體代替,有時軟體和系統會有點不兼容,當然我們可以試下xp系統下給我們的那個兼容項,右鍵點該. exe文件 選兼容性。

svchost.exe有時是比較頭痛的,當你看到你的某個svchost.exe佔用很大CPU時你可以去下個aports或者fport來檢查其對應的程序路徑,也就是什幺東西在掉用這個svchost.exe,如果不是c:\Windows\ system32 (xp)或c:\winnt\system32(2000)下的,那就可疑。升級殺毒軟體殺毒吧。

右擊 文件導致100%的CPU佔用我們也會遇到,有時點右鍵停頓可能就是這個問題了。官方的解釋:先點左鍵選中,再右鍵(不是很理解)。非官方:通過在桌面點右鍵-屬性-外觀-效果,取消」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下列過度效果(U)「來解決。還有某些殺毒軟體對文件的監控也會有所影響,可以 關閉殺毒軟體 的文件監控;還有就是對網頁,插件,郵件的監控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些驅動程序有時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最好是選擇微軟認證的或者是官方發布的驅動來裝,有時可以適當的升級驅動,不過記得最新的不是最好的。

CPU降溫軟體 ,由於軟體在運行時會利用所以的CPU空閑時間來進行降溫,但Windows不能分辨普通的CPU佔用和 降溫軟體 的降溫指令 之間的區別 ,因此CPU始終顯示100%,這個就不必擔心了,不影響正常的系統運行。

在處理較大的 word文件 時由於word的拼寫和語法檢查會使得CPU累,只要打開word的工具-選項-拼寫和語法把」檢查拼寫和檢查語法「勾去掉。

單擊 avi視頻 文件後CPU佔用率高是因為系統要先掃描該文件,並檢查文件所有部分,並建立索引;解決辦法:右擊保存視頻文件的文件夾-屬性-常規-高級,去掉為了快速搜索,允許索引服務編制該文件夾的索引的勾。

CPU佔用100%案例分析

1、 dllhost進程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特徵:伺服器正常CPU消耗應該在75%以下,而且CPU消耗應該是上下起伏的,出現這種問題的伺服器,CPU會突然一直處100%的水平,而且不會下降。查看任務管理器,可以發現是DLLHOST.EXE消耗了所有的CPU空閑時間,管理員在這種情況下,只好重新啟動IIS服務,奇怪的是,重新啟動IIS服務後一切正常,但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後,問題又再次出現了。

直接原因:

有一個或多個ACCESS資料庫在多次讀寫過程中損壞,微軟的 MDAC 系統在寫入這個損壞的ACCESS文件時,ASP線程處於BLOCK狀態,結果其它線程只能等待,IIS被死鎖了,全部的CPU時間都消耗在DLLHOST中。

解決辦法:

安裝「一流信息監控攔截系統」,使用其中的「首席文件檢查官IIS健康檢查官」軟體,

啟用」查找死鎖模塊」,設置:

--wblock=yes
監控的目錄,請指定您的主機的文件所在目錄:
--wblockdir=d:\test

監控生成的日誌的文件保存位置在安裝目錄的log目錄中,文件名為:logblock.htm

停止IIS,再啟動「首席文件檢查官IIS健康檢查官」,再啟動IIS,「首席文件檢查官IIS健康檢查官」會在logblock.htm中記錄下最後寫入的ACCESS文件的。

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問題出來時,例如CPU會再次一直處100%的水平,可以停止IIS,檢查logblock.htm所記錄的最後的十個文件,注意,最有問題的往往是計數器類的ACCESS文件,例如:」**COUNT. MDB 」,」**COUNT.ASP」,可以先把最後十個文件或有所懷疑的文件刪除到回收站中,再啟動IIS,看看問題是否再次出現。我們相信,經過仔細的查找後,您肯定可以找到這個讓您操心了一段時間的文件的。

找到這個文件後,可以刪除它,或下載下來,用ACCESS2000修復它,問題就解決了。

2、 svchost.exe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在win.ini文件中,在[Windows]下面,「run=」和「load=」是可能載入「木馬」程序的途徑,必須仔細留心它們。一般情況下,它們的等號後面什幺都沒有,如果發現後面跟有路徑與文件名不是你熟悉的啟動文件,你的計算機就可能中上「木馬」了。當然你也得看清楚,因為好多「木馬」,如「AOL Trojan木馬」,它把自身偽裝成command.exe文件,如果不注意可能不會發現它不是真正的系統啟動文件。

在system.ini文件中,在[BOOT]下面有個「shell=文件名」。正確的文件名應該是「explorer.exe」,如果不是「explorer.exe」,而是「shell= explorer.exe 程序名」,那幺後面跟著的那個程序就是「木馬」程序,就是說你已經中「木馬」了。

在注冊表中的情況最復雜,通過regedit命令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在點擊至:「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目錄下,查看鍵值中有沒有自己不熟悉的自動啟動文件,擴展名為EXE,這里切記:有的「木馬」程序生成的文件很像系統自身文件,想通過偽裝矇混過關,如「Acid Battery v1.0木馬」,它將注冊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Explorer 鍵值改為Explorer=「C:\Windows\expiorer.exe」,「木馬」程序與真正的Explorer之間只有「i」與「l」的差別。當然在注冊表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隱藏「木馬」程序,如:「HKE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HKEY-USER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的目錄下都有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馬該病毒也稱為「Code Red II(紅色代碼2)」病毒,與早先在西方英文系統下流行「紅色代碼」病毒有點相反,在國際上被稱為VirtualRoot(虛擬目錄)病毒。該蠕蟲病毒利用Microsoft已知的溢出漏洞,通過80埠來傳播到其它的Web頁伺服器上。受感染的機器可由黑客們通過Http Get的請求運行scripts/root.exe來獲得對受感染機器的完全控制權。

當感染一台伺服器成功了以後,如果受感染的機器是中文的系統後,該程序會休眠2天,別的機器休眠1天。當休眠的時間到了以後,該蠕蟲程序會使得機器重新啟動。該蠕蟲也會檢查機器的月份是否是10月或者年份是否是2002年,如果是,受感染的伺服器也會重新啟動。當Windows NT系統啟動時,NT系統會自動搜索C盤根目錄下的文件explorer.exe,受該網路蠕蟲程序感染的伺服器上的文件explorer.exe也就是該網路蠕蟲程序本身。該文件的大小是8192位元組,VirtualRoot網路蠕蟲程序就是通過該程序來執行的。同時,VirtualRoot網路蠕蟲程序還將cmd.exe的文件從Windows NT的system目錄拷貝到別的目錄,給黑客的入侵敞開了大門。它還會修改系統的注冊表項目,通過該注冊表項目的修改,該蠕蟲程序可以建立虛擬的目錄C或者D,病毒名由此而來。值得一提的是,該網路蠕蟲程序除了文件explorer.exe外,其餘的操作不是基於文件的,而是直接在內存中來進行感染、傳播的,這就給捕捉帶來了較大難度。

