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文件 > 電腦硬碟使用知識

電腦硬碟使用知識

發布時間:2022-05-03 19:41:32

❶ 電腦中的硬碟是干什麼用的

電腦中的硬碟是用來存儲操作系統、文件、資料、軟體等的存儲介質。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磁頭復位節能技術:通過在閑時對磁頭的復位來節能。
多磁頭技術:通過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個磁頭同時的讀或寫來為硬碟提速,或同時在多碟片同時利用磁頭來讀或寫來為磁碟提速,多用於伺服器和資料庫中心。

❷ 電腦硬碟小知識

硬碟的幾個技術指標
1 主軸轉速
轉速是影響硬碟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鍾轉數)和7200rpm的硬碟。現在7200rpm的高速硬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考慮到硬碟在整個系統中速度是比較落後的,而高低速硬碟性能差距比較明顯,因此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高速硬碟。
2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從得到指令到尋找到數據所在磁軌的時間,它描述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這一定位時間被稱為"平均尋道時間",目前主流硬碟一般在8.5~9ms。
3數據傳輸率
外部傳輸率指的是從硬碟緩存中向外輸出數據的速度,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硬碟採用的是ATA/100,它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即為100MB/s。內部傳輸率指的是硬碟從碟片上讀寫數據的速度,現在主流硬碟的內部傳輸率一般都在20MB/s到50MB/s之間。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要小於外部數據傳輸率,因此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高低才是衡量一塊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一般說來,在硬碟的轉速相同的情況下,單碟容量越大則其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就越高;在單碟容量相同時,轉速越高的硬碟其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就越高。
4介面方式
現在常用的硬碟基本都採用的是IDE或SCSI的介面方式。目前SCSI硬碟介面有三種,分別是50針、68針和80針。個人PC的硬碟介面一般均為IDE介面,根據速度的不同分為ATA/33/66/100,最新的硬碟介面是ATA/133,如金鑽七代硬碟即支持ATA /133規格。
5高速緩存
硬碟高速緩存的作用類似於CPU中的一、二級高速緩存,主要用來緩解速度差和實現數據預存取等作用,它的大小與命中率密切相關。目前市面上的主流IDE硬碟一般分為512KB和2MB兩種,7200rpm硬碟無一例外地採用了2MB以上的緩存,西部數據最新的硬碟甚至達到了8MB!鑒於高速緩存對於硬碟性能的影響,目前5400rpm的硬碟也採用了2MB的緩存。
6單碟容量
即每張碟片的最大容量。這是反映硬碟綜合性能指標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一方面,較大的單碟容量有著更大的數據存儲密度,這樣的話,在磁碟轉速和磁頭的操作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在單位的時間內能夠存取到更多的數據量,一句話來說,就是能夠提高磁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而另一方面,因為目前3.5英寸硬碟受到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最大也只能同時容納5張碟片,單碟容量的增加能夠使硬碟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控製成本。單碟容量如此重要,使得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硬碟先進與否的標志。
三 硬碟的故障維修
1 硬碟壞道的維修
Scandisk磁碟掃描程序是解決硬碟邏輯壞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們常見的Format命令不能對任何硬碟壞道起到修補作用,這點大家需明白。如果硬碟出現了壞道,我們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在"我的電腦"中選中要處理的硬碟盤符,選擇其"屬性",在出現的"工具"按鈕中選擇"查錯狀態",點擊"開始檢查",再在"掃描類型"中選"全面檢查",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然後"開始"即可,它將對硬碟盤面做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做自動修正。其次,在DOS狀態下,硬碟有壞道,計算機在啟動時一般會自動運行Scandisk進行掃描,並將壞簇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當然,如果系統在啟動時不進行磁碟掃描或已不能進入Windows系統,我們也可用軟盤或光碟啟動盤啟動電腦後,在相應的盤符下,如"A:"下運行Scandisk *:(註:*為要掃描的硬碟盤符),回車後來對相應需要掃描修復的硬碟分區進行修理。
其它的如諾頓工具箱中的NDD"磁碟醫生"及Pctools等相關工具對硬碟進行掃描也是修復硬碟壞道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用法很簡單,許多報刊上也有介紹(這里我就不多講了)。
如果硬碟上出現了無法修復的壞簇或物理壞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碟軟體將這些壞道單獨分為一個區並隱藏起來,這樣可令你的硬碟延長使用壽命。
