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電腦上建立新的本地磁碟,求具體步驟!
1.按住組合鍵Win+R打開運行窗口,在運行窗口中輸入如下命令並執行
compmgmt.msc;
B. 怎樣在「我的電腦」中添加一個新的「本地磁碟」
如果你還有空間沒有被分配的話,就直接在桌面右鍵點擊我的電腦-管理-磁碟管理-新建磁碟分區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空間的話,就先刪除磁碟分區再新建,新建的時候可以選擇分區容量,沒分完就可以一直新建下去。
平常辦公用的比較多的Word、Excel,大一點的軟體就是LR和PS,基本不玩游戲,所以性能一直沒感覺有致命短板,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就是筆記本的硬碟差了點,具體表現是操作電腦時機械硬碟加速時的動靜有點大,特別是晚上做文案時,忍受了半年左右,剁手了個SSD自己換上搞定了,下面把改造升級過程給大家分享下。
換SSD之前先去官網查了參數,這款筆記本的主板上硬碟介面為SATA3,光碟機介面為SATA,所以作業時為了保證速度,要把SSD安裝到主板上,把機械硬碟換到光碟機位置。筆記本原光碟機的厚度為9.2mm,選支架時一定要注意厚度,如果厚了會放不進去的,ssd的厚度不太要緊,因為裡面原來放機械硬碟的空間比較大。
筆記本加裝 ssd固態硬碟的方法/步驟:
用到的工具有螺絲刀、撬棒、翹片,螺絲刀用的小動X1,優點是動力不錯,能達到6KG,家裡的螺絲基本都能搞定,缺點是不支持自鎖。
聯想天逸310的拆解資料網上沒有,我也咨詢過聯想客服,結果客服也沒有官方的拆解資料,網路也找不到這個版本的拆解帖子,所以,我這個算是網上的首拆帖子。拆解時要用翹片先把鍵盤拆開,拆鍵盤時要注意,從我圖示的位置拆最容易,鍵盤用了多個卡扣固定的。
鍵盤松動之後接著用撬棒把鍵盤的排線分離,排線在左下角,拆鍵盤時要注意別有太大的動作幅度。
鍵盤拆下來是這樣子的,網上有帶背的鍵盤,如果願意折騰可以自己換上。
鍵盤下面的螺絲是固定底殼的,只有拆下這顆螺絲,底殼才能拆下來。
接著開始拆背面的底殼,這一顆拆的是光碟機,後面要把光碟機換成機械硬碟。
拆光碟機,現在光碟機用的不多了,但是因為出於刻錄光碟的需要,我特地選的這款帶光碟機的,後面把光碟機拆下來之後用易驅線做成移動光碟機用。
背殼上的螺絲全拆下來了,螺絲按照原來的位置進行擺放,後面安裝時不會搞錯,磁吸板用的是wowstick家的。
現在開始拆D殼,D殼包圍著C殼,所以拆的時候要從正面開拆,還是用翹片沿邊開始轉一圈,到了拐角處要費力一些,不過大膽搞就行,搞不壞的。
分享C殼和D殼時一定要慢點、輕點,因為兩殼之間還有一根排線,看下圖,就是中間那根,這根排線是電源線,而且是焊死的。
看一下筆記本的主板結構,主板集中在左側,拆解起來比較麻煩,後面清灰時有一定難度,所以這次拆開之後我接著清了一下灰。
主板板載了4GB內存,還預留了一條內存插口,後面升級時可以加一條內存,內存最大支持16GB。
把排線伸展到最長的狀態,右上是機械硬碟,也是這次作業的主要目標,把機械硬碟拆下來,換成SSD,為啥要換在這呢?前面提到過,只有這里是SATA3,光碟機那隻是SATA。
下面是我購入的產品,SSD用的朗科的,選這個品牌因為那段時間全網就這個品牌便宜;硬碟支架用的ORICO家的,易驅線用的同樣是ORICO家的,可以把拆下來的光碟機變成移動光碟機用,不用浪費。
這款光碟機支架可以放多種尺寸的硬碟。
光碟機支架背面藏著一把小螺絲刀,可以用來安裝硬碟。
小螺絲刀抽出來時這樣子,一頭是平頭、另一頭是十字花頭。
拆下來的光碟機和筆記本支架對比,厚度一樣的,其它地方也非常相似,只是缺少擋板和後面的小尾巴。
為了可以讓光碟機支架更好的固定,我還是把原來光碟機上的小尾巴拆下來安裝到支架上去
原來筆記本的機械硬碟與SSD的對比,厚度是一樣的。
把機械硬碟的支架拆下來安裝到SSD上。
安裝SSD,把螺絲悉數固定上。
安裝完SSD就可以收工了,安裝時記得要把電源線扣回線槽里,否則後面會把電源線夾斷。
安裝就是拆的逆過程,只不過比拆更簡單一些,安裝好開機上電。
接著用魯大師跑分看一下,因為這款筆記本本身配置並不高,所以這個分數已經讓我比較滿意,日常的辦公、娛樂足夠,磁碟跑分為9570,顯著比機械硬碟有提升,現在的短板就是內存了,後面考慮加個4GB內存,不過要等內存便宜了之後才能搞了。
D. 怎樣給電腦加裝硬碟
