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腦問題……
在硬碟使用的過程中用戶常會採用一些類似於強行切斷主機電源、瘋狂進行分區操作、在Windows系統出現錯誤時反復開關機等不當甚至是毀滅性的錯誤操作,加上主機電源質量差、散熱不良等外界因素,會導致硬碟出現種種故障。 一、壞道的形成原因及故障表現 (1)眾所周知,硬碟壞道可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邏輯壞道的出現通常是指硬碟在寫入數據時受到意外干擾,造成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錯誤檢查和糾正)錯誤,邏輯壞道也就產生了。至於物理壞道,則是指硬碟物理碟片表面發生了損壞。物理壞道也有軟性和硬性之分,磁碟表面物理損壞就是硬性的,無法修復;由於外界影響而造成數據寫入錯誤時,系統也會認為是物理壞道,但這種物理壞道是可以修復的。 (2)無論是邏輯壞道還是物理壞道,它們的故障表現都極其相似:開機以後不能正常進入操作系統,「Scandisk」自動對盤面進行掃描,按「Esc」鍵取消後可以進入操作系統;開機後可以看到硬碟盤符但無法正常進入,在BIOS中反復設置均無效果;在讀取某些文件或運行某個軟體時經常出錯,處理速度很慢;由於硬碟磁頭不能正常尋道導致讀盤時發出刺耳的雜音,這就意味著硬碟上載有數據的某些扇區已被損壞;正常使用機器時頻繁無故地出現藍屏……凡是出現上述表現任意之一者,就說明硬碟已經出現了壞道,但是這個壞道究竟是上面所述的哪一種,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判斷。
電腦系統壞了是的原因:
1、系統文件損壞,不能進入操作系統。
2、系統中了病毒,殺毒軟體不能處理。
3、系統出現各種錯誤,修改設置比較麻煩,直接重裝系統更便捷。
4、系統運行變慢,各種垃圾文件增多。
5、想要更換為其它版本的系統。
6、更換了新硬體,不能進入系統,比如硬碟、顯卡等。
提示:重裝系統會把C盤和桌面上的東西全部刪除,重裝前應備份重要文件。
㈡ 如何才能徹底格式化整個電腦
不是格式化電腦,應該是格式化硬碟。
因為只有硬碟才需要格式化。格式化硬碟有兩種情況:
一是重新格式化整個硬碟,這種格式化必須通過啟動光碟或者啟動u盤啟動電腦,利用硬碟格式化工具來對硬碟進行格式化;
二是對在操作系統中的某一個分區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就可以在系統運行時進行。但是這種格式化只能對除C盤以外的盤進行:
在桌面打開「我的電腦」窗口,選中你要格式化的盤(除C盤以外的盤),右擊滑鼠,在快捷菜單中點擊「格式化」,在彈出的「格式化」對話框中,選擇好「文件系統」(即FAT32還是NTFS),如果你要快速格式化,在「快速格式化」前打√,然後點擊「開始」即可進行格式化硬碟。
U盤和移動硬碟的格式化的方法和硬碟格式化的方法基本相同。將其插入電腦,再在「我的電腦窗」口中進行。
(2)電腦硬碟毀滅模式擴展閱讀:
格式化就是為磁碟做初始化的工作,以便我們能夠按部就班地往磁碟上記錄資料。好比我們有一所大房子要用來存放書籍,我們不會搬來書往屋裡地上一扔了事,而是要先在裡面支起書架,標上類別,把書分門別類地放好。
我們新購買的磁碟在使用之前,要能讓操作系統認得它,要先寫入一些磁性的記號到磁碟上的每一扇區,便可在該操作系統下取用磁碟上的數據,這個動作就稱為格式化。
㈢ 電腦硬碟被格式化了,以前的東西還能找回來嗎
下面提供的easy recover 版本可以設置自定義過濾式恢復,如果你想恢復部分文件,就可以使用這種模式;如果要完全恢復文件夾、甚至分區,那麼就要看清界面的選項再操作。
你可能不小心只選擇了其中一個文件。
硬碟用第1,2兩個軟體試試,u盤用第3個恢復,其他數碼設備的快閃記憶體檔可以用第4個
===========================
一、EasyRecovery Pro v6.10 漢化版
軟體大小:34.36 MB
軟體語言:簡體中文
軟體類別:漢化軟體 / 數據恢復
授權方式:商業版
運行環境:Win2003, WinXp, Win2000, Nt, WinMe, Win9x
更新時間:2005-7-25 0:41:14
軟體添加:林逸凡
軟體評級:5*
開 發 商:http://www.ontrack.com/
界面:http://www.crsky.com/Viewimg.asp?p=http://img.skycn.com/softimg/2070.gif
瀏覽:http://www.crsky.com/soft/899.html
下載
EasyRecovery Pro v6.10.07 零售版
http://www.crsky.com/Download.asp?ID=6359
EasyRecovery Pro v6.10.07 漢化補丁
http://www.crsky.com/Download.asp?ID=19626
---------------------------
該軟體可以恢復大於 8.4GB 的硬碟。
你的目的可能只是要找幾個誤刪的文件,可軟體卻列出了成百上千個以前刪除了的文件,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文件確實十分麻煩。這里就要使用EasyRecovery獨有的文件格式過濾器功能了,在掃描時在過濾器上填好要找文件的擴展名,如「*.doc」,那麼軟體就只會顯示找到的DOC文件了;如果只是要找一個文件,你甚至只需要在過濾器上填好文件名和擴展名(如important.doc),
看看人家怎麼說的吧(當然不能保100證%):
1、今天在單位用shift+del誤刪除了9個MPEG文件,從來沒有用過修復的本人第一次修復文件並且用了這個軟體,結果是9個文件都修復成功,又可2、以看了,那可是相當重要的視頻文件啊,要是真沒了,我要急死了~~~~~~~
這可是個好東西,但最好用英文原版(英文不佳可配合金山詞霸2005用)。掃描全面細致,但也費時間。唯一可與之媲美的就是FinalData 企業版。特點是小巧快捷,兩者配合用,最好不過了。
http://www.crsky.com/comment_down.asp?id=899
成功的很多
====================================
二、EasyRecovery Pro v6.10.07 精簡版
因程序有自校驗,製作引導盤的功能無法漢化。
使用時請在16位色以上的系統中運行。不支持16色及256色
瀏覽http://www.crsky.com/soft/6155.html
下載
http://down.crsky.com/EasyRecovery_6.10.07H.rar
軟體簡介:鏡像虛擬主機,域名 免費個人主頁申請 Excel伺服器學習和下載
一款威力非常強大的硬碟數據恢復工具。能夠幫你恢復丟失的數據以及重建文件系統。EasyRecovery 不會向你的原始驅動器寫入任何東東,它主要是在內存中重建文件分區表使數據能夠安全地傳輸到其他驅動器中。你可以從被病毒破壞或是已經格式化的硬碟中恢復數據。該軟體可以恢復大於 8.4GB 的硬碟。支持長文件名。 被破壞的硬碟中像丟失的引導記錄、BIOS 參數數據塊;分區表;FAT 表;引導區都可以由它來進行恢復。
==============================================
三、萬能的修理U盤軟體(usbboot) v1.67 免費版
類型: 綠色軟體/免費軟體
語言: 簡體中文
運行環境: Win9X/WinME/NT/Win2000/WinXP/
大小: 588 KB
軟體等級: 5星
界面:
http://www.orsoon.com/Software/Catalog200/2473.html
http://www.orsoon.com/upimages/2005-7/200571426126157.jpg
http://www.orsoon.com/upimages/2005-7/200571426137423.jpg
說明一下,這個軟體本來是用來製作WIN98的啟動盤的,也就是將U盤直接製作成WIN98的啟動盤,但可能作者自己都沒有想到,哈哈,修理U盤的功能才是這個軟體的價值所在。真是萬能的修理U盤軟體啊,即使要花錢購買也是值得的,但居然還在免費,真是不可思議。
下載:http://www.orsoon.com/down.asp?id=2541&downid=2
===============================
四、Digital ObjectRescue Pro v3.5
軟體大小:2.05 MB
軟體語言:簡體中文
軟體類別:漢化軟體 / 數據恢復
授權方式:特別版
運行環境:Win2003, WinXp, Win2000, Nt, WinMe, Win9x
更新時間:2006-1-14 7:56:00
開 發 商:http://www.objectrescue.com
下載http://www.crsky.com/soft/3468.html
能夠將你的數字視頻數據、音頻數據、MP3和WMA數據進行恢復的工具,包括硬碟數據、快閃記憶體卡、MP3、WMA、PDAs、手機、MMCs卡、SD卡等里的數據。並能儲存和添加其他文件格式包括:DOC, XLS, ZIP,AR,JPEG, AVI, MOV,MP3, WMA, WAV等。
====================
如果用快車、影音傳送帶等軟體多線程下載,有時候可能需要在彈出的下載界面引用欄:
填寫該瀏覽頁地址才能下載,線程數建議不要高於8,有時候小軟體下不動的話,建議改稱單線程下,也就是有些下載界面所說的塊數:默認一般為2。
================================
這里都是超強的綠色漢化板恢復工具!!!51CT這個好網站上的,前面幾個都是五星級評價,而且下載頁面上還有軟體界面截圖,能夠恢復格式化後的數據哦!!!