」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個注冊表中搜索即可。

我們先看看微軟是怎樣描述svchost.exe的。在微軟知識庫314056中對svchost.exe有如下描述:svchost.exe 是從動態鏈接庫 (DLL) 中運行的服務的通用主機進程名稱。

其實svchost.exe是Windows XP系統的一個核心進程。svchost.exe不單單只出現在Windows XP中,在使用NT內核的Windows系統中都會有svchost.exe的存在。一般在Windows 2000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為2個,而在Windows XP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就上升到了4個及4個以上。所以看到系統的進程列表中有幾個svchost.exe不用那幺擔心。

svchost.exe到底是做什幺用的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那就是Windows系統的中的進程分為:獨立進程和共享進程這兩種。由於Windows系統中的服務越來越多,為了節約有限的系統資源微軟把很多的系統服務做成了共享模式。那svchost.exe在這中間是擔任怎樣一個角色呢?

svchost.exe的工作就是作為這些服務的宿主,即由svchost.exe來啟動這些服務。svchost.exe只是負責為這些服務提供啟動的條件,其自身並不能實現任何服務的功能,也不能為用戶提供任何服務。svchost.exe通過為這些系統服務調用動態鏈接庫(DLL)的方式來啟動系統服務。

svchost.exe是病毒這種說法是任何產生的呢?

因為svchost.exe可以作為服務的宿主來啟動服務,所以病毒、木馬的編寫者也挖空心思的要利用svchost.exe的這個特性來迷惑用戶達到入侵、破壞計算機的目的。

如何才能 辨別 哪些是正常的svchost.exe進程,而哪些是 病毒進程 呢?

svchost.exe的鍵值是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Svchost」,如圖1所示。圖1中每個鍵值表示一個獨立的svchost.exe組。

微軟還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察看系統正在運行在svchost.exe列表中的服務的方法。以Windows XP為例:在「運行」中輸入:cmd,然後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tasklist /svc。系統列出如圖2所示的服務列表。圖2中紅框包圍起來的區域就是svchost.exe啟動的服務列表。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2000系統則把前面的「tasklist /svc」命令替換為:「tlist -s」即可。如果你懷疑計算機有可能被病毒感染,svchost.exe的服務出現異常的話通過搜索 svchost.exe文件 就可以發現異常情況。一般只會找到一個在:「C:\Windows\System32」目錄下的svchost.exe程序。如果你在其它目錄下發現svchost.exe程序的話,那很可能就是中毒了。

還有一種確認svchost.exe是否中毒的方法是在任務管理器中察看進程的執行路徑。但是由於在Windows系統自帶的任務管理器不能察看進程路徑,所以要使用第三方的進程察看工具。

上面簡單的介紹了svchost.exe進程的相關情況。總而言之,svchost.exe是一個系統的核心進程,並不是病毒進程。但由於svchost.exe進程的特殊性,所以病毒也會千方百計的入侵svchost.exe。通過察看svchost.exe進程的執行路徑可以確認是否中毒。

3、 Services.exe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症狀

在基於 Windows 2000 的計算機上,Services.exe 中的 CPU 使用率可能間歇性地達到100 %,並且計算機可能停止響應(掛起)。出現此問題時,連接到該計算機(如果它是文件伺服器或域控制器)的用戶會被斷開連接。您可能還需要重新啟動計算機。如果 Esent.dll 錯誤地處理將文件刷新到磁碟的方式,則會出現此症狀。

解決方案

Service Pack 信息

要解決此問題,請獲取最新的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有關其它信息,請單擊下面的文章編號,以查看 Microsoft 知識庫中相應的文章:

260910 如何獲取最新的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修復程序信息

Microsoft 提供了受支持的修補程序,但該程序只是為了解決本文所介紹的問題。只有計算機遇到本文提到的特定問題時才可應用此修補程序。此修補程序可能還會接受其它一些測試。因此,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對您造成嚴重的影響,Microsoft 建議您等待包含此修補程序的下一個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要立即解決此問題,請與「Microsoft 產品支持服務」聯系,以獲取此修補程序。有關「Microsoft 產品支持服務」電話號碼和支持費用信息的完整列表,請訪問 Microsoft Web 站點:

注意 :特殊情況下,如果 Microsoft 支持專業人員確定某個特定的更新程序能夠解決您的問題,可免收通常情況下收取的電話支持服務費用。對於特定更新程序無法解決的其它支持問題和事項,將正常收取支持費用。

下表列出了此修補程序的全球版本的文件屬性(或更新的屬性)。這些文件的日期和時間按協調通用時間 (UTC) 列出。查看文件信息時,它將轉換為本地時間。要了解 UTC 與本地時間之間的時差,請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日期和時間」工具中的 時區 選項卡。

狀態

Microsoft 已經確認這是在本文開頭列出的 Microsoft 產品中存在的問題。此問題最初是在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4 中更正的。

4、正常軟體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首先,如果是從開機後就發生上述情況直到關機。那幺就有可能是由某個隨系統同時登陸的軟體造成的。可以通過運行輸入「msconfig」打開「系統實用配置工具」,進入「啟動」選項卡。接著,依次取消可疑選項前面的對鉤,然後重新啟動電腦。反復測試直到找到造成故障的軟體。或者可以通過一些優化軟體如「優化大師」達到上述目的。另:如果鍵盤內按鍵卡住也可能造成開機就出現上述問題。

如果是使用電腦途中出項這類問題,可以調出任務管理器(WINXP CTRL+ALT+DEL WIN2000 CTRL+SHIFT「ESC),進入」進程「選項卡,看」CPU「欄,從裡面找到佔用資源較高的程序(其中SYSTEM IDLE PROCESS是屬於正常,它的值一般都很高,它的作用是告訴當前你可用的CPU資源是多少,所以它的值越高越好)通過搜索功能找到這個進程屬於哪個軟體。然後,可以通過升級、關閉、卸載這個軟體或者乾脆找個同類軟體替換,問題即可得到解決。

5、病毒、木馬、間諜軟體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出現CPU佔用率100% 的故障經常是因為病毒木馬造成的,比如震盪波病毒。應該首先更新病毒庫,對電腦進行全機掃描 。接著,在使用反間諜軟體Ad—Aware,檢查是否存在間諜軟體。論壇上有不少朋友都遇到過svchost.exe佔用CPU100%,這個往往是中毒的表現。

svchost.exe Windows中的系統服務是以動態鏈接庫(DLL)的形式實現的,其中一些會把可執行程序指向svchost.exe,由它調用相應服務的動態鏈接庫並加上相應參數來啟動服務。正是因為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它更容易成為了一些病毒木馬的宿主。