如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軌損壞,硬碟無法使用"或用磁碟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碟?.?扇區出現紅色"B"。硬碟0扇區損壞,是大家比較頭痛的故障,一般人往往將出現這樣故障的硬碟作報廢處理。其實合理運用一些磁碟軟體,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掉,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這樣的軟體如Pctools9.0和NU8等。
如果以上各招都不見效,那麼就得使用主板自帶的硬碟低格程序或硬碟廠家隨盤贈送的低格程序如DM、LFormat等對硬碟全盤進行低級格式化處理了,它可對硬碟的一些壞道進行重新整理排除。
四 硬碟的日常保養
1 硬碟在工作時不能突然關機
當硬碟開始工作時,一般都處於高速旋轉之中,如果我們中途突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碟,因此要避免突然關機。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麵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在其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碟讀寫結束後方可關閉計算機的電源開關。
2 防止灰塵進入
灰塵對硬碟的損害是非常大的,這是因為在灰塵嚴重的環境下,硬碟很容易吸引空氣中的灰塵顆粒,使其長期積累在硬碟的內部電路元器件上,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熱量散發,使得電路元器件的溫度上升,產生漏電或燒壞元件。
另外灰塵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蝕硬碟內部的電子線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灰塵體積雖小,但對硬碟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潮濕度和含塵量。切記:一般計算機用戶不能自行拆開硬碟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進入硬碟內,在磁頭進行讀、寫操作時劃傷碟片或磁頭。
3 要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
溫度對硬碟的壽命也是有影響的。硬碟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熱量,使用中存在散熱問題。溫度以20~2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晶體振盪器的時鍾主頻發生改變。溫度還會造成硬碟電路元器件失靈,磁介質也會因熱脹效應而造成記錄錯誤。溫度過低,空氣中的水分會被凝結在集成電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濕度過高時,電子元器件表面可能會吸附一層水膜,氧化、腐蝕電子線路,以致接觸不良,甚至短路,還會使磁介質的磁力發生變化,造成數據的讀寫錯誤;濕度過低,容易積累大量的因機器轉動而產生的靜電荷,從而燒壞CMOS電路,吸附灰塵而損壞磁頭、劃傷磁碟片。另外,盡量不要使硬碟靠近強磁場,如音箱、喇叭、電機、電台、手機等,以免硬碟所記錄的數據因磁化而損壞。
4 定期整理硬碟上的信息
5 用手拿硬碟時要小心
6 在工作中不能移動硬碟
當硬碟處於讀寫狀態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可能造成磁頭與碟片的撞擊,導致損壞。所以不要搬動運行中的微機。在硬碟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碟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
五 硬碟的幾種格式
根據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統來看,常用的分區格式有四種,分別是FAT16、FAT32、NTFS和Linux。資格最老的當然就是FAT16啦,這是MS-DOS和最早期的Windows 95操作系統中最常見的磁碟分區格式。它採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而且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和獲得操作系統支持最多的一種磁碟分區格式,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支持這一種格式,從DOS、Windows 95、到現在的Windows 2000,甚至火爆一時的Linux都支持這種分區格式。但是它不支持長文件名,受到8+3,即8個字元的文件名加上3個字元擴展名的限制。單個分區的最大尺寸為2GB,單個硬碟的最大容量一般不能超過8GB。微軟後來在Windows 97中添加了一種全新的磁碟分區格式,就是FAT32。它採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增強了磁碟管理能力,突破了FAT16對每一個分區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單個硬碟的支持達到了2TB,(1TB= 1024 GB)而且支持長文件名。但是由於DOS不支持FAT32,所以採用這種分區格式後將不能使用純DOS。隨著windows 2000的流行,NTFS文件格式也流行起來了。它的優點是安全性和穩定性極其出色,在使用中不易產生文件碎片。NTFS自動記錄與文件的變動操作,具有文件修復能力,不需要運行磁碟碎片整理等磁碟工具。系統不易崩潰,出現錯誤能迅速修復。優良的性能也帶來了弊端,就是兼容性極差,目前只有NT(包括win2000)系列家族支持它。Linux是目前最前衛的操作系統,它的磁碟分區格式與其他操作系統完全不同,共有兩種。一種是Linux Native主分區,一種是Linux Swap交換分區。這兩種分區格式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極佳,而且目前支持這一分區格式的操作系統只有Linux