這些夠你用了吧,基本按等級和下載次數,以及網友下載後的跟帖反饋排序提供給你 ^_^* 希望你能夠心想事成!!新年有個好心情,呵呵
前面幾個軟體都有很強的格式化數據搜索功能,看看介紹吧.
1.R-Studio 3.0 Build 123017 漢化綠色版(超強反刪除恢復工具)http://www.51ct.cn/downinfo/799.html
2.Recover My Files(強大數據恢復工具) v3.84 綠色漢化特別版http://www.51ct.cn/downinfo/304.html
3.Unstoppable Copier(強大的數據修復工具 50K) v2.1 漢化綠色版http://www.51ct.cn/downinfo/1030.html
4.Smart Undelete(刪除文件恢復工具) v2.5 綠色漢化特別版http://www.51ct.cn/downinfo/305.html
5.Recover4all Pro(100%恢復已刪除文件) v2.25 綠色漢化特別版http://www.fishone.cn/dzsk.asp?did=30
(本漢化版修正了某些版本無法恢復文件夾的缺陷——有個2.26版本,有反饋說格式化的只能部分恢復,其餘部分需要附加碼,可能升級破解出現了問題,要注意)
6.FinalData OEM 2.0簡體中文版(最好的硬碟數據恢復工具)http://www.51ct.cn/downinfo/640.html
7.O&O UnErase v2.0.945 漢化版(讓恢復被刪除的數據變得易如反掌)http://www.51ct.cn/downinfo/630.html
恢復系統分區一定要注意,由於上述軟體一般只支持windows系列界面,所以如果系統盤比如c盤的windows一起丟失了,有條件的話最好用另一個帶系統的硬碟來引導這類恢復軟體,要好在過同一硬碟的另外分區重裝系統來引導軟體,避免分區數據沖突影響原有數據
恢復前,只要舊數據沒有被你用新數據覆蓋完,恢復其餘部分應該完全沒問題,搜索殘余信息功能很強哦。不用你都不知道為什麼安全部門都需要用麥咖啡一類的焚燒軟體來實現徹底刪除。建議用完壓縮一下,被惡意的黑客找到就。。。。嘿嘿,理論上,對專業的公司來說,多次覆蓋刪除、甚至物理毀壞都不能徹底毀掉信息
如果想恢復極為「重要!!」的數據,自己恢復不放心,周圍有專業的朋友幫忙免費恢復當然好,如果沒有最好就求助專業的公司,當然收費恐怕是幾百甚至上千元了;如果有壞道,你原來的硬碟商家寧願給你換,更不要指望他們恢復,換之前自己要試一下。
如果自己做,看看這個文章很有幫助——
========================================================
《數據恢復軟體,你如何選擇?》——各軟體測評(不能不看哦!!!)
http://www.huifu999.org/2004/10-18/18251996667.html
摘錄1:
測試結果表明,並沒有一款軟體在主要的數據恢復工作中占據絕對的優勢,但綜合以上測試結果,EasyRecovery還是佔了不少上風,而且其附帶的工具非常具有實用性。我們可從測試結果中看到,當你用一款數據恢復軟體恢復數據失敗時,不見得就完全沒有機會了,試試另外的數據恢復軟體也許問題會迎刃而解。
測試中所有的被測軟體都暴露了或多或少的問題:EasyRecovery掃描不了格式化以後的NTFS分區,無論是快速格式化還是完全格式化;FinalData和RecoverNT對重分區後的丟失數據基本無能為力;Recover4all完全掃描FAT32分區的時間長得讓人痛苦;RecoverNT恢復的數據文件一律被改名;而File Recovery另類的搜索方式導致無法恢復數據文件的正確屬性,而且還是測試中唯一頻頻死鎖的軟體。由上述問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進行數據恢復工作時,單一的數據恢復軟體顯然不夠,使用2到3款軟體進行互補是非常必要的。從本次測試的結果看,EasyRecovery和FinalData搭配使用可以完成全部的測試項目,而且也可獲得最好的恢復效果,應該說是首選。而RecoverNT的表現也不錯,主要缺點是其對文件目錄名和目錄結構的支持太差,另外RecoverNT帶有完善的網路數據恢復功能,對於網吧等工作區域的電腦工作者還是非常
有實際意義的,因此EasyRecovery加RecoverNT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Recover4all有著非常明顯的缺陷——對FAT32分區的掃描搜索時間太長,而且也並沒有恢復更多的數據以表明等待是值得的。File Recovery明顯還不成熟,從其恢復數據時較差的穩定性就可以看出,免費畢竟是有原因的。其掃描搜索方式確實與眾不同,所以掃描數據的能力非常強,但恢復的數據能不能用就要看運氣了,如果能在恢復數據的能力、程序的穩定性、掃描的能力上作進一步修改增強,假以時日還是很有潛力的。當然作為一款免費軟體,筆者仍推薦大家下載一份到自己的硬碟上以備不時之需。
摘錄2:
如果遇到因誤操作、病毒等因素而導致數據丟失的情況,最重要的就是注意「保護好現場」,不要往丟失數據所在的分區執行任何寫操作,然後再進行數據恢復工作;如果是操作系統主分區上丟失數據,那麼最好關機將硬碟取下掛到另一台機器上進行數據恢復工作,以防止操作系統運行時向主分區寫入文件,導致數據恢復失敗。通常來說,只要硬碟沒有出現硬故障,使用數據恢復軟體來恢復數據有不小的機會,如果是硬碟出現毀滅性的硬故障,就只有使用專門的硬碟讀寫設備了,甚至可找專業人員將故障硬碟開蓋,但如此一來成本就很高昂了。
極端的例子,專業公司一般甚至能在刪除工具East-Tec Eraser 2002(數據刪除助手)的4級刪除以內還能找出部分數據。
摘錄3:
數據恢復的技巧
1.不必完全掃描
如果你僅想找到不小心誤刪除的文件,無論使用哪種數據恢復軟體,也不管它是否具有類似EasyRecovery快速掃描的方式,其實都沒必要對刪除文件的硬碟分區進行完全的簇掃描。因為文件被刪除時,操作系統僅在目錄結構中給該文件標上刪除標識,任何數據恢復軟體都會在掃描前先讀取目錄結構信息,並根據其中的刪除標志順利找到剛被刪除的文件。所以,你完全可在數據恢復軟體讀完分區的目錄結構信息後就手動中斷簇掃描的過程,軟體一樣會把被刪除文件的信息正確列出,如此可節省大量的掃描時間,快速找到被誤刪除的文件數據。
2.盡可能採取NTFS格式分區
NTFS分區的MFT以文件形式存儲在硬碟上,這也是EasyRecovery和Recover4all即使使用完全掃描方式對NTFS分區掃描也那麼快速的原因——實際上它們在讀取NTFS的MFT後並沒有真正進行簇掃描,只是根據MFT信息列出了分區上的文件信息,非常取巧,從而在NTFS分區的掃描速度上壓倒了老老實實逐個簇掃描的其他軟體。不過對於NTFS分區的文件恢復成功率各款軟體幾乎是一樣的,事實證明這種取巧的辦法確實有效,也證明了NTFS分區系統的文件安全性確實比FAT分區要高得多,這也就是NTFS分區數據恢復在各項測試成績中最好的原因,只要能讀取到MFT信息,就幾乎能100%恢復文件數據。
3.巧妙設置掃描的簇范圍
設置掃描簇的范圍是一個有效加快掃描速度的方法。像EasyRecovery的高級自定義掃描方式、FinalData和File Recovery的默認掃描方式都可以讓你設置掃描的簇范圍以縮短掃描時間。當然要判斷目的文件在硬碟上的位置需要一些技巧,這里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使用操作系統自帶的硬碟碎片整理程序中的碎片分析程序(千萬小心不要碎片整理啊,只是用它的碎片分析功能),在分區分析完後程序會將硬碟的未使用空間用圖形方式清楚地表示出來,那麼根據圖形的比例估計這些未使用空間的大致簇范圍,搜索時設置只搜索這些空白的簇范圍就好了,對於大的分區,這確實能節省不少掃描時間。
4.使用文件格式過濾器
以前沒用過數據恢復軟體的朋友在第一次使用時可能會被軟體的能力嚇一跳,你的目的可能只是要找幾個誤刪的文件,可軟體卻列出了成百上千個以前刪除了的文件,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文件確實十分麻煩。這里就要使用EasyRecovery獨有的文件格式過濾器功能了,在掃描時在過濾器上填好要找文件的擴展名,如「*.doc」,那麼軟體就只會顯示找到的DOC文件了;如果只是要找一個文件,你甚至只需要在過濾器上填好文件名和擴展名(如important.doc),軟體自然會找到你需要的這個文件,很是快捷方便。
====================================
尤其是後面的4條建議很有幫助!!!!