6、 explorer.exe進程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在system.ini文件中,在[BOOT]下面有個「shell=文件名」。正確的文件名應該是「explorer.exe」,如果不是「explorer.exe」,而是「shell= explorer.exe 程序名」,那幺後面跟著的那個程序就是「木馬」程序,就是說你已經中「木馬」了。

在注冊表中的情況最復雜,通過regedit命令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在點擊至:「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目錄下,查看鍵值中有沒有自己不熟悉的自動啟動文件,擴展名為EXE,這里切記:有的「木馬」程序生成的文件很像系統自身文件,想通過偽裝矇混過關,如「Acid Battery v1.0木馬」,它將注冊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

Explorer 鍵值改為Explorer=「C:\Windows\expiorer.exe」,「木馬」程序與真正的Explorer之間只有「i」與「l」的差別。當然在注冊表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隱藏「木馬」程序,如:「HKE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HKEY-USER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的目錄下都有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HKEY-LOCAL-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木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個注冊表中搜索即可。

7、超線程導致CPU使用率佔用100%

這類故障的共同原因就是都使用了具有超線程功能的P4 CPU。我查找了一些資料都沒有明確的原因解釋。據一些網友總結超線程似乎和天網防火牆有沖突,可以通過卸載天網並安裝其它防火牆解決,也可以通過在BIOS中關閉超線程功能解決。

8、AVI視頻文件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在Windows XP中,單擊一個較大的AVI視頻文件後,可能會出現系統假死現象,並且造成exploere.exe進程的使用率100%,這是因為系統要先掃描該文件,並檢查文件所有部分,建立索引。如果文件較大就會需要較長時間並造成CPU佔用率100%。解決方法:右鍵單擊保存視頻文件的文件夾,選擇」屬性—>常規—>高級「,去掉」為了快速搜索,允許索引服務編制該文件夾的索引「前面復選框的對鉤即可。

9、殺毒軟體CPU使用率佔用100%

現在的殺毒軟體一般都加入了,對網頁、郵件、個人隱私的即時監空功能,這樣無疑會加大系統的負擔。比如:在玩游戲的時候,會非常緩慢。關閉該殺毒軟體是解決得最直接辦法。

10、處理較大的Word文件時CPU使用率過高

上述問題一般還會造成電腦假死,這些都是因為WORD的拼寫和語法檢查造成的,只要打開WORD的「工具—選項」,進入「拼寫和語法」選項卡,將其中的「鍵入時檢查拼寫」和「鍵入時檢查語法」兩項前面的復選框中的鉤去掉即可。

11、網路連接導致CPU使用率佔用100%

當你的Windows2000/xp作為伺服器時,收到來自埠445上的連接請求後,系統將分配內存和少量CPU資源來為這些連接提供服務,當負荷過重,就會出現上述情況。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解決,打開注冊表,找到HKEY—LOCAL—MACH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在右面新建一個名為";maxworkitems";的DWORD值.然後雙擊該值,如果你的電腦有512以上內存,就設置為";1024";,如果小於512,就設置為256.

一些不完善的驅動程序也可以造成CPU使用率過高

經常使用待機功能,也會造成系統自動關閉硬碟DMA模式。這不僅會使系統性能大幅度下降,系統啟動速度變慢,也會使是系統在運行一些大型軟體和游戲時CPU使用率100%,產生停頓。

G. 有LINUX高手嗎怎麼樣在移動硬碟中安裝與啟動linux

這是來自 IBM developerworks 的一個非常好的文章可以清楚地解釋如何啟動火線和USB設備 Linux操作系統的原理。

希望它在對任何有興趣把Linux操作系統安裝到外部設備的人有所幫助。
原始的網址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l-fireboot.html

從火線設備上啟動Linux

可移動驅動器上安裝Linux操作系統

難度等級:中等

Martyn Honeyford([email protected]) IBM英國實驗室 軟體工程師
宣可達([email protected])翻譯 webzi@linuxsir

2004年7月15日
2005年7月26日開始翻譯,7月28日完成。
翻譯經驗不多。如有不妥,歡迎EMAIL交流。

使用一個外部驅動器是一個極棒的方法,能給你的老硬體帶來新生和讓你在你不能(或者不想)改變內置硬碟的計算機上使用Linux系統。
假設你想使用Linux在一個雙啟動環境,但是你的計算機硬碟又沒有任何空餘的空間。一種解決方法是使用"live"的linux發行版本象是Knoppix,他們這能直接從CD啟動運行。 對於偶爾使用,這是一種可行的辦法,但是它有若乾的劣勢:

*你將會仍然需要些固定文件存儲。如果你只是操作少量的文件,一張1.44MB的磁碟就可以勝任,或者一個USB快閃記憶體棒適合中等量的文件,但是這些都不夠理想。
*當使用一個LiveCD 的時候,最困難、最糟糕、最不可能的是安裝你自己的應用程序或者定製現存的程序。
*使用LiveCD在性能上的犧牲,在啟動初所有的設備檢測時尤為明顯,同樣發生使用中(所有的文件從 CD 載入通常是比從硬碟中載入慢的多)。

的確,還有其他可選方案。舉例來說,你可以買額外的內置驅動器並且在此安裝Linux操作系統。但是常常,你可能沒有任何空閑的擴展阜。(這特別容易發生在筆記本上,通常他們只允許一個內置硬碟。)

或者,你可以使用一個較大的硬碟取代當前的硬碟, 獲得額外空間用於安裝 Linux操作系統。 然而,這的確是一個耗費大量時間的方案,需要你重新安裝現有的操作系統在新的硬碟, 重新安裝和配置你所有應用程序, 和恢復所有數據。

更好的解決方案是購買一個外置硬碟並安裝 Linux操作系統。 這樣使得你在想使用Linux系統時候不必涉及現有的硬體和軟體而只是簡單連接外部驅動器。

可選的可移動設備

可用於安裝Linux操作系統設備涵蓋磁碟驅動器、USB-快閃記憶體設備、通過USB/火線連接的硬碟等等。

在一個小容量的設備中安裝linux是可行的,例如在一個1.44MB的磁碟或者一個32MB的USB棒中,他們通常(必須)為特定目的定製,採用裁減的發行版本,例如,拯救中斷的安裝過程。

外置的硬碟在為使用一個常規目的的linux系統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同時,帶來一個合理的成本。