❸ 電腦硬碟的使用常識

其實磁碟碎片應該稱為文件碎片,是因為文件被分散保存到整個磁碟的不同地方,而不是連續地保存在磁碟連續的簇中形成的。當應用程序所需的物理內存不足時,一般操作系統會在硬碟中產生臨時交換文件,用該文件所佔用的硬碟空間虛擬內存。虛擬內存管理程序會對硬碟頻繁讀寫,產生大量的碎片,這是產生硬碟碎片的主要原因。
其他如IE瀏覽器瀏覽信息時生成的臨時文件或臨時文件目錄的設置也會造成系統中形成大量的碎片。文件碎片一般不會在系統中引起問題,但文件碎片過多會使系統在讀文件的時候來回尋找,引起系統性能下降,嚴重的還要縮短硬碟壽命。另外,過多的磁碟碎片還有可能導致存儲文件的丟失。 硬碟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為單位的,硬碟技術還在繼續向前發展,更大容量的硬碟還將不斷推出。
在購買硬碟之後,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操作系統當中硬碟的容量與官方標稱的容量不符,都要少於標稱容量,容量越大則這個差異越大。標稱40GB的硬碟,在操作系統中顯示只有38GB;80GB的硬碟只有75GB;而120GB的硬碟則只有114GB。這並不是廠商或經銷商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而是硬碟廠商對容量的計算方法和操作系統的計算方法有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
眾所周知,在計算機中是採用二進制,這樣造成在操作系統中對容量的計算是以每1024為一進制的,每1024位元組為1KB,每1024KB為1MB,每1024MB為1GB;而硬碟廠商在計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為一進制的,每1000位元組為1KB,每1000KB為1MB,每1000MB為1GB,這二者進制上的差異造成了硬碟容量「縮水」。
以120GB的硬碟為例:
廠商容量計算方法
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位元組
換算成操作系統計算方法
120,000,000,000位元組/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1796875MB=114GB。
同時在操作系統中,硬碟還必須分區和格式化,這樣系統還會在硬碟上佔用一些空間,提供給系統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統中顯示的硬碟容量和標稱容量會存在差異。

❹ 電腦硬碟知識是什麼

-- 硬碟知識
硬碟做為計算機的外存儲器,容量越做越大,但是其穩定性好像卻是越來越不如以前。到現在還有三、四百MB的IDE介面老硬碟在二手市場上銷售,並且用起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速度太慢。可新的大容量硬碟呢?速度是快了許多,就是三天兩頭的出毛病。

硬碟在使用過程中,由於硬碟的質量問題,供電不良,病毒破壞,高頻干擾等情況會出現如下的故障現象:

1.硬碟偶爾丟失數據

按理論上說,正常情況下硬碟是不應該丟失數據的。不過因為硬碟工作在高速狀態,周圍的電磁干擾隨時有可能造成硬碟在讀寫數據時發生錯誤。雖然有可能是0寫成了1或者是1被讀成了0,但是我們用戶在操作電腦時遇到的就是文件找不到或者文件被破壞無法正常打開,也就是數據丟失了。這也是我們的電腦剛才還好好的,重啟後就無法進入系統的原因,重裝系統就問題解決了。

不過,最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網路的迅速發展,病毒開始泛濫,也使我們的電腦變得越來越不安全。有些病毒專門針對某些文件進行破壞,因此如果某些文件丟失或打不開時,最好先查毒,確定自己的電腦是否感染了病毒,防止因為病毒造成的損失擴大。如果某一天早晨,當我們打開電腦時發現有些文件丟失時,最好不要大驚小怪,先對電腦徹底殺毒,同時對電腦的防病毒軟體及時進行升級。

2.硬碟不斷有壞道出現

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一是硬碟質量不好,控制晶元的時序錯誤,造成大面積壞道出現;二是硬碟的供電不正常,供電電壓偏低,造成讀盤時定位不準,表面上出現大面積的壞道。對於硬碟質量問題造成的壞道,如果在保修期內還好,可以找商家換一個新的。但是如果過了保修期的話就只能自認倒霉了,只能再買新的。

