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串列ATA的縮寫,目前能夠見到的有SATA-1和SATA-2兩種標准,對應的傳輸速度分別是150MB/s和300MB/s。SATA主要用於已經取代遇到瓶頸的PATA介面技術。從速度這一點上,SATA在傳輸方式上SATA也比PATA先進,已經遠遠把PATA硬碟甩到了後面。其次,從數據傳輸角度來看,SATA比PATA抗干擾能力更強。
SATA-1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其最大數據傳輸率為150MBps,信號線最長1米。SATA一般採用點對點的連接方式,即一頭連接主板上的SATA介面,另一頭直接連硬碟,沒有其他設備可以共享這條數據線,而並行ATA允許這種情況(每條數據線可以連接1-2個設備),因此也就無需像並行ATA硬碟那樣設置主盤和從盤。
另外,SATA所具備的熱插撥功能是PATA所不能比的,利用這一功能可以更加方便的組建磁碟陣列。串口的數據線由於只採用了四針結構,因此相比較起並口安裝起來更加便捷,更有利於縮減機箱內的線纜,有利散熱。
SCSI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種專門為小型計算機系統設計的存儲單元介面模式,可以對計算機中的多個設備進行動態分工操作,對於系統同時要求的多個任務可以靈活機動的適當分配,動態完成。
SCSI規范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第六代技術了,從剛創建時候的SCSI(8bit)、Wide SCSI(8bit)、Ultra Wide SCSI(8bit/16bit)、Ultra Wide SCSI 2(16bit)、Ultra 160 SCSI(16bit)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從1.2MB/s到現在的320MB/s有了質的飛躍。目前的主流SCSI硬碟都採用了Ultra 320 SCSI介面,能提供320MB/s的介面傳輸速度。
SCSI硬碟也有專門支持熱拔插技術的SCA2介面(80-pin),與SCSI背板配合使用,就可以輕松實現硬碟的熱拔插。目前在工作組和部門級伺服器中,熱插拔功能幾乎是必備的。
經驗總結:
由於SCSI具有CPU佔用率低,多任務並發操作效率高,連接設備多,連接距離長等優點,對於大多數的伺服器應用,建議採用SCSI硬碟,並採用最新的Ultra320 SCSI控制器;SATA硬碟也具備熱插拔能力,並且可以在介面上具備很好的可伸縮性,如在機架式伺服器中使用SCSI-SATA、FC-SATA轉換介面,以及SATA埠位增器( Port Multiplier),使其具有比SCSI更好的靈活性。對於低端的小型伺服器應用,可以採用最新的SATA硬碟和控制器。
確定了硬碟的介面和類型後,就要重點考察上面提到的影響硬碟性能的技術指標,根據轉速、單碟容量、平均尋道時間、緩存等因素,並結合資金預算,選定性價比最合適的硬碟方案。
⑵ 電腦硬碟幾種介面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出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主板上的Serial-ATA介面
串口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
⑶ 電腦硬碟介面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SAS和光纖通道五種,
⑷ 電腦硬碟插在哪個口
隨便接哪個口都行。一般SATA1
⑸ 電腦的硬碟介面分別有哪幾種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
1.