《數據恢復全解析》 (很全面很專業的文章,自己恢復數據最好看一下)
http://www.shannon-dd.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46&Itemid=96
====================================
《硬碟修理方面的兩篇文章——硬碟維修與數據恢復》
http://www.rainbowsoft.org/zblog/post/296.asp
本文全文http://post..com/f?kz=79179491
㈣ 銷毀硬碟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處理就電腦的時候什麼配件讓你最頭疼?對我來說應該就是硬碟了。因為老的硬碟不僅容量比較低,而且使用時間長了的話還會有許多的壞道,但是直接扔掉的話有可能會泄露個人信息(比如說珍藏多年的學習資料)。當然比較新並且壞道不多的話可以自己買一個硬碟盒當作移動硬碟使用,那麼那些基本無法正常使用的硬碟應該怎樣處理呢……英特爾官方微博今天就針對這個事情出了一個教程,提供了三種銷毀硬碟的好方法。
方法一:泡水,注意盡量用臟水。如果拆過機械硬碟的話應該知道硬碟的碟片時需要保證清潔的,所以把硬碟丟到臟水裡面之後,水可以破壞硬碟的許多結構,而裡面的臟東西可以讓這個過程效果更好,所以直接把硬碟丟到拖地之後的水桶裡面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方法二:拆開後用火燒,注意不要整個燒,拆散了均勻火烤。簡單來說就是生一把火,把硬碟拆開後把碟片扔進去。雖然可能會聞到硬碟的香氣,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這里不推薦使用需要加熱食品的設備來做。
方法三:拆開後用刀片在此片上劃出一道半徑,多劃幾道比較保險。用刀子劃不僅可以破壞硬碟上的數據,如果比較嚴重的話還會影響磁頭的工作,另外這里還是不建議用切菜的刀來劃。
以上就是英特爾提供的三個處理舊硬碟的方法,你學會了么?
㈤ 電腦硬碟無法使用
1·硬碟故障的三個應對辦法
2·硬碟介面斷針導致故障
3·筆記本硬碟常見故障分析
4·硬碟故障排除兩例
5·淺談IDE硬碟常見故障與維護
6·硬碟邏輯故障解決實例
7·真內存故障造成的假硬碟故障
8·硬碟故障分析與排除
9·硬碟典型故障維修
10·硬碟常見故障判斷及處理
11·造成硬碟毀滅性故障的誤操作
12·六大傷硬碟軟體及應對方案(1)
13·逐步排查 硬碟檢測失敗故障分析與實戰解決
14·硬碟故障兩例分析與排除
15·硬碟空間丟失原因及解決辦法
16·硬碟維護十五招
17·硬碟的使用技巧與維護
18·硬碟故障兩例分析與排除
19·硬碟故障怎麼檢查呢?
20·硬碟引導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21·硬碟故障處理技巧
22·如何判斷故障硬碟是否可保修?
23·移動硬碟故障的5種可能
24·硬碟異響故障的簡單解決方法
1.硬碟故障的三個應對辦法
你舒服地坐在最喜愛的電腦椅中,啪的一聲打開顯示器開關,然後按下電源開關。迎接你的是電腦令人安心的喀嘎聲,以及冷卻風扇轉動的呼呼聲。你稍微往後躺向椅子的靠背,並且心不在焉地看著你的老朋友開始啟動。
你自問過幾百次的問題又浮現腦海,為什麼電腦這幾天的啟動速度都這么慢。然後不幸的就發生了。硬碟沒完沒了地劇烈轉動著,最後終於變成巨大且令人揪心的噪音。閃過屏幕的是「Failure Fixed Disk 0」,或者類似的凶訊。你的胃感到一陣下沉——硬碟出麻煩了。
不要怕。我們這里有簡易步驟式的指南,能幫助你修復一切硬碟故障,還加上事先防止問題發生秘訣。 在你尋找螺絲起子前,先試試這個。
步驟一:來軟的
當你的電腦硬碟發生故障時,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檢查電腦的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設置。如果你的硬碟容量數目不正確,整個系統的聯系可能會中斷。你也許只要更改一些設置,就能將問題解決。
檢查BIOS設定
按下可呼出電腦BIOS設定選項的按鍵——通常是F2或DEL。根據不同的BIOS製造商,你也許會看見進一步的選項清單,或者直接就進入了你所想要的地方,亦即:標准BIOS選項屏幕。
在標准BIOS選項屏幕中,尋找硬碟或IDE設備選項。先看看你手中的硬碟規格表,然後檢查BIOS中SIZE或MB等項目,然後看其中的數字——兩者應該非常接近,如果BIOS設置和實際安裝在電腦里的硬碟大小不一致,那麼請增減一些MB。這些設定值必須正確對應安裝在電腦里的硬碟的實際規格。否則BIOS會以為硬碟壞掉了。
若數字不正確。或者在該出現數字的地方,卻顯示出「未安裝」的字樣,那麼你就必須作一些變更。幸運的是,大多新型的BIOS設定,都有自動辨識已安裝硬碟的選擇(Auto)。選擇這個項目,之後BIOS會檢查硬碟,讀取硬碟中的設定數據,然後自動將數據填入空白處。
如果這樣不奏效…… 如果你嘗試了自動辨識(或者你的BIOS自動嘗試),但BIOS卻無法認識硬碟,那麼問題比較嚴重了。這樣就該是關掉電腦、撥起插頭、拆開電腦外殼的時候了。 捲起你的袖子,來作幾項基本的硬體檢查吧。
步驟二:來硬的
在打開你的系統之前,應該先讓自己接觸一下電腦里的金屬框架,以釋放出靜電,防止傷害系統的零部件。然後撥去電腦的電源插頭。(注意:如果你在打開電腦以後又站起來四處走動,你就必須再將電源插頭插回去,重新接地,然後再把插頭撥掉,以確保你身上沒有靜電。)
檢查硬碟接頭
將電腦的外殼拆開,然後拿手電筒檢查連接在硬碟上的接頭。硬碟本身有兩個接頭:連接硬碟和電源之間的四線電纜電源接頭,以及連接硬碟到主板的數據電纜接頭。如果接頭松脫了,就再接上——注意別把腳弄彎了。這兩個電纜上的接頭通常都設計為只能以單方向插入,所以應該不可能會插錯。
還要檢查尚未連結到硬碟的細長電纜尾端,以確保它接上了主板。如果你發現接頭松脫了,就將它插回去。如果它的界面沒有為接頭松脫了,就將它插回去。如果它的界面沒有為接頭特別設計過,你就要細心檢視板面上是否印有一個小小的「I」。那就是腳1應該正對的地方。
推推擠擠
長時間的電氣擴張和收縮,會導致接頭內的接腳彼此接觸不良,光看是無法察覺的。所以當你打開外殼時,你可以輕輕搖動每個連接在硬碟及主板上的接頭——更好的方法,是將每個接頭撥開再重新接回去,以恢復其接觸狀態。 另外,碰碰你的電纜數據線作一下測試。如果它變得很硬,試試看換條新的——有可能是包附在絕緣層里頭的某條纜線斷掉了。不過要確定你換的是同型的電纜線。 一旦這些事情你都做過了,請將電源插回,啟動電腦,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步驟三:終極對策
你用手電筒上上下下照過了電腦內部的一切。你摸索弄過所有的電纜線,重插過接頭,甚至換過電線。硬碟卻還是一動也不動。
打電話給客戶支持部,該是宣布投降並打電話給客戶支持部門的時候了。先試試問問你的電腦銷售商,或者硬碟製造商的技術人員。也許他們以前就碰過同樣的問題,甚至擁有在我們談過的方法以外的簡易解決方案。
不過,萬一最後發現令人悲傷的事實是,你的硬碟已經下了地獄的話,請仔細檢查下下——即使你的電腦已經過了保質期,硬碟卻可能還在保質期之內。雖然大部分的電腦銷售商,在銷售整機時都提供一至三年的保質期,硬碟製造商卻通常提供二到五年的保證。而且他們的保質通常不只對原先購買硬碟的郵寄費用,應該都可以換到一個新的硬碟。
保持你硬碟的健康
最後,就是保持一個健康的硬碟。經常用類似ScanDisk等等的硬碟掃描工具來檢查壞的區塊,這工具在Windows 95/98的附件裡面都有。它可以幫你避免可能發生的問題,或者在問題變得嚴重之前,就把它們解決掉。
2.硬碟介面斷針導致故障
故障現象:前幾天筆者的系統(WinXP)突然啟動不起來了(筆者的電腦配置:MSI KT333+8233A、西捷酷魚IV 60G),現象是一直停留在啟動畫面而無法進入操作系統。開始筆者也沒太在意,認為可能是啟動文件有問題,修復一下就成了。可是試了幾次都不成。
分析解決:筆者想想可能是病毒在作怪,殺毒後故障依舊。重裝系統後啟動速度非常慢,並且硬碟燈狂閃。進系統後筆者測了一下硬碟的傳輸率,發現每秒僅 4MB!筆者想到了傳輸模式的問題,打開設備管理器,果然硬碟工作在PIO模式下,奇怪的是我手動調整了硬碟工作模式後,重啟系統後發現硬碟工作模式居然還是PIO模式!