3.硬碟在BIOS中有時能找到,有時又找不到

造成這種故障的原因可能有:

1)主板的IDE控制器有問題;

2)硬碟的介面電路故障或者是硬碟的磁臂控制電路或磁頭有問題,無法正常讀取數據;

3)硬碟的供電電壓不穩,供電正常時就能找到硬碟,供電偏低時硬碟丟失;

4)主機超頻,造成硬碟的時鍾頻率過高,而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5)還有就是硬碟的數據線和硬碟介面有問題及硬碟的電源介面,接觸不良所致。

在這里暫不考慮硬碟的跳線錯誤,主從盤設置沖突等情況。

4.硬碟在BIOS中能夠找到,但是無法正常格式化和使用

這種情況一般是硬碟的介面通訊部分沒有問題,而硬碟的控制部分和數據讀寫部分有問題。如果硬碟讀寫時沒有異常的響聲,但是不能進行格式化,即使低格時也不斷的報錯,這種情況一般是硬碟的讀寫電路部分出了問題,讀寫數據的錯誤率太高所致。

5.硬碟在BIOS中能夠認到,但是卻不能啟動系統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有多種:

1)硬碟的0磁軌出現錯誤,無法正常讀取硬碟的分區信息;

2)硬碟的分區信息被破壞或被人為的加邏輯鎖所致;

3)硬碟的控制電路和讀寫電路錯誤,造成數據讀寫錯誤;

6.硬碟拷貝數據特別慢

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有好幾種:

1)硬碟的數據線使用錯誤,如支持DMA100的硬碟使用了DMA33的數據線,造成硬碟的數據傳輸明顯下降;

2)硬碟的數據線方向接錯,DMA66、100和133的硬碟數據線是有方向性的,如果接反了,也能正常讀寫,只是速度明顯下降,有時候慢得讓人無法忍受;

3)硬碟的DMA通道被關閉,沒有使用DMA數據傳輸方式,而使用傳統的數據塊傳輸方式,致使數據傳輸率大大下降;

4)硬碟的數據讀寫電路或介面電路,也有可能是主板的IDE介面電路出現問題,造成數據傳輸率降低;

5)再有就是硬碟的供電不足或供電電源中的紋波系統過大,這種情況主要是主機開關電源的功率不足或使用過久後濾波電容失容或漏電所致。

7.硬碟讀盤時有異響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都是硬碟的磁臂或磁頭出現硬體損壞造成的,如磁臂斷,磁頭脫落或變形錯位後,與硬碟的盤面接觸產生尖叫的異常響聲。出現這種情況多數都證明硬碟已經壽終正寢了。如果你的硬碟上有重要數據,最好找非常專業的數據恢復公司,使用特殊的設備來把數據讀出來,一般別指望硬碟有修復的可能。

8.硬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開機「咣咣」直響

這種情況有的硬碟是一開機就出現這種「咣咣」撞牆似的聲音直響,有的是硬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才出現。這種「咣咣」的聲音是硬碟的磁臂在移動時動作過大,定位異常,造成與外殼碰撞而發出的異響。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硬碟只能報廢,沒有修理價值。

9.操作系統提示認到了移動硬碟,但是無法正確安裝硬碟的驅動程序,無法使用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移動硬碟的耗電量大,需要+5V 700MA以上的電流,而一般主板的USB介面能夠提供的電流只有500MA,供電電流不足,無法正常驅動硬碟的電機工作,造成無法正確安裝移動硬碟的驅動。同時也會聽到移動硬碟連續不斷的「嘩嘩」的轉到聲,並不是正常硬碟轉到時「吱吱」聲。

以上幾種情況是目前硬碟經常出現的故障,我們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的硬碟有上述情況下時,如果在保修期內時,應該盡快把自己的數據進行備份,再把硬碟送經銷商處進行更換,因為通常經銷商是不負責數據備份的。