許多不同的廠商提供許多種不同容量的外置的驅動器。 (Maxtor, 西西部數據, 等等)。這些驅動器還會包含一個外置盒子,用於固定標準的 3-1/2 寸或 2-1/2 寸 IDE 硬碟。 然後這些驅動器經由 USB 或 IEEE1394(火線) 連接到計算機。

USB 受到在二個主要的版本中的影響,1.1 和 2.0. 1.1 版速度為12 Mbit/ s(每秒1Mbit) ,而 2.0 版支持最高達到 480 Mbit/s 的傳輸速度。 大多數2.0相容的驅動器也向後兼容1.1,通常建議盡量不要採用1.1介面除非沒有其他的選擇(因為其低速不適應此環境。)

火線標准也定義若干不同的速度, 實際上,大部分人所指的FireWire ,是「FireWire400」標准 ,支持最大傳輸速度為 400 Mbit/s 。

USB2.0和火線在速度上不分伯仲: 雖然 USB 2.0 有比較高的傳輸速度, 但是實際中因為協議的不同兩者速度十分的接近。 如果你的計算機擁有2種介面, 最好使用USB而非火線(理由我將後將解釋), 但是如果只有火線介面,當然你就選擇它了。為了實現最大的靈活性, 可以選擇眾多同時支持 USB 2.0 和火線的驅動器中的一種。(像我稍後將在這一個文章中使用的那個一樣。)

對於那些沒有必須的介面, PCI(對於桌面) 和 PCMCIA(對於筆記本型電腦) ,現在火線和USB 2.0擴展卡也並非貴不可及: 舉例來說, 我稍後將在文章中提及PCMCIA火線擴展卡大約為10英鎊.($20 美元以下)

為了達到本文的目的,我已經購買 5-1/4寸外置驅動器的硬碟盒。 這是一件非常靈活的硬碟盒,並沒提供驅動器而且能固定任何的標准 IDE 設備,包括 3-1/2 寸驅動器和像CD-RW/DVD-RW等5-1/4 寸 IDE 設備 。硬碟盒兼有 USB 2.0 和火線介面。

為了把硬碟盒連接到我的IBM Thinkpad T30筆記本電腦,我也購買了一個 PCMCIA 火線轉接卡。 ( 因為內置的USB 介面只支持USB 1.1)

硬碟盒和火線轉接卡相對比較便宜。 (大約分別為50英鎊和10英鎊。)

測試期間, 我把一個手邊閑置的13 GB 3-1/2 寸 IDE 硬碟放進硬碟盒——對於真實情況,我會買一個較大的容量驅動器, 現在另購一個硬碟相當低廉( 大約每個50英鎊!)

Linux 支持

正如你所期待,linux對這些硬碟盒支持的確非常好。任何遵從SBP(串列匯流排協議)標準的大儲存設備在linux中使用非常簡單。

大體上, 使對這些裝置的支持你能夠將會需要在你的核心中支持某些選項( 或直接地編譯或通過模塊。)

對於USB和火線,SBP 裝置通過SCSI模擬來實現-- 也就是說,Linux會把他們當作SCSI硬碟來處理 。 這是在 Linux 世界裡面使用存儲設備的一個常規方法。 ( 舉例來說, IDE CD/DVD設備通常通過SCSI模擬來連接)。基於以上原因,下列的選項需要被內核支持:

* SCSI support
* SCSI emulation
* SCSI disk support

除此之外,不同連接方式需要一下的內核支持:

* 針對火線:
* IEEE1394 support
* OHCI1394 support
* RAW1394 support
* SBP-2 support

* 針對USB:
*(host-side) USB support
* OHCI support
* UHCI support
* USB mass-storage support

明顯地,你還必須為其他的硬體 ( 如顯卡等等)編譯常規的支持, 而且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模塊,取決你的具體硬體。

舉例來說,我正在使用 PCMCIA(cardbus) 火線轉接卡,因此,我還需要增加:

* PCMCIA support
* cardbus support

安裝

現在我們有很完美外置驅動器,我們將開始安裝在其安裝Linux美妙之旅。

目前最簡單的安裝linux方法(當然僅個人意見) , 是連接你的所有硬體;(我的情況是,插入火線轉接卡,連上轉接線盒驅動器,然後打開驅動器的電源) 然後從你選擇的發行版安裝CD上啟動你的計算機。

我採用的發行版是Gentoo(資源詳見鏈接),因此,我用了最新的 「通用」x86 LiveCD。 (2004.1) 其他的發行版本必須的步驟大致和此相似。

一旦你使用安裝CD啟動,要藉由一點運氣讓他要辨認出你的驅動器。 磁碟應該出現在/dev/sdX, X 是一個小寫字母從「a」開始。 在我的系統上,外置硬碟被當做 /dev/sda, 但是如果你有其他的 SCSI硬碟,這數字將會改變;( 或模擬了SCSI硬碟) 那種情況下,它可能是 /dev/sdb 或一些其他的字母。 如果你的驅動器不能被自動檢測到, 就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 -- 舉例來說,你可能必須打開啟動選項使用火線或者PCMCIA介面, 或你可能必須手動裝載一些內核模塊 , 或其他一類選項。 (資源詳見故障發現與維修指導鏈接)

一旦驅動器被辨認出來,安裝過程種其運作起來就像一個內置的硬碟。然後就你可以對其分區並且用常規方法安裝linux。

有一句話我著重要提醒,小心選擇何處安裝boot loader(通常是GRUB和LILO)--我建議不要裝到主引導記錄(MBR)中( 通常是默認值) 而是裝到外置驅動器的根分區 ( 或/boot分區,如果你單獨分了一個話)。

既然我們已經安裝 Linux 在這個設備上,我們想要從上面啟動它。 事情到此開始變的有點復雜了。

啟動

在我前討論在如何的新驅動器上面啟動,我要講解一些boot loader的小知識。

boot loader程序通常安裝在計算機的第一個硬碟的MBR上。 當boot loader被調用 (BIOS自動地運行MBR里的代碼),它通常顯示一份可啟動操作系統的菜單。以便選擇一個給定的操作系統啟動計算機。

兩件細節在這個章節中應該注意:

* 操作系統選擇菜單(通常)從磁碟中載入。
*為了啟動有關的操作系統, boot loader 需要從磁碟中讀取相關的內核。

在操作系統被裝載之前 ,以上各步驟已經執行,這意味著所有的磁碟讀取在BIOS調用時。 這是一個必須的前提,即,為了直接啟動磁碟,你的 BIOS必須支持通過火線或USB被連接的磁碟。通常能在BIOS中看到關於從這些設備上啟動選項。 火線BIOS支持現在的確非常的少見,但是 USB 支持正在變得相當的平常。 因此,如果你正在使用一部相對比較新的計算機上的USB介面,應該可以直接啟動驅動器進Linux。