到這里基本的問題已經找到,硬碟失去對DMA工作模式的支持了。筆者去西捷的官方網站下載專用的更改硬碟工作模式的工具,可是檢測出硬碟此時的默認模式就是DMA,又使用西捷硬碟的專用查錯工具進行全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筆者開始感覺故障可能是硬體引起的。仔細檢察硬碟後終於發現問題了,硬碟的 IDE介面居然斷了一根針。筆者趕緊用梅花口的改錐擰下螺絲,將西捷硬碟外的金屬防護板及海綿取下,露出電路板,從其他地方找到一根跳線針,補到原來少針的地方並焊好。然後將硬碟復原,重裝系統後故障解決。
3.筆記本硬碟常見故障分析
啟動故障
在電腦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電腦無法啟動的問題。引起系統啟動故障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很多都與硬碟有關。一般情況下,當硬碟出現故障的時候,BIOS會給出一些英文提示信息。由於不同廠家主板或不同版本的BIOS,其給出的提示信息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下面我們就以使用較為常見的Award BIOS為例,探討一下如何利用其給出的提示信息,判斷並處理硬碟不能啟動故障的方法。
1.Hard disk controller failure(硬碟控制器失效)。這是最為常見的錯誤提示之一,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應仔細檢查數據線的連接插頭是否存在著松動、連線是否正確或者是硬碟參數設置是否正確。
2.Date error(數據錯誤)。發生這種情況時,系統從硬碟上讀取的數據存在有不可修復性錯誤或者磁碟上存在有壞扇區。此時可以嘗試啟動磁碟掃描程序,掃描並糾正扇區的邏輯性錯誤,假如壞扇區出現的是物理壞道,則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嘗試修復。
3.No boot sector on hard disk drive(硬碟上無引導扇區)。這種情況可能是硬碟上的引導扇區被破壞,一般是因為硬碟系統引導區已感染了病毒。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先用最新版本的殺毒軟體徹底查殺系統中存在的病毒,然後,用諸如KV3000等帶有引導扇區恢復功能的軟體,嘗試恢復引導記錄。如果使用WinXP系統,可啟動「故障恢復控制台」並調用FIXMBR命令來恢復主引導扇區。
4.Reset Failed(硬碟復位失敗)、Fatal Error Bad Hard Disk(硬碟致命性錯誤)、DD Not Detected(沒有檢測到硬碟)和HDD Control Error(硬碟控制錯誤)。當出現以上任意一個提示時,一般都是硬碟控制電路板、主板上硬碟介面電路或者是盤體內部的機械部位出現了故障,對於這種情況只能請專業人員檢修相應的控制電路或直接更換硬碟。
壞道故障
通過上面的學習,阿King對硬碟不能啟動故障的解決有所了解了,接下來阿King想知道的當然是如何對付自己那已經有壞道的硬碟了。老師這期就為阿King介紹一下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的故障和相應的維修。但在開講之前,老師就提醒阿King,做這項工作一定要慎重仔細。
邏輯壞道
出現邏輯壞道是在電腦的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現的一種硬碟故障,邏輯壞道實際上就是磁碟磁軌上面的校驗信息(ECC)與磁軌的數據和伺服信息不匹配。出現這種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因為一些程序的錯誤操作,或者是該處扇區的磁性介質開始出現不穩定現象的先兆。邏輯壞道在一般電腦使用中的表現,就是文件存取時出錯或做硬碟克隆時,當到達出錯部位後,因彈出出錯信息窗口而不能繼續下去。 消除這種邏輯壞道的方法比較簡單,很多專用軟體如:DM、NORTON的DISK DOCTOR等都能做到,但最常用的還是Windows自帶的「磁碟掃描」功能。對於FATl6或FAT32分區來說,可以在DOS實模式下用Scandisk掃描磁碟,此時系統可將邏輯出錯的扇區標注出來,以後在進行存取操作時就會避開這些扇區。由於這些軟體的使用方法較為簡單且也多有介紹,在這里也就不過多地講解了。
但是,假如採用的是NTFS分區且安裝Windows XP系統,由於它沒有Scandisk這個工具,故只能使用Chkdsk這個工具了。Chkdsk工具會基於所用的文件系統,創建和顯示磁碟的狀態報告。另外Chkdsk還能夠列出並糾正磁碟上的錯誤。不過如果不帶任何參數的話,chkdsk將只顯示當前驅動器中磁碟的狀態,而不會修正任何的錯誤,要修正錯誤則必須包括/f參數。
物理壞道
硬碟物理壞道是比較常見的硬碟故障。實際上它是因為震盪、劃傷等「硬」原因,導致—些扇區的磁介質失去了磁記憶能力而造成的。通常情況下,這樣的損壞修復起來都比較麻煩。因為,在硬碟內部的磁軌列表中,這個扇區是被標記為正常的,而壞道也是物理性存在的。所以,它無法通過掃描、格式化、低格或者激活扇區的方法來加以消除,必須將這個扇區加入到設置在硬碟內部的系統保留區,告訴磁碟這些磁軌已經不能使用了,才能在硬碟控制系統的可見范圍內消除這個壞道。當然,這樣做需要使用一些專用軟體,對普通用戶來講維修有些困難。
不過有些硬碟廠商會提供原廠的工具軟體,如IBM/日立的DFT和西部數據的Data LifeGuard Diagnostics。這些原廠的工具軟體不但掃描速度快,而且辨別准確率也很高,能夠對付較為普遍的硬碟物理壞道故障。因此對硬碟內部進行操作還是原廠的軟體較為可靠,除非原廠工具不能解決問題,否則不推薦使用第三方的工具軟體。
相對於上面這種比較高級的隱藏方式,對於那些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則可以通過「壞盤分區器 」FBDISK (http://www.mydown.com/soft/78/78897.html)和Disk Genius(http://www.mydown.com/soft/53/53403.html)這一對軟體的組合,完成將壞道所在位置做成分區隱藏起來的任務。其具體的操作簡要介紹如下:
首先,將下載來的軟體復制到一台正常使用的電腦的C盤根目錄下,再把出現物理壞道的硬碟作為第2硬碟掛接在該電腦上。接著啟動到DOS的實模式下,並運行Disk Genius的可執行程序Diskgen,然後按「Ctrl+Alt」組合鍵,選擇「硬碟」菜單下的「第2硬碟」。這時就可以看到第2硬碟的具體分區情況了。假如要重新規劃這塊硬碟,就可以把所有分區都刪除掉,隨後存檔退出。
接著運行FB Disk,選擇要檢測的硬碟後按「Y」開始掃描。如果硬碟存在壞道,則FB Disk會自動顯示出它在哪個扇區和磁軌。掃描完成後它可以把所有的壞道都羅列出來,並詢問是否要寫入硬碟。如果按「Y」將會自動將壞道隱藏起來,最後按Esc鍵退出。
隨後再次運行Diskgen,這時就可以看出經過FB Disk處理後的磁碟情況,此時壞道處會呈現—種灰白色。通過Diskgen再稍微將隱藏物理壞道的分區擴大一些。最後,將這些壞道全部隱藏在一個分區里,修復工作即告結束。
兩款軟體配合使用是因為,經過FBDisk處理後的硬碟可能會有很多分區,而受軟體自身最多4個主分區的限制,會導致硬碟利用率不高的後果。而通過Diskgen的配合,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㈥ 如何 讓硬碟更快,讓系統更穩定
由於現在的新硬碟大部分都屬於7200轉,所以現在硬碟在機箱中成為發熱量僅次於CPU的硬體,但是現在很少有機箱中會單獨為硬碟安裝一個散熱風扇的,硬碟可能會由於溫度過高而造成系統死機。
有的朋友會想到為硬碟安裝一個專用的散熱風扇,但是在安裝風扇時也要注意,不要選擇那些震動較大的風扇,以免因為震動而造成硬碟損壞,其次是不要在機箱內安裝過多的風扇,以免造成空氣流動紊亂,反而影響散熱。另外,在安裝雙硬碟時也要注意,一定要在硬碟留出一定的散熱空間,以免造成散熱不良。
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個不用安裝風扇,就可以加強硬碟散熱的小技巧:首先我們准備一些散熱硅膠,為了提高硅膠的導熱性,還可以在硅膠中加入少許磨細的鉛筆粉末,然後分別在硬碟與硬碟架接觸的左右兩個邊上均勻的塗上硅膠,再將硬碟安裝到硬碟架上。
這樣硬碟就可以在硅膠的幫助下通過與硬碟架的接觸將熱量傳到機箱,再通過機箱把熱量釋放出來,如果硬碟與硬碟架的接觸不太緊密,還可以找一個鋁制易拉罐,用剪刀剪開後,再用砂紙打光,然後塗上硅膠,塞入硬碟與軟碟機架的空隙中就可以了。經過上述的處理之後,硬碟的溫度就不會太高了。
2、電源問題
現在的新硬碟由於是在7200轉的高速度下運行,所以它們的功耗都比較大,這樣升級硬碟之後,特別是雙硬碟系統,對原先的老電源來說是個相當大的負擔,很可能會由於原先電源功率不足,而引起硬碟出現讀寫錯誤的故障,從而造成系統藍屏、硬碟發出異響,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硬體損壞。