隨著硬碟容量和轉速的迅速增大,硬碟的數據也似乎越來越不保險了。七八年前一二百兆的小硬碟,雖說速度慢一點,但到現在還能用。現在的硬碟可說不準,有的硬碟剛買回家一個星期,就開始丟數據,有時整個硬碟的分區都沒了,你說怪不怪。最保險的方法,還是買一個刻錄機,隨時把自己寫的文章或下載的數據,編寫的程序代碼刻成光碟,就丟不了啦 說到數據恢復,我們就不能不提到硬碟的數據結構、文件的存儲原理,甚至操作系統的啟動流程,這些是你在恢復硬碟數據時不得不利用的基本知識。即使你不需要恢復數據,理解了這些知識(即使只是稍微多知道一些),對於你平時的電腦操作和應用也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就從硬碟的數據結構談起吧……
硬碟數據結構

初買來一塊硬碟,我們是沒有辦法使用的,你需要將它分區、格式化,然後再安裝上操作系統才可以使用。就拿我們一直沿用到現在的Win9x/Me系列來說,我們一般要將硬碟分成主引導扇區、操作系統引導扇區、FAT、DIR和Data等五部分(其中只有主引導扇區是唯一的,其它的隨你的分區數的增加而增加)。

主引導扇區
主引導扇區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扇區,包括硬碟主引導記錄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區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導記錄的作用就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以及確定哪個分區為引導分區,並在程序結束時把該分區的啟動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統引導扇區)調入內存加以執行。至於分區表,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為開始標志,以55AAH為結束標志,共64位元組,位於本扇區的最末端。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區程序(例如DOS
的Fdisk.exe)產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統可能這個扇區是不盡相同。如果你有這個意向也可以自己去編寫一個,只要它能完成前述的任務即可,這也是為什麼能實現多系統啟動的原因(說句題外話:正因為這個主引導記錄容易編寫,所以才出現了很多的引導區病毒)。

操作系統引導扇區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統引導扇區,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扇區(這是對於DOS來說的,對於那些以多重引導方式啟動的系統則位於相應的主分區/擴展分區的第一個扇區),是操作系統可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也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其實每個邏輯分區都有一個OBR,其參數視分區的大小、操作系統的類別而有所不同。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是判斷本分區根目錄前兩個文件是否為操作系統的引導文件(例如MSDOS或者起源於MSDOS的Win9x/Me的IO.SYS和MSDOS.SYS)。如是,就把第一個文件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交予該文件。BPB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個數、分配單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稱之為簇)的大小等重要參數。OBR由高級格式化程序產生(例如DOS 的Format.com)。

❺ 電腦硬碟有哪些相關基本知識

硬碟的DOS管理結構
 1.磁軌,扇區,柱面和磁頭數
 硬碟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由堅硬金屬材料製成的塗以磁性介質的碟片,不同容量硬碟的碟片數不等。每個碟片有兩面,都可
 記錄信息。碟片被分成許多扇形的區域,每個區域叫一個扇區,每個扇區可存儲128×2的N次方(N=0.1.2.3)位元組信息。在DOS
 中每扇區是128×2的2次方=512位元組,碟片表面上以碟片中心為圓心,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稱為磁軌。硬碟中,不同碟片相同半徑
 的磁軌所組成的圓柱稱為柱面。磁軌與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徑的圓,在許多場合,磁軌和柱面可以互換使用,我們知道,每個磁
 盤有兩個面,每個面都有一個磁頭,習慣用磁頭號來區分。扇區,磁軌(或柱面)和磁頭數構成了硬碟結構的基本參數,幫這些
 參數可以得到硬碟的容量,基計算公式為:
 存儲容量=磁頭數×磁軌(柱面)數×每道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要點:(1)硬碟有數個碟片,每碟片兩個面,每個面一個磁頭
 (2)碟片被劃分為多個扇形區域即扇區
 (3)同一碟片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為磁軌
 (4)不同碟片相同半徑構成的圓柱面即柱面
 (5)公式:存儲容量=磁頭數×磁軌(柱面)數×每道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6)信息記錄可表示為:××磁軌(柱面),××磁頭,××扇區
 2.簇
 「簇」是DOS進行分配的最小單位。當創建一個很小的文件時,如是一個位元組,則它在磁碟上並不是只佔一個位元組的空間,
 而是佔有整個一簇。DOS視不同的存儲介質(如軟盤,硬碟),不同容量的硬碟,簇的大小也不一樣。簇的大小可在稱為磁碟
 參數塊(BPB)中獲取。簇的概念僅適用於數據區。
 本點:(1)「簇」是DOS進行分配的最小單位。
 (2)不同的存儲介質,不同容量的硬碟,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樣。