當經由 USB 連接,在安裝外部的驅動器的 MBR 的幼蟲之後,我能夠直接地啟動它。 當以被連接的磁碟片啟動的時候,只是進入 BIOS 裝備公用程序。 外部的磁碟片將會出現如一個一般的硬碟: 移動它,如此它在啟動次序中的內在驅動器之前。

我也能夠在一個內置的硬碟的MBR上安裝一個boot loader而且使用其啟動USB硬碟(在GRUB中被成為hd1)。 如果你正在使用火線, 有可能你的 BIOS 將會無法直接地啟動硬碟,而且你需要更多一點步驟。

幸運的是,由於 Linux 的多樣性,這有非常容易解決,如果你不能直接地啟動,( 我就是這樣的情況,使用一個PCMCIA轉接卡!) 你能運行初始啟動步驟,來自一個支持的設備 , 像是一台軟碟機,CD-ROM,USB棒,或在主硬碟上的小分區, 然後使用外部的驅動器繼續其他步驟。

創建一個啟動鏡像

我們有2種方法啟動:

*單階啟動
內核啟動, 掛載根分區文件系統, 接著調用初始化教本繼續初始化( 通常是/sbin/init)
*雙階啟動 (initrd)的啟動
內核啟動,掛載一個初始ram disk (initrd),進一步運行定製的初始化, 然後掛載根分區文件系統繼續初始化(同樣, 通常調用/sbin/init)

每種方法都有它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單階啟動

為了要使用一個單階的啟動,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內核包含掛載一個根分區文件系統所需的所有驅動程序。( 任何其他的驅動能作為模塊編譯並在根分區載入時候進行常規初始化。)

如果我們正在從像軟盤這樣的一個非常小的裝置嘗試啟動, 最好的方式是創建的一個正合適內核,編譯進所有掛載根外部分區系統所需驅動 -- 而且編譯其他的作為模塊。 舉例來說,我的內核編譯進了SCSI支持, PCMCIA 支持, IEE1394 , SBP ,和其他相似的支持, 但是其他的(包括顯卡支持,網路設備支持,等等)當做模塊編譯並儲存在根分區上(在外部的驅動器的),而不是存儲在軟盤上。

這種方法的主要問題是需要我們給內核源代碼打補丁-- 那是一種最糟糕的痛苦(當新的內核發布),而真正的問題是如果補丁沒有在維護,這樣就不能跟上內核的變化。

你可能以為如果計算機BIOS支持USB和火線直接啟動,我們能避免發生以上的2個問題。 不幸地,事情不是這樣:這一個方法使用BIOS在啟動時調用磁碟,一旦內核開始初始化, BIOS就失去了作用,而且使用內核驅動來調用磁碟-- 所以你仍然會碰到同樣的問題。

二階啟動

內核2.0.X版本 ,添加了一個有趣的功能到內核 -- 使用「initial RAM disk(初始內存磁碟)」(or initrd)來實現二階啟動。

簡言之,內核一概既往的啟動;掛載一個創建在內存里迷你的根分區文件系統取代掛載「真正」的根分區系統。 無論任何命令都在這個初始環境中執行在「真正」的根分區系統被掛載之前直到我們切換到真正的根分區文件系統並銷毀初始內存磁碟(initial RAM disk)。

這點在各種環境中都非常有用,但是我們的目標僅僅是簡單的利用我們的迷你環境去重新掃描SCSI匯流排,等待外部驅動器識別,然後用它切換到我們真正的根而後繼續啟動。

使用這種方法,我們需要創建2個文件,一個內核和一個初始鏡像文件。

內核僅是一個內建啟動鏡像(initrd)支持常規內核。 initrd 鏡像是一個包涵我們迷你根分區系統的環路(loopback)文件系統鏡像。 (該鏡像可以有選折地使用gzip壓縮來減小它的大小)。

你能在資源章節里找到關於如何創建和定製你自己的初始鏡像的更多信息。

在鏡像文件里,有一個linuxrc的文件。當鏡像給載入時,該文件自動運行,所以請確定其有運行許可權!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linuxrc文件非常的簡單:

列舉 1. initrd linuxrc

#!/bin/sh
REAL_ROOT=/dev/sda1
# mount the /proc filesystem
mount -t proc none /proc

#for scsi-emulation (SCSI模擬)
# modprobe sd_mod

#for pcmcia (PCNCIA卡)
# modprobe pcmcia_core

#for FireWire (火線)
# modprobe ieee1394
# modprobe ohci1394
# modprobe raw1394
# modprobe sbp2

#for USB (USB)
# modprobe usbcore
# modprobe ohci-hcd
# modprobe uhci-hcd
# modprobe usb-storage

# loop rescanning the scsi bus + rerunning devfsd
retries=5
i=1
until [ -e $REAL_ROOT ]
do
if [ $i -gt $retries ]
then
echo "Unable to mount real root ($REAL_ROOT) - Giving up!"
/bin/ash
exit
fi

echo "Real root ($REAL_ROOT) not found, retrying ($i)"
sleep 1
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0 0 0" > /proc/scsi/scsi
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1 0 0" > /proc/scsi/scsi
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2 0 0" > /proc/scsi/scsi
/bin/devfsd /dev -np
i=$((i+1))
done

#umount /proc as it will be remounted by the normal init process
(解除掛載/proc分區當它會給常規的INIT進程重新掛載)
umount /proc

#now we simply exit, and the normal boot process should continue
(現在我們可以退出了,常規的啟動進程將會繼續)
exit 0

我們正在做的是載入適當的模塊去支持外部驅動器: 請按需注視相應行。 (我把所有需要的支持編譯進內核,因此不需要模塊)。 然後循環, 再掃描 SCSI 匯流排 (回應一個命令到/proc虛擬文件系統下一個特別文件並調用devfsd程序) 直到根分區設備出現(我的情況是/dev/sda1 )。在我的情況,被訪問的火線模擬SCSI匯流排是1 0 0,但是並不影響嘗試部分其他的匯流排 -- 如果你知道將會使用哪一個,你可以裁減這個教本。 同時, 如果你有其他的 SCSI 設備 (或模擬 SCSI設備), 驅動器可能有一個不同的字母。(例如,/dev/sdb1) 而且如果你沒有使用外置驅動器上的第一個分區, 你將會需要使用一個不同的數字。( 例如,/dev/sda2)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全部是復制相關的文件進initrd鏡像.( 你能夠使用mount -o loop 命令掛載未壓縮的鏡像)尤其,我們需要確定我們有 linuxrc 文件、所有被用到的命令和其依賴的庫。 這個(未掛載的)鏡像可以有選折的壓縮。

復制內核 (bzImage) 和 initrd 鏡像 (initrd.gz)到磁碟。

最後的步是在磁碟上安裝一個boot loader, 而且用下列的選項啟動內核: kernel bzImage root=/dev/sda1 initrd=initrd.gz.