區別
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處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
常見的2.5英寸ide硬碟介面
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scsi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
scsi介面
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ta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
sata硬碟介面
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串口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目前最新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sataii介面sata
ii是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特徵是外部傳輸率從sata的1.5gbps(150mb/sec)進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還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隊列)、埠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錯啟動(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術特徵。單純的外部傳輸率達到3gbps並不是真正的sata
ii。
sata
ii的關鍵技術就是3gbps的外部傳輸率和ncq技術。ncq技術可以對硬碟的指令執行順序進行優化,避免像傳統硬碟那樣機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後順序移動磁頭讀寫硬碟的不同位置,與此相反,它會在接收命令後對其進行排序,排序後的磁頭將以高效率的順序進行定址,從而避免磁頭反復移動帶來的損耗,延長硬碟壽命。另外並非所有的sata硬碟都可以使用ncq技術,除了硬碟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晶元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術不支持fat文件系統,只支持ntfs文件系統。
由於sata設備市場比較混亂,不少sata設備提供商在市場宣傳中濫用「sata
ii」的現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號稱「sata
ii」的硬碟卻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碟卻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導的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ta國際組織,原sata工作組)又宣布了sata
2.5規范,收錄了原先sata
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從3gbps和ncq到交錯啟動(staggered
spin-up)、熱插拔(hot
plug)、埠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以及比較新的esata(external
sata,外置式sata介面)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採用較早的僅支持1.5gbps的南橋晶元(例如via
vt8237和nvidia
nforce2
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
ii硬碟時,可能會出現找不到硬碟或藍屏的情況。不過大部分硬碟廠商都在硬碟上設置了一個速度選擇跳線,以便強制選擇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數硬碟廠商則是通過相應的工具軟體來設置),只要把硬碟強制設置為1.5gbps,sata
ii硬碟照樣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
sata硬碟在設置raid模式時,一般都需要安裝主板晶元組廠商所提供的驅動,但也有少數較老的sata
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補丁的某些版本的windows
xp系統里不需要載入驅動就可以組建raid。
⑹ 電腦系統里怎樣查找硬碟介面
電腦硬碟主要有IDE以及SATA兩種介面類型,其中以前的舊電腦一般都是IDE硬碟介面,該介面由於傳輸速度慢,如今早已被淘汰,現在的新電腦都是SATA硬碟介面,不過在一些老爺機上還可以看到IDE介面。由於介面的限制,對於這種老電腦,如今已經沒有必要升級硬碟了。 目前硬碟介面均採用SATA介面,SATA介面有分為SATA2.0以及SATA3.0,其中SATA2.0最大傳輸速度為300M/s,而SATA3.0最大傳輸速率為600M/s。如今固態硬碟均採用的是SATA3.0介面,而普通的機械硬碟很多也開始全面採用SATA3.0介面,只要部分容量較小,價格比較低的機械硬碟還是用的SATA2.0介面。 看硬碟介面類型的方法: 查看硬碟介面其實非常簡單,尤其是IDE介面和SATA介面有很大的區別,對於台式電腦,可以直接打開電腦主機,查看硬碟介面,就知道硬碟類型
⑺ 怎麼查看電腦硬碟介面類型
查看電腦硬碟介面類型可以藉助魯大師軟體或者其他的驅動軟體程序檢測電腦硬碟的介面。
以魯大師為例:
1、在魯大師官網點擊「立即下載」下載魯大師電腦版程序,並按照提示安裝程序。
⑻ 電腦硬碟有幾種 介面有幾種
硬碟介面常用的分為五種
1、SATA 介面硬碟:
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列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S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SAS是最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提供與串列ATA硬碟的兼容性。
⑼ 電腦硬碟連接線怎麼接
1、硬碟的背面會血有硬碟的存儲容量以及電壓,功率,轉速等基本信息;
2、購買的硬碟裡面會有硬碟、對接線跟螺絲釘;
3、在硬碟的上方會有兩個SATA介面,大介面是連接電腦電源的,小介面是主板跟硬碟連接的;
4、找到電腦上面的硬碟托架,把硬碟放到裡面並用螺絲固定好;
5、打開電腦機箱,順著電源線,找到這個大頭的SATA介面;
6、然後將介面對准硬碟上大口的介面插入。再將對接線的一頭插入小口的插口;
7、將對接線的另一頭穿過去,插到硬碟上的小口上。這樣硬碟就安裝完成了。
⑽ 我想問一下,就是,筆記本電腦,硬碟的那個介面,應該塞到哪裡
從圖中觀察發現,您排線都裝反了。
白色箭頭所指有個摺痕,那麼這個位置肯定要按原來斜的樣子折一下的。然後白框位置的排線頭接到綠色箭頭所指的介面上。然後紅色框位置的排線頭接到紅色箭頭所指的原白色框那邊的接頭里。最終效果就像藍色線條那樣正正好接到兩個介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