❻ 關於電腦硬碟的基礎知識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出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SATA介面: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列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S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與並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可以在較少的位寬下使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帶寬。Serial ATA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ec,這比目前最塊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已經發布的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ec,最終Serial ATA 3.0將實現600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在此有必要對Serial ATA的數據傳輸率作一下說明。就串列通訊而言,數據傳輸率是指串列介面數據傳輸的實際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傳輸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傳輸率是3.0Gbps。與其它高速串列介面一樣,Serial ATA介面也採用了一套用來確保數據流特性的編碼機制,這套編碼機制將原本每位元組所包含的8位數據(即1Byte=8bit)編碼成10位數據(即1Byte=10bit),這樣一來,Serial ATA介面的每位元組串列數據流就包含了10位數據,經過編碼後的Serial ATA傳輸速率就相應地變為Serial ATA實際傳輸速率的十分之一,所以1.5Gbps=150MB/sec,而3.0Gbps=300MB/sec。

SATA的物理設計,可說是以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作為藍本,所以採用四芯接線;需求的電壓則大幅度減低至250mV(最高500mV),較傳統並行ATA介面的5V少上20倍!因此,廠商可以給Serial ATA硬碟附加上高級的硬碟功能,如熱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連接形式上,除了傳統的點對點(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還支持「星形」連接,這樣就可以給RAID這樣的高級應用提供設計上的便利;在實際的使用中,SATA的主機匯流排適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網路上的交換機一樣,可以實現以通道的形式和單獨的每個硬碟通訊,即每個SATA硬碟都獨佔一個傳輸通道,所以不存在象並行ATA那樣的主/從控制的問題。

Serial ATA規范不僅立足於未來,而且還保留了多種向後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在硬體方面,Serial ATA標准中允許使用轉換器提供同並行ATA設備的兼容性,轉換器能把來自主板的並行ATA信號轉換成Serial ATA硬碟能夠使用的串列信號,目前已經有多種此類轉接卡/轉接頭上市,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原有投資,減小了升級成本;在軟體方面,Serial ATA和並行ATA保持了軟體兼容性,這意味著廠商絲毫也不必為使用Serial ATA而重寫任何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代碼。

另外,Serial ATA接線較傳統的並行ATA(Paralle ATA)接線要簡單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對機箱內的氣流及散熱有明顯改善。而且,SATA硬碟與始終被困在機箱之內的並行ATA不同,擴充性很強,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機櫃(JBOD)不單可提供更好的散熱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連接來防止單點故障;由於SATA和光纖通道的設計如出一轍,所以傳輸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來做保證,這在伺服器和網路存儲上具有重要意義。

Serial ATA相較並行ATA可謂優點多多,將成為並行ATA的廉價替代方案。並且從並行ATA過渡到Serial ATA也是大勢所趨,應該只是時間問題。相關廠商也在大力推廣SATA介面,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橋晶元相較於ICH5系列南橋晶元,所支持的SATA介面從2個增加到了4個,而並行ATA介面則從2個減少到了1個;nVidia的nForce4系列晶元組已經支持SATA II即Serial ATA 2.0,而且三星已經採用Marvell 88i6525 SOC晶元開發新一代的SATA II介面硬碟,並將在2005年初推出。

❼ 電腦硬碟的使用方法

當硬碟在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關掉電源。在硬碟工作的時候關掉電源,會導致硬碟的物理損壞,而且也會丟失數據。還有,在硬碟中有高速運轉的部件,如果一旦強行關機的話高速運轉的碟片就會突然停止,而在關機後又馬上開機的話,就更有可能造成硬碟的損壞。所以筆者認為,在關機後不要馬上再次打開電腦。至少在半分鍾以後再打開。
在硬碟工作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它的震盪,因為,磁頭與磁片的距離非常近,如果遭到劇烈的震盪會導致磁頭敲打磁片,有可能磁頭會劃傷磁片,也可能會導致磁頭的徹底損壞,使整個硬碟無法使用。
在使用硬碟的過程當中,經常會與很多用戶會在「磁碟空間管理」當中進行壓縮。把硬碟用此程序進行壓縮。這樣會導致壓縮卷文件不斷增大。所隊也隨之減慢,讀寫次數增多,就會引起硬碟的發熱量和穩定性產生影響。所以就會導致使用壽命的減少。所以,如果硬碟夠用的話就沒有必要使用這個程序了。