你現在應該可以使用磁碟來啟動了:它會從軟盤中載入內核,載入initrd鏡像入內存,然後從那裡繼續常規啟動。這點以後,磁碟就可以拿開了。

如果磁碟不合適 ( 例如,計算機沒有軟碟機),任何設備在BIOS能用於啟動都可以使用。 個人而言,我就使用一個小小的32MB的USB棒來達到這個目的。
參考資料:
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t=211021

H. 電腦的基本使用

幾個使用常識,也許能減少您的很多麻煩。使用者不必要深究為什麼,實話說,理論上的可能千千萬萬,就是給你說一大通,你也不見得能讓大家明了,只要照做,你就能感覺好多了。

☆ 開機時先開顯示器,後開主機。
☆ 在打開機箱進行硬體清理或安裝的時候,請記得拔掉電源線.。不要懶這一下子。
☆ 不要帶電插拔看似不起眼的外部設備,比如PS/2口的鍵盤和滑鼠、並口的列印機/掃描儀等等,那有可能會燒主板的。
☆ 在遇到死機,藍屏等情況下,把電源斷開,15分鍾後通電開機,可能可以繼續你的工作哦。
☆ 關機前把光碟機內的光碟和軟碟機內的軟盤都取出來。
☆ 病毒的最大載體是好奇心,點開一些娛樂性的東西。比如一首歌、一出電影、一個廣告都等於從靜脈上注射病毒,連殺毒軟體都是無能為力的。
☆ 如果你的電腦是工作用機,建議你不要安裝任何游戲。光是你能做到還不夠的,請約束您的孩子遵從。
☆ 使用別人的優盤或是自己的優盤在別的機器上使用過,都請先殺毒!
☆ 打開優盤請一定不要雙擊,要點右鍵--->打開。目前的病毒,只要你一雙擊,不管你裝過多少次系統,你的殺毒軟體有多厲害,沒有用的,一切都完了… …
☆ 如果你不用QQ,建議你不要用。根據統計,使用QQ的機器比不使用的機器故障率高500%左右。如果一定要用,請不要長時間掛線。更不要使用其附加功能,比如寵物和游戲。
☆ 殺毒軟體其實每兩天就有更新,請及時升級。不要想著找誰誰誰借個免費的殺毒軟體,等你找到便宜貨,機器早癱瘓了。什麼都能省,殺毒軟體不能省的。請支持正版本!!否則你就必須容忍電腦常出問題。
☆ 一定一定要及時備份數據。其實這是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了。注意:備份的意思就是說,有兩份或者兩份以上的存檔,只有唯一一份的數據,不管你放在什麼地方都是不安全的。
☆ 在做編輯word 或者PPT、 EXCEL表格等工作時候,請每十分鍾進行一次存檔操作,不要等到幹了五小時,熬成火眼金睛的時候才在存檔時出問題,一場空。這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麻煩……不能怪別人,甚至不能怪病毒……
☆ 不要在網頁上保存密碼和用戶名。離開機器前,請確定你退出了所有和你個人信息、密碼等相關的網頁和應用程序。比如郵件、銀行頁面等等。
☆ 在公用機器上設立多用戶和密碼還是有好處的。
☆ 電腦上的問題不但時時有,而且時時新,沒有任何一勞永逸的措施能避免的,只能隨時注意,做好准備工作。 深入點的1、如何實現關機時清空頁面文件打開「控制面板」,單擊「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選項」,雙擊其中「關機:清理虛擬內存頁面文件」一項,單擊彈出菜單中的「已啟用」選項,單擊「確定」即可。


2、如何自行配置Windows XP的服務
如果你是在單機使用Windows XP,那麼很多服務組件是根本不需要的,額外的服務程序影響了系統的速度,完全可將這些多餘的服務組件禁用。單擊「開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彈出服務列表窗口,有些服務已經啟動,有些則沒有。我們可查看相應的服務項目描述,對不需要的服務予以關閉。如「Alerter」,如果你未連上區域網且不需要管理警報,則可將其關閉。

3、Smartdrv程序有什麼作用
現象:在許多有關Windows XP安裝的介紹文章中都提到:「如果在DOS下安裝Windows XP非常慢,肯定是安裝前未運行Smartdrv.exe。我想問這個Smartdrv.exe文件有什麼饔?具體如何使用?

Smartdrv.exe這個文件對於熟悉DOS的朋友肯定很清楚,主要作用是為磁碟文件讀寫增加高速緩存。大家知道內存的讀寫速度比磁碟高得多,如果將內存作為磁碟讀寫的高速緩存可以有效提高系統運行效率。Smartdrv.exe這個文件在Windows各個版本的安裝光碟中或是硬碟上的Windows/command/里都有,只有幾十KB,把這個文件復制到軟盤下,啟動系統後直接運行這個程序(可以不加參數,該程序會自動根據內存大小分配適當的內存空間作為高速緩存),再安裝Windows XP即可。另外提醒大家,這個程序在安裝完Windows後,不要運行,否則Windows可用內存將減少。


4、Win32k.sys是什麼文件
現象:我剛裝了Windows XP,可是接下去再裝毒霸就發現病毒,位於F:\WINNT\ SYSTEM32里的Win32k.sys文件,刪又不可刪,隔離又不行,在Windows 98下或DOS下刪就會導致Windows XP不可啟動,請問該文件是干什麼用的,有什麼方法解決?