當遇到這種情況之後,如果是使用的雙硬碟系統,可以嘗試將原先的舊硬碟取下,然後再檢查系統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如果仍然無法正常工作,就只能考慮更換電源了。一般情況下,一個300W電源就可以讓兩個以上的硬碟正常工作了。在更換硬碟的時候,要注意新電源是否可以安裝到機箱里去。
3、主從盤的設置問題
由於一般的主板上只有兩個IDE介面,這樣當我們要使用超過兩個的IDE設備時,比如使用一個光碟機再加上兩個硬碟,這樣只能在一個IDE介面上連接兩個硬碟了,而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利用硬碟上的跳線,來確定硬碟的主、從狀態,從而讓硬碟按照我們的設計的方案來運行。
硬碟的主從盤跳線一般都設置在硬碟的電源線插孔和數據線插孔之間的地方,通常由三到四組跳線再加上一到兩跳線帽組成,在硬碟正面或反面還印有主盤(Master)、從盤(Slave)以及由電纜選擇(Cableselect)的跳線方法,只要按照圖示的跳線方法,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設置將硬碟設置為主盤或者從盤。
4、無法識別硬碟全部空間的問題
無法識別新硬碟的全部硬碟,是大家在升級硬碟時經常會碰到的問題,由於主板的BIOS的版本太舊,從而無法識別新硬碟的全部硬碟空間。解決這個問題的,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可以將用主板的BIOS程序升級到最新版,提供對大硬碟的支持;如果找不到新的BIOS升級程序,也可以利用硬碟生產廠家提供的大容量硬碟分區工具對硬碟進行重新分區,並且接管BIOS對硬碟的控制,從而達到使用硬碟的全部容量的目地。
另外還有一個更加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先在另一台可以正常使用新硬碟的電腦上對這個硬碟進行分區,然後再裝到自己的電腦上,安裝好windows(對於超過80G的硬碟,最好使用WIN2000和WINXP系統,並且每個分區的大小不要大於30G),此時盡管在DOS下您只能使用硬碟的一部分空間,但是進入windows後,由於windows對硬碟採用的32位甚至48位管理方式,也可以使用硬碟的全部空間。
5、盤符交錯的問題
在使用WIN98的系統上,如果安裝了第二塊硬碟,就會造成原先系統的盤符發生改變,從而造成一些軟體無法正常工作,而我們可以利用下面的幾種方法來解決這種盤符交錯的問題。
方法一:將系統升級到WIN2000或WINXP。由於WIN2000和WINXP採用了全新的48位管理方式,在這兩種系統上安裝第二級硬碟,就不會再出現盤符交錯問題了。
方法二:在CMOS中只設置第一硬碟,而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即將CMOS菜單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一項中第二硬碟設置為"None",然後選"Save & Exit Setup"退出CMOS即可。這樣,在Windows系統中就會按IDE介面的先後順序依次分配盤符,從而避免"盤符交錯",也不會破壞硬碟數據。不過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在DOS模式下無法訪問第二塊硬碟。
方法三:對第二塊硬碟進行重新分區,先刪掉第二硬碟上的所有分區,再把它的所有空間建立成一個擴展 DOS 分區(不能建立主 DOS 分區 - Primary DOS Partition),再根據需要劃分邏輯分區。經過這樣處理後,第二塊硬碟的所有分區就會排在第一塊硬碟的後面,這樣也就不會造成盤符交錯了,而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會破壞硬碟上的所有數據。
6、操作系統無法支持137G以上大容量硬碟的問題
很多朋友在使用超過137G以上的大容量硬碟時,雖然主板的BIOS已經可以支持大容量硬碟,但是仍然出現頻繁丟失數據的問題,這是由於操作系統無法識別這些大容量硬碟。
由於超過137GB的硬碟都採用了48bit LBA模式,所以必須使用支持48bit的操作系統才能夠使用硬碟的全部空間,早期的Windows 95/Windows 98/98 SE/Me都不支持48bit LBA模式,無法提供對137GB以上容量的支持;而目前比較新的WIN2000和WINXP操作系統雖然都支持48bit LBA模式,能夠正確識別超過137GB的硬碟,但是默認情況下並沒有啟用對48bit LBA模式的支持,需要在安裝操作系統後再安裝補丁程序,才能保證硬碟數據不會丟失,只有使用WIN2000+SP4補丁和Windows XP+SP1補丁,才能保證硬碟的正確識別與使用。
此外如果我們使用的是WIN2000系統,盡管WIN2000能夠向下兼容識別FAT32格式,但是WIN2000卻無法提供對超過30GB容量的FAT32格式分區的支持,只要分區容量超過30GB,分區格式為FAT32格式,WIN2000均無法識別多餘的容量,但是對於NTFS格式的分區來說,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在使用大容量硬碟時,應該盡量採用NTFS格式。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當使用超過137GB以上硬碟,最好把超過137G的空間分成NTFS分區,在安裝WIN2000和WINXP系統時,在升級補丁安裝之前,千萬不要訪問盤符排在最後面的分區,否則很容易造成數據丟失或分區表錯誤,所以我們也不要將重要文件和驅動程序以及常用軟體備份到最後面的分區中,以免在使用時造成麻煩。
7、大容量硬碟分區的問題
在使用大容量硬碟之後,原先的很多硬碟分區工具都無法在這些大容量硬碟上正常運行,利用它們對硬碟進行分區,難免會造成硬碟空間的損失,或者是造成系統的不穩定,其實最佳的分區方法,是利用WinMe上自帶的FDISK程序或者Win2000/XP啟動光碟,來對大容量硬碟進行分區,當然我們也可以將硬碟連接到一個安裝了WIN2000或者是WINXP的系統上,然後利用 "磁碟管理器"來對新硬碟進行分區和格式化,這樣才能保證系統的穩定和數據的安全。
四、如何快速移動舊硬碟的數據
安裝了新硬碟之後,很多朋友都需要將原先硬碟上的數據拷貝到新硬碟上,並且還需要重新在新硬碟上安裝操作系統,而要轉移數十G的數據並且重新安裝所有的軟體,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這里為大家介紹一個好方法。
這里我們需要利用GHOST這個常用的硬碟克隆軟體,首先我們將兩塊硬碟都接連到電腦上,將舊硬碟設置成主盤,把新硬碟設置成從盤,然後引導系統到DOS模式下,再運行運行GHOST軟體,選擇"Local--Disk--To Disk"(注意:這是關鍵的一步,要確定硬碟連接無誤,否則會造成硬碟數據的全部丟失)。
這時GHOST會將舊硬碟上的所有數據(包括分區信息)原封不動的拷貝到新硬碟,等到數據拷貝完畢後,再關閉電腦,將新硬碟設備為主盤,再重新啟動電腦後,這時新硬碟就已經可以啟動系統了,並且分區的情況與原先的舊硬碟一樣,但是硬碟還有一部分空間沒有使用,這時我們再利用FDISK以及"磁碟管理器",將未使用的空間劃分成幾個分區,這樣新硬碟的所有空間就都可以使用了。
㈦ 電腦硬碟壞了有什麼症狀
在硬碟使用的過程中用戶常會採用一些類似於強行切斷主機電源、瘋狂進行分區操作、在Windows系統出現錯誤時反復開關機等不當甚至是毀滅性的錯誤操作,加上主機電源質量差、散熱不良等外界因素,會導致硬碟出現種種故障。當故障難以用一般方法修復時,有的朋友就希望能夠通過低級格式化(簡稱低格)來達到修復的目的。可是,你的硬碟真的需要低格嗎?
一、壞道的形成原因及故障表現
眾所周知,硬碟壞道可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邏輯壞道的出現通常是指硬碟在寫入數據時受到意外干擾,造成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錯誤檢查和糾正)錯誤,邏輯壞道也就產生了。至於物理壞道,則是指硬碟物理碟片表面發生了損壞。物理壞道也有軟性和硬性之分,磁碟表面物理損壞就是硬性的,無法修復;由於外界影響而造成數據寫入錯誤時,系統也會認為是物理壞道,但這種物理壞道是可以修復的。
無論是邏輯壞道還是物理壞道,它們的故障表現都極其相似:開機以後不能正常進入操作系統,「Scandisk」自動對盤面進行掃描,按「Esc」鍵取消後可以進入操作系統;開機後可以看到硬碟盤符但無法正常進入,在BIOS中反復設置均無效果;在讀取某些文件或運行某個軟體時經常出錯,處理速度很慢;由於硬碟磁頭不能正常尋道導致讀盤時發出刺耳的雜音,這就意味著硬碟上載有數據的某些扇區已被損壞;正常使用機器時頻繁無故地出現藍屏……凡是出現上述表現任意之一者,就說明硬碟已經出現了壞道,但是這個壞道究竟是上面所述的哪一種,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判斷!
㈧ 怎樣使用mhdd軟體
前面是命令 如果你知道的話就不需要看了!!