筆記本電腦磁碟怎麼

點擊開始——打開計算機——點擊計算機右鍵,選擇管理(如圖1)
2
打開計算機管理窗口——如圖
點擊磁碟管理——如圖
右鍵單擊選擇要壓縮的磁碟(本例選擇D盤),快捷方式選擇」壓縮卷——如圖
在輸入壓縮空間量(MB)里填寫要壓縮出的空間量,如果要壓縮出50G,就填寫50G*1024MB——如圖
選擇"壓縮"按鈕——如圖
壓縮後會發現多出一塊 未分區磁碟(綠色分區)——如圖
右鍵彈出快捷菜單選擇「新建分區」——如圖
打開新建簡單卷向導,一路下一步,在簡單卷大小里填寫要新建磁碟的大小,下一步——如圖
選擇驅動器 磁碟號,下一步——如圖
選擇文件系統格式,然後在執行快速格式化前打鉤,下一步——如圖
點擊」完成「按鈕,新建磁碟完成!!——如圖

新家小能手
30萬粉絲 · 5萬贊
搜索
電腦入門基礎知識
戴爾固態硬碟512g分區
學電腦零基礎入門
學習電腦基本操作
合並分區最佳方案
512g固態硬碟分幾個區

如何選擇電腦硬碟

一、固態硬碟知識

固態硬碟英文名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固態硬碟在機械硬碟之後推出的新型硬碟,固態硬碟主要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元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存儲,屬於以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它完全突破了傳統機械硬碟帶來的性能瓶頸,由於固態硬碟具備高速讀寫性能,通常我們將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大大提升了系統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當然我們將游戲或者軟體安裝在固態硬碟中也會提升載入速度,久而久之它也成為了目前裝機首選的硬碟之一,也是未來硬碟發展趨勢。

固態硬碟優點和缺點

固態硬碟相比機械硬碟主要優點在於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大大提升系統、軟體、游戲等讀寫速度,由於固態硬碟內部與機械硬碟結構不同,非機械運動,有點類似U盤,所以靜音,沒有噪音,防震抗摔性佳,功耗低、發熱小,輕便小巧。而缺點就是在於與機械硬碟同容量下價位偏貴,所以通常大家會選擇容量較小的固態硬碟,一般主流容量在240G-512G之間。

固態+機械雙硬碟最佳方案

如果固態硬碟容量在不夠用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固態+機械雙硬碟方案,滿足高速與大存儲需求,通常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碟中,提升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同時常玩游戲與常用軟體也建議放入固態硬碟中,減少載入延遲時間,而機械硬碟的作用就是倉儲,用於存放各種資料、小電影、照片等等,顯得十分合理。

閱讀全文

與電腦硬碟使用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什麼班需要電腦 瀏覽:530
羊毛電腦機u盤文件怎麼導出 瀏覽:482
圖片編輯文字手機軟體 瀏覽:187
龜鬥士電腦屏幕膜 瀏覽:829
100瓦電腦主機配置 瀏覽:182
怎麼把電腦設置玩不了單機游戲 瀏覽:64
雲電腦開機快 瀏覽:646
學動漫用什麼類型的電腦 瀏覽:269
筆記本電腦亮度過高就黑屏 瀏覽:855
電腦怎樣查看硬體配置 瀏覽:433
如何提高電腦顯存 瀏覽:324
老電腦加硬碟藍屏 瀏覽:127
電腦上蓋更換多少錢 瀏覽:609
筆記本電腦連接wifi網路不可用 瀏覽:539
平板電腦托盤 瀏覽:323
長城麒麟電腦怎麼設置wifi 瀏覽:609
手機試音軟體 瀏覽:340
蘋果充電提示音軟體 瀏覽:347
能裝手機卡的平板電腦 瀏覽:194
蘋果的美圖軟體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