這個文件是Windows XP多用戶管理的驅動文件。在X:\Windows\System32\Dllcache目錄下有此文件的備份。只要將此備份拷到X:\Windows\System32下替代帶病毒的文件即可。做一張Windows 98啟動盤,並將Attrib.exe文件拷入軟盤,此文件在裝有Windows 98的機器上的X:\Windows\Command目錄下。在BIOS的Advanced BIOS Features 中將啟動順序調整為從A盤啟動,進入DOS後,進入X:\Windows\System32目錄,輸入Attrib -s -h -r win32k.sys,再進入X:\Windows\System32\dllcache目錄下輸入同樣命令,再用 win32k.sys X:\windows\System32覆蓋原文件,再重新啟動即可。


5、Windows XP的開機菜單有什麼含義
現象:最近我安裝了Windows XP操作系統,我知道在啟動時按F8鍵或當計算機不能正常啟動時,就會進入Windows XP啟動的高級選項菜單,在這里可以選擇除正常啟動外的8種不同的模式啟動Windows XP。請問這些模式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1)安全模式:選用安全模式啟動Windows XP時,系統只使用一些最基本的文件和驅動程序啟動。進入安全模式是診斷故障的一個重要步驟。如果安全模式啟動後無法確定問題,或者根本無法啟動安全模式,那你就可能需要使用緊急修復磁碟ERD的功能修復系統了。

(2)網路安全模式:和安全模式類似,但是增加了對網路連接的支持。在區域網環境中解決Windows XP的啟動故障,此選項很有用。

(3)命令提示符的安全模式:也和安全模式類似,只使用基本的文件和驅動程序啟動Windows XP。但登錄後屏幕出現命令提示符,而不是Windows桌面。

(4)啟用啟動日誌:啟動Windows XP,同時將由系統載入的所有驅動程序和服務記錄到文件中。文件名為ntbtlog.txt,位於Windir目錄中。該日誌對確定系統啟動問題的准確原因很有用。

(5)啟用VGA模式:使用基本VGA驅動程序啟動Windows XP。當安裝了使Windows XP不能正常啟動的新顯卡驅動程序,或由於刷新頻率設置不當造成故障時,這種模式十分有用。當在安全模式下啟動Windows XP時,只使用最基本的顯卡驅動程序。

(6)最近一次的正確配置:選擇「使用『最後一次正確的配置』啟動Windows XP」是解決諸如新添加的驅動程序與硬體不相符之類問題的一種方法。用這種方式啟動,Windows XP只恢復注冊表項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下的信息。任何在其他注冊表項中所做的更改均保持不變。

(7)目錄服務恢復模式:不適用於Windows XP Professional。這是針對Windows XP Server操作系統的,並只用於還原域控制器上的Sysvol目錄和Active Directory目錄服務。

(8)調試模式:啟動Windows XP,同時將調試信息通過串列電纜發送到其他計算機。如果正在或已經使用遠程安裝服務在你的計算機上安裝Windows XP,可以看到與使用遠程安裝服務恢復系統相關的附加選項。


6、如何徹底刪除XP
現象:我裝了Windows Me和Windows XP雙系統,都是FAT32格式。C盤裝Windows Me,E盤裝Windows XP。昨天,Windows XP系統丟失了SYSTEM32.DLL,啟動不了。於是我在進入Windows Me系統內,在E盤直接刪除Windows XP。但是,每次開機都出現多系統啟動菜單,供選擇。我該怎樣才可以徹底刪除XP?

用一張Windows 9x/Me的啟動盤啟動,在「A:」下輸入「SYS C:」,給C盤重新傳系統即可。

7、如何處理Windows XP不能自動關機現象

現象:我的Windows XP有時候不能自動關閉電腦,請問應該怎麼辦?

安裝完Windows XP之後,有些計算機在單擊關閉電腦之後並不能自動關閉,而需像以前的AT電源一樣手動關閉。這主要是Windows XP未啟用高級電源管理。修正方法:單擊「開始→控制面板→性能和維護→電源選項」,在彈出的電源選項屬性設置窗口中,單擊「高級電源管理」並勾選「啟用高級電源管理支持」。

8、如何創建「鎖定計算機」的快捷方式

因有急事而需要離開,但又不希望電腦進行系統注銷,該怎麼辦?你完全可以通過雙擊桌面快捷方式來迅速鎖定鍵盤和顯示器,且無需使用「Ctrl+Alt+Del」組合鍵或屏幕保護程序。操作方法:在桌面上單擊滑鼠右鍵,在隨後出現的快捷菜單上指向「新建」,並選擇「快捷方式」。接著,系統便會啟動創建快捷方式向導。請在文本框中輸入下列信息:rundll32.exe user32.dll, LockWorkStation,單擊「下一步」。輸入快捷方式名稱。你可將其命名為「鎖定工作站」或選用你所喜歡的任何名稱,單擊「完成」。你還可對快捷方式圖標進行修改(我最喜歡的一個是由Shell32.dll所提供的掛鎖圖標)。如需修改快捷方式圖標,請執行下列操作步驟:右鍵單擊「快捷方式」,並在隨後出現的快捷菜單上選擇「屬性」。選擇「快捷方式」選項卡,接著,單擊「更改圖標」按鈕。在以下文件中查找圖標文本框中,輸入Shell32.dll,單擊「確定」。從列表中選擇所需圖標,並單擊「確定」。你還可為快捷方式指定一組快捷鍵,比如「Ctrl+Alt+L」。這種做法雖然只能幫助你節省一次擊鍵,但卻可使操作變得更加靈便。如需添加快捷鍵組合,請執行下列操作步驟:右鍵單擊「快捷方式」,並在隨後出現的快捷菜單上選擇「屬性」。選擇「快捷方式」選項卡,在快捷鍵文本框中,輸入任何鍵值,而Windows XP則會將其轉換成快捷鍵組合(一般應採取Ctrl+Alt+任意鍵的形式)。如欲鎖定鍵盤和顯示器,只需雙擊相關快捷方式或使用所定義的快捷鍵即可。


9、如何調整桌面圖標顏色質量
在桌面空白處單擊滑鼠右鍵,在打開的「顯示屬性」對話框中選擇「設置」選項卡,通過「顏色質量」下拉列表你可以調整計算機的顏色質量。你也可以通過編輯注冊表來調整桌面圖標的顏色質量,具體操作步驟:

打開注冊表編輯器,進入HKEY_CURRENT_ USER\Control Panel\Desktop\WindowMetrics子鍵分支,雙擊Shell Icon BPP鍵值項,在打開的「編輯字元串」對話框中,「數值數據」文本框內顯示了桌面圖標的顏色參數,系統默認的圖標顏色參數為16。這里提供的可用顏色參數包括 :4表示16種顏色,8表示256種顏色,16表示65536種顏色,24表示1600萬種顏色,32表示True Color(真彩色)。你可以根據自己的不需要選擇和設置你的桌面圖標顏色參數。單擊「確定」關閉「編輯字元串」對話框。注銷當前用戶並重新啟動計算機後設置就生效。

在桌面空白處單擊滑鼠右鍵,在打開的「顯示屬性」對話框中選擇「外觀」選項卡,在這里你可以方便地對整個桌面、窗口或者其他項目的字體和圖標大小進行調整。

不過,用這種方式設置圖標大小有一定局限性,比如,用戶只能選擇系統已經提供的桌面大小方案,不能自己任意設置桌面圖標的大小。如果你想隨心所欲地對桌面圖標大小進行調整,可以通過編輯注冊表來達到目的。具體操作步驟是: 打開注冊表編輯器,進入HKEY_CURRENT_ USER\Control Panel\Desktop\WindowMetrics子鍵分支,雙擊Shell Icon Size鍵值項,在打開的「編輯字元串」對話框中,「數值數據」文本框內顯示了桌面圖標的大小參數,系統默認29,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參數大小(參數越大,桌面圖標也越大),然後單擊「確定」關閉「編輯字元串」對話框。當你注銷當前用戶並重新啟動計算機後設置就生效。