MHDD命令詳解
EXIT(熱鍵Alt+X):退出到DOS。
ID:硬碟檢測,包括硬碟容量、磁頭數、扇區數、SN序列號、Firmware固件版本號、LBA數值、支持的DMA級別、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開關狀態、安全模式級別及開關狀態……等)。
INIT:硬碟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碟重置)、
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設定硬碟參數)、
Recalibrate(重校準)。
I(熱鍵F2):同時執行ID命令和INIT命令。
ERASE:快速刪除功能,每個刪除單位等於255個扇區(數據恢復無效)。
AERASE:高級刪除功能,可以將指定扇區段內的數據逐扇區地徹底刪除(比ERASE慢,數據恢復同樣無效),每個刪除單位等於1個扇區。
HPA:硬碟容量剪切功能,可以減少硬碟的容量,使BIOS檢測容量減少,但DM之類的獨立於BIOS檢測硬碟容量的軟體仍會顯示出硬碟原始容量。
NHPA:將硬碟容量恢復為真實容量。
RHPA:忽略容量剪切,顯示硬碟的真實容量。
CLS:清屏。
PWD:給硬碟加USER密碼,最多32位,什麼也不輸入表示取消。被鎖的硬碟完全無法讀寫,低格、分區等一切讀寫操作都無效。如果加密碼成功,按F2鍵後可以看到
Security一項後面有紅色的ON。要注意,設置完密碼後必須關閉電源後在開機才會使密碼起作用;
UNLOCK:對硬碟解鎖。先選擇0(USER),再正確輸入密碼。注意:選擇1(Master)無法解開密碼。
DISPWD:解除密碼,先選擇0(USER),再正確輸入密碼。在用DISPWD之前必須先用UNLOCK命令解鎖。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碼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鎖。而且一旦將密碼遺忘(或輸入錯誤),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鎖。如果解密碼成功,按F2鍵後可以看到Security一項後面有灰色的OFF。注意:選擇1(Master)無法解開密碼。
RPM:硬碟轉速度量(非常不準,每次測量數值都不同)。
TOF:為指定的扇區段建立映像文件(最大2G)。
FF:從映像文件(最大2G)恢復為扇區段。
AAM:自動噪音管理。可以用AAM(自動噪音管理)命令「所聽即所得」式的調節硬碟的噪音。按F2鍵後如果有
AAM字樣,就表示硬碟支持噪音調節。鍵入AAM命令後,會顯示出當前硬碟的噪音級別,並且可以馬上就聽到硬碟的讀寫噪音,要注意硬碟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進入AAM命令後,按0鍵可以關閉AAM功能,按M鍵可以將噪音調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鍵可以將噪音調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號和-減號可以自由調整硬碟的噪音值(數值范圍從0到126),按L鍵可以獲得噪音和性能的中間值(對某些硬碟如果按+加號和-減號無效,而又不想讓噪音級別為最大或最小,可以按L鍵取噪音中間值),按D鍵表示關閉AAM功能,按ENTER鍵表示調整結束;
FDISK:快速地將硬碟用FAT32格式分為一個區(其實只是寫入了一個MBR主引導記錄),並設為激活,但要使用還需用FORMAT完全格式化。
SMART:顯示SMART參數,並可以對SMART進行各項相關操作。SMART ON可以開啟SMART功能,SMART OFF可以關閉
SMART功能,SMART TEST可以對SMART進行檢測。
PORT(熱鍵Shift+F3):顯示各IDE口上的硬碟,按相應的數字即可選擇相應口的硬碟,之後該口會被記錄在/CFG目錄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從,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從,下次再進入MHDD後此口就成了默認口,編輯MHDD.CFG文件改變該值就可以改變MHDD默認的檢測埠。所以,如果進入MHDD後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說明當前硬碟沒有接在上次MHDD默認的那個口上,此時可以使用PORT命令重新選擇硬碟(或更改MHDD.CFG文件)。
CX:對昆騰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碟進行尋道測試,可以考驗這兩類硬碟上的飛利浦TDA5247晶元的穩定性(因為質量不好的5247晶元在頻繁尋道時最容易露出馬腳)。按ESC鍵停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他硬碟上,它主要通過頻繁隨機尋道來提升硬碟電機驅動晶元的溫度,從而測試硬碟在強負荷下的穩定性。
WAIT:等待硬碟就位。
STOP(熱鍵Shift+F4):關閉硬碟馬達。
IBME:查看IBM硬碟缺陷表(P-LIST)。此時要記錄大量數據,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IBMLST目錄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軟盤上的話,有可能會空間不足;
FUJLST:查看富士通硬碟缺陷表(P-LIST)。此時要記錄大量數據,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FUJLST目錄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軟盤上的話,有可能會空間不足;
MAKEBAD:人為地在某個指定區域內製造壞道。注意,由它生成的壞道很難修復。
RANDOMBAD:隨機地在硬碟的各個地方生成壞道,按ESC鍵停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壞道很難修復。
BATCH(熱鍵F5):批處理。
R(熱鍵F3):硬碟復位。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碼後,為了使密碼馬上生效,可以用此命令。
FUCK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壞富士通硬碟的命令,一定謹慎使用,否則硬碟將被徹底損壞,無法修復。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碟,在使用FUCKFUJ命令後,僅一、兩秒種,就提示破壞成功,重新啟動後,連自檢動作都消失了,主板檢測不到,硬碟徹底報廢。
SCAN(熱鍵F4):盤面掃描,可以用特定模式來修復壞扇區,其中:
[Scan in: CHS/LBA]:以CHS或LBA模式掃描。CHS只對500M以下的老硬碟有效。
[Starting CYL]:設定開始掃描的柱面。
[Starting LBA]:設定開始掃描的LBA值。
[Log: On/Off]:是否寫入日誌文件。
[Remap: On/Off](重新映像):是否修復壞扇區。
[Ending CYL]:設定終止掃描的柱面
[Ending LBA]:設定終止掃描的LBA值。
[Timeout(sec)]:設定超時值,從1到200,默認值為30。
[Advanced LBA log](高級LBA日誌):此項不支持。
[Standby after scan]:掃描結束後關閉硬碟馬達,這樣即可使SCAN掃描結束後,硬碟能夠自動切斷供電,但主機還是加電的(屬於無人職守功能)。
[Loop the test/repair]:循環檢測和修復,主要用於反復地修復頑固型壞道。
[Erase WAITs](刪除等待):此項主要用於修復壞道,而且修復效果要比REMAP更為理想,尤其對IBM硬碟的壞道最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復的地方的數據是要被破壞的(因為Erase WAITS的每個刪除單位是255個扇區)。
Erase WAITS的時間默認為250毫秒,數值可設置范圍從10到10000。要想設置默認時間,可以打開/CFG目錄下的MHDD.CFG文件,修改相應項目即可更改Erase WAITS數值。此數值主要用來設定MHDD確定壞道的讀取時間值(即讀取某扇區塊時如果讀取時間達到或超過該數值,就認為該塊為壞道,並開始試圖修復),一般情況下,不必更改此數值,否則會影響壞道的界定和修復效果。
屏幕第一行的左半部分為為狀態寄存器,右半部分為錯誤寄存器;在屏幕第一行的中間(在BUSY和AMNF之間)有一段空白區域,如果硬碟被加了密碼,此處會顯示
PWD;如果硬碟用HPA做了剪切,此處會顯示HPA;
屏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為當前硬碟的物理參數,右半部分為當前正在掃描的位置;
屏幕右下角為計時器,Start表示開始掃描的時間,Time表示已消耗的時間,End表示預計結束的時間,結束後會再顯示Time Count,表示總共耗費了多長的時間;
在掃描時,每個長方塊代表255個扇區(在LBA模式下)或代表63個扇區(在CHS模式下);
掃描過程可隨時按ESC鍵終止;
方塊從上到下依次表示從正常到異常,讀寫速度由快到慢。正常情況下,應該只出現第一個和第二個灰色方塊;
如果出現淺灰色方塊(第三個方塊),則代表該處讀取耗時較多;
如果出現綠色和褐色方塊(第三個和第四個方塊),則代表此處讀取異常,但還未產生壞道;
如果出現紅色方塊(第六個,即最後一個方塊),則代表此處讀取吃力,馬上就要產生壞道;
如果出現問號?,則表示此處讀取錯誤,有嚴重物理壞道,無法修復。
注1:有些讀寫速度奇慢的硬碟如果用MHDD的F4 SCAN掃描並把EraseWAITS打開就可以看到,要麼均勻分布著很多W,要麼就是遍布著很多五顏六色的方塊,這說明這類硬碟之所以讀寫速度奇慢,就是因為大量的碟片扇區有瑕疵,造成讀寫每個扇區都會耗費較長的時間,綜合到一起就導致了整個硬碟讀寫速度奇慢。
注2:老型號硬碟(2、3G以下)由於性能較低、速度較慢,因此在F4 SCAN檢測時很少出現第一個方塊,而出現第二和第三個方塊,甚至會出現第四個方塊(綠色方塊),這種情況是由於老硬碟讀寫速度慢引起的,並不說明那些扇區讀寫異常。
在掃描時使用箭頭鍵可以靈活地控制掃描的進程,很象VCD播放機:↑快進2%;↓後退2%;←後退0.1%;→快進0.1%。靈活運用箭頭鍵,可以對不穩定、壞道頑固的區段進行反復掃描和修復;
不要將MHDD放在您要測試硬碟上運行。
所有對硬碟的操作要完全獨占埠執行,不需要任何BIOS支持,也不需要使用任何中斷!所有的事情都是直接完成的。所以不管被檢的硬碟測驅動器上安裝的是何種OS對MHDD效果都是一樣的。她能夠獨立地訪問硬碟驅動上包括從第一個扇區到最後一個扇區的所有扇區而不論上面有任何信息。
不要嘗試在CD上其它防寫的設備上運行MHDD。
第一步。
在選擇硬碟驅動器(命令是SHIFT+F3)以後 我們進入命令行狀態[ mhdd > ] 。
在MHDD時是沒有"菜單"可供選擇的,所有信息都通過指令輸入。
通過組合鍵可以簡單自動輸入命令。
屏幕上方從這些命令上面一點的地方閃著的提示可以知道。
左邊是狀態寄存器,這里顯示的是硬碟的狀態。
最重要的位:
BUSY - 硬碟忙且對指令不反應,
WRFT - 寫入失敗,
DREQ - 硬碟需要和主機(PC)交換數據,
ERR - 上一步的操作結果有錯誤。
當這個閃亮指示閃起來, 注意屏幕的右上角,錯誤類型型顯示在那裡。
AMNF - 地址標志沒找到,
T0NF - 0磁軌沒找到,
ABRT - 指令被中止,
IDNF - 扇區ID沒找到,
UNCR - 不可糾正的錯誤。
在這兩個區域的正中間,有一塊空的地方。如果硬碟被密碼加鎖了,這里會出現一個加亮的「PWD」字樣。如果使用了HPA功能修改過容量,那麼這里會出現加亮的「HPA」字樣。
這些加亮的提示下面都有下劃線,是一行的硬碟參數。左邊顯示的是硬碟的當前參數,當掃描時右邊顯示的是當前的磁頭位置。
在使用(SCAN)命令開始磁碟表面檢測時,右邊會顯示出一個窗口。
在這個窗口第一行顯示的是當前磁碟表面檢測的工作速度,最後會顯示出兩個百分數值。
第一個百分值顯示當前測試完成的百分比,而第二個百分值顯示磁頭從0 柱面到最後一個
柱面剩餘的百分比。
在表面測試期間,在LBA 測試方式下,屏幕顯示的一個塊表示實際的255個扇區,而在測試在CHS模式下,表示是是硬碟參數中的扇區數HDD (通常它的值是63) 。
黑色塊 - 表示讀取這個塊代表的扇區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即讀取速度慢。如果出色顏色塊,那就意味著硬碟沒有分配它的工作間隔時間。顏色塊顯示表面的一個不正常情況(但仍然不算是"壞區" 。
紅顏色- 標志著這個位置已經差不多要變成壞區了。
一切比"?" 更低級的是表面故障或錯誤(壞區) 。如果在測試期間出現了這些標志,就表示硬碟表面有物理缺陷了。
這種情況需要引起注意,那些舊硬碟工作慢也許就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
所以,如果你檢測那些舊硬碟(2-3G以下的),綠色塊是正常的。
命令行可用的指令說明:
=====================================================================
exit S 退出程序
id S 檢測驅動器
scan S 磁碟表面掃描
Log = mhdd.log 掃描過程記錄保存到mhdd.log
[Remap: On/Off] 重新分配備用塊來替換壞塊.