首先要設置好硬碟跳線,硬碟的跳線方法可參考硬碟說明書,不同的硬碟,跳線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數據線上只接唯一的一個IDE設備(例如硬碟、光碟機、ZIP或MO等),就不需要對這個唯一的IDE設備設置跳線,系統會自動識別這個IDE設備(例如硬碟)的身份。
一般都是將性能好的新硬碟(第一硬碟)設為主盤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個IDE介面(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於舊硬碟(第二硬碟),有幾種接法:
1.兩個硬碟接在同一根硬碟數據線上,則第二硬碟應設為從盤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碟接在第二個IDE介面(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該介面的數據線上只有一個硬碟,也沒接光碟機,那麼,第二硬碟就不用跳線;如果這根數據線上還掛有光碟機,一般將第二硬碟和光碟機的其中一個設為Master
Device,另一個設為Slave
Device,這由你自己決定。
順便說一下,在硬碟或光碟機上,除了MA、SL跳線外,還有一個CS(Cable
Select,電纜選擇)跳線。如果跳線選擇為CS有效,該IDE設備的主、從身份就由硬碟數據線決定。一般來說,連接在硬碟數據線中間插頭上的盤是主盤,連接在硬碟數據線末端插頭上的盤是從盤。但是,光有CS跳線還不行,還需要對普通的40芯硬碟數據線進行改造,即:從帶顏色的一邊數起,把在兩個主、從盤插頭之間的第28根線切斷,注意一定不要切斷其它線,這樣就可以配合CS跳線作為一條專用硬碟數據線。當需要交換主、從盤身份時,只要把這條硬碟數據線接硬碟的兩個插頭對調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碟拆卸下來重新跳線。這對於雙硬碟接在同一根數據線上、需要變換硬碟主、從設置的朋友來說,是很方便的。
安裝雙硬碟,不能不說「盤符交錯」問題。什麼是「盤符交錯」呢?舉個例子吧。假設你的第一硬碟原來有C、D、E三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1、
D1、E1,第二硬碟有C、D兩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2、D2。一般情況下,安裝雙硬碟後,硬碟分區的順序將為C-C1,D-C2,E-D1,F-E1,
G-D2,你看,原來第一硬碟的D、E分區變成了E、F盤,在C、E盤之間嵌入了第二硬碟的C分區,這就是「盤符交錯」。「盤符交錯」會引起安裝雙硬碟以前原有的軟體、鏈接等因路徑錯誤而無法正常工作。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避免「盤符交錯」。
1.如果兩塊硬碟上都有主DOS分區,可在CMOS中只設置第一硬碟,而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這樣,在Windows或Linux系統中就會按IDE介面的先後順序依次分配盤符,從而避免「盤符交錯」,而且也不會破壞硬碟數據。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如果在兩塊硬碟的主DOS分區分別裝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可以通過改變CMOS設置激活其中的一個硬碟,屏蔽另一個硬碟,從而啟動相應的操作系統。缺點是:在純DOS下無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碟。
2.只在第一硬碟上建立主DOS分區(當然還可以有其它邏輯分區),而將第二硬碟全部劃分為擴展分區,然後再在其中劃分邏輯分區,就可以徹底避免「盤符交錯」了。當然,對第二硬碟分區前,要備份好你的數據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裝好雙硬碟,再把重要數據備份到第一硬碟上,最後對第二硬碟重新分區。
E. 怎樣重新安裝電腦里的本地磁碟C
重裝系統的步驟
1、 找一張帶光碟啟動的WIN98 或WIN ME或WIN 2000的光碟,然後在准備一張XP的安裝盤!