I. 電腦的RS232 RS485的介面是什麼

RS232介面就是串口,電腦機箱後方的9芯插座,旁邊一般有 "|O|O|" 樣標識。
一般機箱有兩個,新機箱有可能只有一個。筆記本電腦有可能沒有。
有很多工業儀器將它作為標准通信埠。通信的內容與格式一般附在儀器的用戶說明書中。

計算機與計算機或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數據傳送可以採用串列通訊和並行通訊二種方式。由於串列通訊方式具有使用線路少、成本低,特別是在遠程傳輸時,避免了多條線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廣泛採用。 在串列通訊時,要求通訊雙方都採用一個標准介面,使不同 的設備可以方便地連接起來進行通訊。 RS-232-C介面(又稱 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串列通訊介面。它是在1970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聯合貝爾系統、 數據機廠家及計算機終端生產廠家共同制定的用於串列通訊的標 准。它的全名是「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通訊設備(DCE)之間 串列二進制數據交換介面技術標准」該標准規定採用一個25個腳的 DB25連接器,對連接器的每個引腳的信號內容加以規定,還對各種信 號的電平加以規定。

(1)介面的信號內容 實際上RS-232-C的25條引線中有許多是很少使用的,在計算機與終端通訊中一般只使用3-9條引線。RS-232-C最常用的9條引線的信號內容見附表1所示

(2)介面的電氣特性 在RS-232-C中任何一條信號線的電壓均為負邏輯關系。即:邏 輯「1」,-5— -15V;邏輯「0」 +5— +15V 。雜訊容限為2V。即 要求接收器能識別低至+3V的信號作為邏輯「0」,高到-3V的信號 作為邏輯「1」
(3) 介面的物理結構 RS-232-C介面連接器一般使用型號為DB-25的25芯插頭座,通常插頭在DCE端,插座在DTE端. 一些設備與PC機連接的RS-232-C介面,因為不使用對方的傳送控制信號,只需三條介面線,即「發送數據」、「接收數據」和「信號地」。所以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傳輸線採用屏蔽雙絞線。

(4)傳輸電纜長度 由RS-232C標准規定在碼元畸變小於4%的情況下,傳輸電纜長度應為50英尺,其實這個4%的碼元畸變是很保守的,在實際應用中,約有99%的用戶是按碼元畸變10-20%的范圍工作的,所以實際使用中最大距離會遠超過50英尺,美國DEC公司曾規定允許碼元畸變為10%而得出附表2 的實驗結果。其中1號電纜為屏蔽電纜,型號為DECP.NO.9107723 內有三對雙絞線,每對由22# AWG 組成,其外覆以屏蔽網。2號電纜為不帶屏蔽的電纜。型號為DECP.NO.9105856-04是22#AWG的四芯電纜。

1.RS-232-C是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 In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串列物理介面標准。RS是英文「推薦標准」的縮寫,232為標識號,C表示修改次數。RS-232-C匯流排標准設有25條信號線,包括一個主通道和一個輔助通道,在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對於一般雙工通信,僅需幾條信號線就可實現,如一條發送線、一條接收線及一條地線。RS-232-C標准規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50、75、 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標准規定,驅動器允許有2500pF的電容負載,通信距離將受此電容限制,例如,採用150pF/m的通信電纜時,最大通信距離為15m;若每米電纜的電容量減小,通信距離可以增加。傳輸距離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屬單端信號傳送,存在共地雜訊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擾等問題,因此一般用於20m以內的通信。

2.RS-485匯流排,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採用RS-485 串列匯流排標准。RS-485採用平衡發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加上匯流排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 RS-485採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於發送狀態,因此,發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RS-485用於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應用RS-485 可以聯網構成分布式系統,其允許最多並聯32台驅動器和32台接收器。

以往,PC與智能設備通訊多藉助RS232、RS485、乙太網等方式,主要取決於設備的介面規范。但RS232、RS485隻能代表通訊的物理介質層和鏈路層,如果要實現數據的雙向訪問,就必須自己編寫通訊應用程序,但這種程序多數都不能符合ISO/OSI的規范,只能實現較單一的功能,適用於單一設備類型,程序不具備通用性。在RS232或RS485設備聯成的設備網中,如果設備數量超過2台,就必須使用RS485做通訊介質,RS485網的設備間要想互通信息只有通過「主(Master)」設備中轉才能實現,這個主設備通常是PC,而這種設備網中只允許存在一個主設備,其餘全部是從(Slave)設備。而現場匯流排技術是以ISO/OSI模型為基礎的,具有完整的軟體支持系統,能夠解決匯流排控制、沖突檢測、鏈路維護等問題。...

J. 裝機模擬器空環路怎麼解決

意思是《裝機模擬器》游戲。這款游戲中如同現實中組裝PC一樣,開始會給你一台空殼機箱,然後打開菜單,你就能選擇想裝上去的部件。而組裝的全程都需要玩家自己動手,如果你點錯了位置那就根本裝不上,可謂是全程都在手把手教玩家怎麼組裝。

閱讀全文

與安裝電腦空環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18和暑假電腦哪個折扣大 瀏覽:12
電腦玩穿越火線卡怎麼辦 瀏覽:371
手機蟑螂軟體 瀏覽:168
電腦屏幕保護膜y 瀏覽:405
兩台電腦如何共用列印機 瀏覽:559
電腦接雙硬碟怎麼辦 瀏覽:428
電腦的系統服務在哪 瀏覽:508
兒童電腦編程軟體下載 瀏覽:868
wifi在電腦怎麼改密碼忘了怎麼辦 瀏覽:500
蘋果電腦是固態硬碟嗎 瀏覽:256
8gb顯存電腦配置 瀏覽:116
米家照片列印機電腦無線列印驅動 瀏覽:775
蘋果手機呼喚軟體 瀏覽:345
台式電腦選中國還是外國 瀏覽:295
怎麼把電腦系統恢復至昨天 瀏覽:521
電腦網路丟包什麼意思 瀏覽:626
電腦網路更換後怎麼連接列印機 瀏覽:647
電腦安裝軟體自動安裝廣告 瀏覽:897
為什麼電腦拆過一次就不好用了 瀏覽:841
宏碁戴爾惠普筆記本電腦哪個好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