從2.8版開始支持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R」鍵很方便地Reset硬碟,這在檢測硬碟過程中意外掛起時很有用。這也提供了嘗試刻錄那些讀取困難或已經損壞的扇區的可能。ERASE WAITS命令用在IBM硬碟的壞區時是非常方便的。 因為它具有數據毀滅的效果 , 所以要小心使用。
aerase S 逐扇區清空一個硬碟,不過非常緩慢。
hpa S 保留區域,用於減少硬碟容量。
rhpa S 顯示工廠設定的 HPA (即顯示硬碟的真實容量).
cls S 清屏
pwd S 設置密碼對硬碟加鎖
unlock S 解除硬碟驅動器的密碼保護
dispwd S 取消驅動器的加鎖密碼。在解除之前,需要先使用UNLOCK命令先解開密碼保護。
rpm S 硬碟主軸電機的轉速(轉/分鍾).
ff S 將映像文件寫回磁碟(最大支持2GB)
nhpa S 還原硬碟的全部容量
aam S 自動調節硬碟的噪音.
tof S 從硬碟上創建磁碟映像文件(最大支持2GB)
init S 初始化硬碟驅動器
fdisk S 在當前驅動器上創建一個卷(只有一個分區)
smart S 只輸入"smart"命令不帶參數顯示這個命令的聯機幫助
port S 選擇驅動器
stop S 停止
i S 驅動器自檢、初始化
cx S 尋道檢測直到按鍵結束
erase S 清空硬碟驅動器的數據
ibme B IBM硬碟的瀏覽器。 可以列出IBM硬碟的缺陷列表
fujlst B FUJITSU硬碟的瀏覽器。 可以列出FUJITSU硬碟的缺陷列表。
工作環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MHDD放在需要檢測及修復的硬碟上,另外,MHDD也無法在打開了防寫的軟盤、硬碟及光碟上正常工作。
運行MHDD後,MHDD首先同樣要檢測系統中的所有硬碟並給出連接圖示。我們隨時可以按「shift+F3」鍵重新掃描硬碟連接狀態。
選擇需要處理的硬碟後,就進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為狀態行,主要是顯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碟(或硬碟某個扇區)或軟體的當前狀態。在狀態行下面,是當前硬碟的磁頭、柱面、扇區等參數。再往下則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將mhdd所認到的壞道分為三類:1維修進程中綠色圖標以下的;(少量綠色圖標也可修復)
2維修進程中綠色圖標和紅色圖標;
3維修進程中的繁體字元、W、以及少量?號
scan命令:用於磁碟表面介質掃描與修復。MHDD將從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取代新發現的壞扇區,並將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G-list表。所以硬碟總容量不會減少。這種修復方式是基於硬體底層的方法。MHDD並不是通過主板的BIOS來控制硬碟,而是直接讀取硬碟的所有物理扇區。
運行scan命令後,MHDD首先會報告當前硬碟的型號、串號、固件版本、支持的數據傳輸模式等參數(運行其它命令同樣如此),然後進入scan狀態。
在掃描硬碟在前,我們還必須設置掃描配置。主要選項有掃描定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結束的柱面或扇區、超時時限、清零時限、及是否重復掃描/修復。為了達到修復效果,建議打開remap(壞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復掃描/修復)及 Erase WAITs等選項。設置完成後按「F4」就可開始磁碟掃描。
掃描時,在屏幕的右側將顯示磁碟表面各種狀態的數量統計。「?」上面的灰度塊表示磁碟表面狀態正常,而彩色塊表示此處的磁碟有潛在不穩定因素,尤其是紅色塊,則很容易轉化我物理壞道。而「?」以下的狀態表示此處的磁碟介質有損壞或有壞道。
以上只是對一些壞道較少的硬碟的處理,此方法修復范圍:(西捷、富士通、IBM、昆騰、邁拓、西數、IBM筆記本硬碟)
修復成功率(1類壞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3百分之零)
同樣,先按SHIFT+F3掃描硬碟連接並選擇,按F4鍵,先用一般模式掃一遍,再用高級模式掃一變,具體方法是選擇LBA模式,remap項OFF,Loop the test/repair項OFF,其餘項ON,選擇完畢CTRL+ENTER執行掃描,
掃描完畢,執行上面操作,選CHS模式,Loop the test/repair項OFF,Erase WAITs項OFF,其餘項選ON,選擇完畢,執行掃描,OK!!!大家切記不要直接用高級模式進行掃描,有些朋友為了急於求成,就直接用高級
模式對硬碟進行操作,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如果直接用高級模式掃的話,一次好不了的話,那麼MHDD對其就無可奈何了,要麼認不到硬碟,要麼壞道無法修復)
修復成功率(1類壞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類壞道百分之七十,3類壞道百分之十)
下面這個方法,沒耐心的朋友就不必看了。同上,先按SHIFT+F3掃描硬碟連接並選擇,按F4鍵,先用一般模式掃十遍以上,再用高級模式掃一變,具體方法在一般模式下將Loop the test/repair項選ON,執行掃描
掃描至少10遍以後,ESC退出,重復操作,選擇高級模式執行掃描,OK!!!