2、 現在電腦里下載好沖擊波和震盪波病毒的免疫補丁,並保存在除C區外的分區里,比如D E都可以 。
3、 重啟電腦,插入WIN98光碟(以WIN98盤為例子,其他一個道理),當電腦重啟後,一直狂點DEL鍵,進如BIOS,選擇「Advavced BIOS Features」,進去後,有3個要特別需要設置的,把「First Boot Device」後邊的設置為CDROM,把「Second Boot Device」後邊的設置為HDD-0或者HDD-1,把「Third Boot Device」後邊的設置為FLOPPY,然後按一下鍵盤左上角的ESC鍵,再按一下F10鍵,再一次按Y,意思就是保存設置並退出BIOS 。
4、 電腦保存上一部BIOS設置後會自動重啟,然後會出現3個選項(有的不出現),選擇WITH CD-ROM…… 此時進入純DOS。
5、 現在我不知道你的分區是多少個,光碟機又是什麼符盤,假設你的硬碟是CDEF,光碟機是G,現在輸入「H:」回車,打「dir」,這是讀盤命令,應該會出現很多,其中有一個「format」,此時你打「format c: /q」回車,「Y」回車~~~~開始格式化你的C盤!(輸入H:那裡依次類推,假如你光碟機是H,那就輸I:)
6、 格式化完後,它要求輸入卷標,其實就是叫你給你已經格式化的C盤取一個名字,此時只需要按回車即可
7、 插入WINXP的盤,CTRL+ALT+DEL重啟電腦,此時一直按回車,然後WIN XP會自動安裝了,如果是自啟動的XP光碟就需要選「安裝XP」得選項了,然後你一直跟著提示走吧~~~~~~安好後,BIOS里的設置不需要改動,我告訴你的設置是最佳狀態。
8、 系統裝好後,要裝驅動程序,驅動程序主要是裝主板驅動程序、音效卡驅動程序、顯卡驅動程序、USB驅動,其他都可以不裝!
F. 怎樣在我的電腦添加個本地磁碟
增加盤只是把你其他的盤的空間分配給新盤,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你可以試試換一塊大一點的硬碟,如果實在想加一個的話,只能用虛擬磁碟了。因為即使是現在的裝機工作人員也只能是把電腦分為四個分區
G. 怎麼把Win8PE,win10PE安裝到電腦本地硬碟
需要工具:Diskgenius(或者分區助手等其它分區工具),UltraISO(或者其它的ISO編輯工具,當然這個最好),Bootice(這個最關鍵),要安裝的PE原ISO文件。
首先,用分區工具給PE劃分一個單獨的ESP分區,大小根據PE文件大小決定,如果要額外安裝軟體再多留一點。這一步可以省略,把PE跟操作系統裝一起也是可以的,只是那樣的話一旦任何一個系統重裝的時候,另一個也得跟著重裝。
其次,用UltraISO把要安裝的PE安裝iso文件提取到前一步做好的ESP分區里,找到其中的efi啟動文件。
最後,根據上一步里的efi啟動文件路徑和文件名,使用bootice添加一個啟動項(但不要變成默認啟動項)。
另外還有部分PE系統自帶硬碟安裝程序,那就不必這么折騰了。
H. 急啊,如何在我的電腦里再設立新的本地磁碟
分區操作比較復雜,搞不好會損失硬碟空間,最好請有過分區經驗的人從旁指導。如果你要自己分區的話,也一定要注意屏幕上的提示,遇到不懂的英文,查一查字典,搞清大致含義在操作。
重新分區的方法:請用可以驅動光碟機的啟動軟盤啟動電腦(這樣的啟動軟盤可以在安裝了WIN98第二版的電腦的控制面板中雙擊添加/刪除程序圖標,並在製作啟動盤標簽里製作),在運行了FDISK之後的第一屏選Y,然後會出現有四個選項的菜單,各項的含義如下:
第一項:建立分區
第二項:激活分區
第三項:刪除分區
第四項:顯示分區狀態
先用第三項刪除現有的分區,刪除的步驟是先刪除邏輯盤符(Logical),再刪除擴展分區(Extended),最後刪除主分區(Primary);然後用第一項建立分區功能按需要分區,步驟是先建立主分區,再建立擴展分區,最後建立邏輯盤符;分區做完之後,重新啟動電腦,這樣分區結果才會生效,最後用format [盤符]命令格式化各新建的硬碟分區。
值得一提的是,DOS只允許每個硬碟有兩個分區,一個主分區和一個擴展分區,主分區只允許一個盤符,即C盤,而擴展分區中可以再細分給多個邏輯盤符,所以即使你要將硬碟分成3個區,在分完主分區之後,分擴展分區的時候也要使用硬碟剩餘的全部空間,否則就會有一部分硬碟空間被浪費掉;在給擴展分區賦予盤符的時候再分D和E分區。光碟機不用分區。
分區完成之後,再用啟動軟盤啟動電腦,鍵入你的光碟機盤符(例如光碟機是E盤,那麼鍵入e:回車),再鍵入setup命令,回車之後,就是Windows的安裝向導了,按向導的提示逐步進行下去,在這個時候你最好准備齊所有的硬體驅動盤,需要哪個硬體的驅動,就放哪個驅動盤。顯卡驅動可能要等系統裝完之後才能裝,你可以看看顯卡驅動盤里是不是有setup,有的話,直接運行就可以;沒有的話,需要右擊桌面選屬性,在設置標簽里點高級按鈕,再在適配器標簽里點更改按鈕,再按向導提示進行。此外,所有驅動請注意與操作系統版本的對應關系,因為很多驅動盤中都提供了適用於不同操作系統的驅動程序,一定要選對,主要看文件夾的名字。
I. 怎麼安裝本地磁碟
這不是安裝的,是在你的硬碟分區的時候你自己做的,你想要幾個盤符就分幾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