修復成功率(1類壞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類壞道百分之八十,3類壞道百分之六十)
以上方法對?號和W壞道的修復好象還不是太完美,現在我們利用MHDD的一些命令進行輔助和配合,IBM、富士通、西數這些可以查看硬碟缺陷的,最好先執行IBME、FUJLST等命令,然後執行一般模式掃描,掃描到
W或者?這些難以修復的壞道時按ESC退出,用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進行壞道標記,反復操作,壞道多的話可以標記壞扇區段,標記完以後執行高級模式掃描。還有就是修改硬碟容量法,你比如說,IBM的低格程序
中就有一項可以改硬碟容量,會低格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里,大家先把硬碟容量改為最小(這里的最小不是0M或者1M,而是硬碟總容量的整百M位,比如10G就改為100M,20G就改為200M),然後在用MHDD進行掃描修復
然後用MHDD的rhpa和nhpa恢復實際容量再進行掃描,完了再改為硬碟容量的一半,繼續掃描,恢復容量掃描,最後把硬碟改為原始大小進行高級掃描一遍OK~!!!而且MHDD和很多修復軟體可以配合使用,效果相當不錯
你比如HDDREG,HDDL,HDDSPEED都可以很好的和MHDD配合用。還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研究。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區進行清零處理,不過速度會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別顯示及恢復硬碟的全部真實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換硬碟的性能及噪音狀態,有127級(0~126)狀態可供設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過此時硬碟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碟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術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檢測硬碟轉速,不過有些硬碟不支持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強行為硬碟的一些扇區加上壞扇區標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別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碟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給硬碟加解鎖,這種硬碟加入密碼的方式很奇特,不過千萬不要忘記了密碼(如果真的忘了或者解不了你可以用HDLOCK這個硬碟鎖把硬碟再鎖一次,然後用它自帶的UNLOCK和DISPWD解密,死馬當活馬醫唄)
㈨ 我的硬碟有問題嗎
根據提示正確判斷 硬碟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
在PC電腦中,硬碟出現故障的機率並不大,一塊正常使用中的硬碟,如果不受到病毒的嚴重破壞,使用五、六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有些時候,由於使用不當,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嚴重時還會將硬碟的電路板燒壞。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故障都是由於硬體設備引起的,與其它的配件產品一樣,硬碟在出現問題後,我們要按照先軟後硬碟的步驟進行排除,徹底找到故障的根源。由於硬碟的特殊性(PC電腦中唯一的存儲設備),因此我們平時要做好數據備份的好習慣,一旦硬碟出現毀滅性故障不可修復時,我們的重要數據不至於丟失。
由於系統在啟動時,要激活硬碟上的啟動區,並載入硬碟的上的數據,因此如果找不到硬碟或硬碟的啟動區被破壞,系統是無法正常啟動的。因此,硬碟出現故障後,表現相當的直觀,我們可以從電腦的提示中,找到問題的所在。
一、開機會出現HARD DISK FAILURE的錯誤提示。如果有時開機後檢測硬碟失敗,並出現:「HARD DISK FAILURE」,而有時則能檢測通過正常啟動,並且在檢測失敗後有時在BIOS中能用AUTO DETECT重新設置,有時AUTODETECT又找不到硬碟。 這重情況一般是由於硬碟的供電不足或是IDE數據線損壞或硬碟上的IDE介面出現問題所導致的,一般表現為硬碟的電源供電介面或數據線介面松動所致,這里請按以下順序檢查:檢查硬碟線是否松動;換一根好的硬碟線試試。 把硬碟換到其他機器上試試, 換一塊主板--確認IDE口沒問題。 也有可能是電源導致的問題,換一個質量好一些的電源。認真檢查硬碟的PCB,如果PCB板有燒壞的痕跡,就得請盡快送修。
如果主板檢測到了硬碟的話,請先確認一下檢測到的硬碟的容量和其他的參數是否和實際的硬碟參數是相同的。若檢測到的硬碟容量和實際的不同,說明系統一定出現故障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是硬碟、主板、甚至是硬碟數據線。可以用替換法加以確認。
總之一旦在自檢時出現「HARD DISK FAILURE」之類的提示,請迅速用替換法,確定硬碟是否有故障。如果懷疑硬碟出現物理故障,則需要維修或者更換硬碟。
二、開機會出現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的錯誤提示。這種故障叫做調進操作系統錯誤,這類故障是在讀取分區引導區(BOOT區)出錯時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區表指示的分區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確。比如由於誤操作而把分區表項的起始扇區號(在第三位元組)由1改為0,因而INT 13H讀盤失敗後,即報此錯;二是分區引導扇區所在磁軌的磁軌標志和扇區ID損壞,找不到指定扇區;三是驅動器讀電路故障。
如果出現這類的提示,則證明故障的根本原因出現在故障上,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低格工具,對硬碟進行重新分區,看看能不能解決問題。另外,如果是硬碟的讀電路故障所引起的,那麼就只能盡快送修了。
三、BIOS設置和安裝問題。如果BIOS里硬碟參數設置不對,自檢不會通過,硬碟是無法正常使用的。首先檢查BIOS里硬碟參數的設置,一般來說,486以後的計算機都會有自動檢測硬碟型號的功能,進入BIOS里,找到IDE HDD AUTO DETECTION一項後,會自動檢測到硬碟型號。
如果您的硬碟大於528MB,請注意,在BIOS里設置時,將它的模式設為「LBA」,在Pentium以後的計算機里,默認的硬碟模式是「LBA」。如果設置為其他的模式,在讀寫硬碟時會出現錯誤,甚至會導致硬碟數據丟失。安裝時常見的故障,可能是因為IDE電纜線接觸不良或者也可能是電纜介面接反了。如果信號電腦接反,你會發現,機箱上的硬碟指示燈長亮。
四、系統找不到SATA硬碟。這種故障比較常見的是在新裝機後安裝系統的時候,出現找不到硬碟的提示。大家知道,由於SATA硬碟的主機在安裝系統時,需要首先安排SATA驅動程序,所以我們只能通過軟碟機啟動後安裝完SATA驅動程序,才能夠正常的使用SATA硬碟,而目前大部分用戶不會再去購買軟碟機。其實現在大部分的主板在安裝SATA硬碟後是不需要從驅動啟動後安裝SATA驅動程度的。這里我們只要進入主板的BIOS設置當中,將軟碟機關閉,即可以像使用PATA硬碟一樣使用你的SATA串口硬碟。
五、系統出現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提示。前面談到現在硬碟都採取了多項容錯技術,其中應用最普遍的是S.M.A.R.T技術。如果屏幕顯示「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然後是警告:「Immediately back-up your date and replase your hard disk drive. A failure mauy be immnent.」此時,須按F1才能繼續, 這是S.M.A.R.T技術診測到你的硬碟可能出現了故障或不穩定情況,警告你需要立即備份數據並更換硬碟。出現這種提示後,除了更換新盤外,沒其他解決方法。
六、開機會系統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錯誤。這種提示的是指無效的驅動器號。如果一個分區或邏輯驅動器在分區表裡的相應表項已不存在,那麼對於操作系統來說,該分區或邏輯驅動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這種故障問題一般出現在分區表。修復這類故障,最簡單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區表的備份。例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這項功能。如果你之前沒有對分區表進行備份,那麼只能利用低格工具,對硬碟重新分區,劃分新的分區表後,才能夠正常使用。
七、開機會顯示「Starting Windows…〃 然後死機。一般來說,這是由於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執行文件本身已經損壞,使得系統在執行到此文件是死機。這個故障非常簡單,但因為沒有什麼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做出誤判。當出現這種現象,並且確信系統本身是完好的時,可以去掉這兩個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現以上信息時,快速按下F8鍵,然後選擇單步執行,找出已經損壞的文件即可。
八、C�drive failure硬碟C驅動失敗。RUN SETUP UTTLITY(運行設置功能)Press to Resume(按鍵重新開始):這種故障一般是因為硬碟的類型設置參數與格式化時所用的參數不符。由於IDE硬碟的設置參數是邏輯參數,所以這種情況多數是由軟盤啟動後,C盤也能夠正常讀寫,只是不能啟動。
九、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統盤或磁碟錯誤,重新換盤後按任意鍵)。DOS引導區中的引導程序執行後發現錯誤,報此信息。可能導致該錯誤的原因有:硬碟根目錄區第一扇區地址出界(在540MB之後),讀盤出錯。這類故障大多為軟體故障,如果BPB表損壞,即用軟盤啟動後,硬碟不能正常讀寫,可以用NDD修復;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簡單的SYS C:傳送系統就可引導。
十、 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 調進操作系統錯誤。這類故障是在讀取分區引導區(BOOT)出錯時提示的,其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分區表指示的分區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確。例如,由於誤操作而把分區表項的起始扇區號(在第三位元組)由1改為0,因而INT 13H讀盤失敗後,即報此錯;二是分區引導扇區所在磁軌的磁軌標志和扇區ID損壞,找不到指定扇區;三是驅動器讀電路故障。
十一、由聲音判斷硬碟的機械故障。若沒有檢測到硬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硬碟了,硬碟只要一加電,就在不停的運轉著, 而且每分鍾都是五千轉以上的速度,這些機械結構難免要出現故障。可以在CMOS中檢測硬碟的時候,聽一下硬碟發出的聲音,如 果聲音是:「噠…噠…噠……」然後就恢復了平靜,就有比較大的把握 判斷硬碟大概沒有問題;如果聲音是「噠…噠…噠……」,然後又是連 續幾次發出「咔噠…咔噠」的聲響的話,有很大的可能是硬碟出問題了。最壞的情況是自檢時硬碟出現「達、達、達」之類的周期性噪音,則表明硬碟的機械控制部分或傳動臂有問題,或者碟片有嚴重損傷。 為了進一步判斷,您可以將硬碟拆下來,接在其他的電腦上,然 後進入到CMOS中檢測一下,如果也是檢測不到的話,那就可以斷定, 真的是硬碟問題了。
十二、超頻後硬碟出錯。超頻後出現「硬碟讀寫失敗」,這很可能就是硬碟的毛病。很多硬碟在高外頻下工作會有一些問題,輕則無法啟動,重則數據丟失,你可以試試將其降為MODE 3,並盡量縮短硬碟排線的長度。100M的採用非同步匯流排,即對PCI來說是三分頻(33M),因此對硬碟並沒有特殊要求, 。對於非非同步匯流排而言,極限外頻大約在92M(即PCI速度在46M),在此條件下幾乎所有硬碟都無法承受。
十三、硬碟電路板或晶元燒毀。硬碟一旦由於電源反接等原因,將造成損壞(BIOS已不認),硬碟的電路板肯定燒毀了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傷及盤體,只要能找到相同型號的電路板更換(運氣好的話只需更換電路板上的某個元件),硬碟修復的可能性應在80%以上,一般修復後數據都還在。若無法修復,盤上數據又確實寶貴,可以找專業人士將硬碟拆開,取出碟片,只要盤體無損傷,大部分數據可用專門的讀盤機將內容讀出。硬碟電路板燒毀,屬於電腦配件的「非正常損壞」, 無論什麼原因都不屬於保修范圍,只有自認倒霉。
十四、電源管理設置問題。有時候電腦會出現,硬碟忽然停轉 我的硬碟有時會無故「嘟」一聲停了,然後又立即啟動,可以明顯聽到硬馬達起動的聲音。 如果硬碟沒有別的毛病話,那應該是BIOS設置的問題,請檢查BIOS設置中,「power management」中的「 HDD PowerDown」項,將其Disable掉。
在BIOS中Power Manager Setup 選項中曾改過東西,進入CMOS中發現 Power Management Setup 中的Power Management被設置成MAX Saving(硬碟在1分鍾內無數如就進入Power Down供電停止狀態),這表示有時當讀寫命令傳輸時,有時硬碟已處於停止狀態,需要重新「啟動」進入工作狀態,所以硬碟表現為時快時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