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文件 > 如何預防電腦出現硬碟故障

如何預防電腦出現硬碟故障

發布時間:2022-05-02 17:16:41

『壹』 誰能告訴我組裝電腦時怎麼避免出現硬碟兼容性問題

所謂「硬性兼容」,是我們在這里提出的一個籠統的叫法,因為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公認的名稱可以清楚表達這個概念。我們把由於各硬體廠商由於標准不統一,所造成的硬體在裝配時,結構不合理,導致系統穩定性變差,甚至完全無法使用的這種現象,統稱為硬性兼容問題。硬性兼容問題,有哪些呢,該如何避免選購的產品存在硬性兼容性問題,已經存在的硬性兼容性問題,該如何處理呢,本文將給大家帶來解釋。

第一部分:硬性兼容性問題,經常出現在那裡?

1、CPU散熱位置和風扇的硬性兼容

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的發展,CPU的集成度越來越高。與CPU高性能伴隨而來的高發熱,是我們面臨重大的問題。於是各種散熱技術進行了技術大比拼。我們以應用最廣泛的風冷散熱為例,為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一些廠商在採用新技術,提高工藝的同時,在外形上也進行了各種嘗試,一些外形比較特別的散熱器應運而生。
這些標新立異的設計,使得風扇的體積極有可能超過主板預留的風扇空間,尤其是對於一些設計比較緊湊的主板來說,問題顯的尤為突出。


我們看這塊主流的NF2晶元組的主板,在CPU插槽附近的一角,布滿了主板供電電路的濾波電容。這樣為CPU散熱器預留的空間就相當有限。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更明顯。

電容壓迫了CPU為散熱器預留的空間,對於這樣的主板元件布局來說,在選擇CPU散熱器時要尤其注意要選擇中規中矩的產品。否則安裝時,你會遇到無奈的境地。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不是一個瘋狂的超頻愛好者,只為了工作或者學習使用電腦的話,實在沒有必要超頻到熱量無法控制的境地。這樣選擇一般的散熱器,也就夠了。

2、顯卡和內存槽或者機箱的硬性兼容

現在的顯卡領域即使是為了一點的性能提升,也窮設計以及工藝之能事。於是,加長PCB的顯卡屢見不鮮,尤其是在高端領域。當顯卡的PCB長度接近甚至超過整個主板PCB的寬度時,硬性兼容問題,便凸現出來。

如圖,我們可以看到這張顯卡的PCB正好與內存插槽下邊接觸。這樣,只有先插上內存,將內存固定卡具扣上,才可以插顯卡。要想取下內存,必須要先取下顯卡。這樣的情況,雖然不便,但還不是最糟糕的。有的主板,從AGP槽出發的延長線,穿過內存槽。這樣的後果就是,PCB長的顯卡,根本無法使用。因為顯卡直接抵觸到內存槽。這樣就屬於主板設計的嚴重敗筆了。

至於顯卡和機箱的硬性兼容問題,和上面我們分析的類似,即加長PCB的顯卡和機箱的3.5寸位置相互抵觸。這樣的硬性兼容問題同樣存在,我們不做贅述。

3、北橋散熱片引發的硬性兼容問題

目前北橋晶元的散熱上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大散熱片被動散熱,一是風扇加小散熱片,採用這樣散熱方式的廠商很多。北橋晶元的集成程度相對於CPU而言簡單很多,運行頻率也不高,晶體體積也比CPU稍大,裸芯封裝。理論上的耐熱程度要比CPU高。主板在出廠前都要在高溫實驗室做老化測試。保證在極端的溫度下不出現問題。

一般來說,耐熱性比較好。這樣,通過加裝大型散熱片同時有CPU風扇的側風。在主板供電穩定,系統頻率穩定的情況下,不會出現過熱問題。大型散熱片無疑給CPU散熱器空間造成了壓力,大型的北橋的散熱片,很容易和大型或者形狀不規范的CPU散熱器發生硬性兼容問題,導致CPU散熱器無法安裝。

4、南橋散熱片引發的硬性兼容問題

現在的南橋晶元集成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多,支持USB,IDE,SATA RAID,甚至音頻處理DSP,硬體防火牆等等,高的集成度引發的高發熱問題也不容小覷。為南橋加裝散熱片,已經成為頗為流行的做法。有的甚至加裝了風扇進行主動散熱。

對於全長的PCI卡,大型的散熱片帶來了硬性兼容的隱患。我們以常見的creative的Audigy2系列音效卡為例,對於這類全長PCI卡,如果安裝在靠近南橋散熱片的PCI上,很容易導致硬性兼容問題:插不進去。完全插不進去或許還是比較幸運,因為你可以直接了解這個問題,從而避免再使用這個PCI槽。

可是如果是看似已經插入PCI槽,實際發生了輕微的抵觸。到持了PCI設備的金手指不是垂直插入PCI槽。這樣就會引起PCI槽內彈片相互的導通,嚴重時燒毀PCI槽,燒毀南橋,甚至燒毀PCI設備。這一點要尤其注意。

我們可以選擇更換一個PCI槽,如果你PCI槽太少或者碰巧都是全長PCI設備時,那就只有更換一個南橋散熱片了。我們提到的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只有出現在過去的老產品上,在現在的新產品上,與南橋相關的硬性兼容問題也時有浮現。

在這套採用NF4晶元的系統上,出現的南橋位置的NF4晶元上加裝了散熱器。加長PCB的顯卡直接「壓迫」到了散熱器的上方,除了「幸好」沒有抵觸到以外,我們不知道該說什麼。無論你怎麼分析,散熱器的散熱性能肯定要受影響。對於這種無奈的設計,我們希望以後會逐漸消失。

5、電源線和機箱的硬性兼容問題

這類硬性兼容問題是很好理解,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採用大型機箱的人來說,選擇一個電源線在1米左右的電源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就不至於望「線」興嘆了。

6、其他的硬性兼容問題

這類硬性兼容只是發生在個別廠商的個別幸好的產品上,不具備普遍代表性,但是也是客觀存在的。

所示是一種主板供電電路設置,在外置的與主板並聯的供電模塊插入主板的插槽以後,如圖所示,兩個電容發生了一次「親密接觸」,長期如此,可能會引起電容針腳斷裂的,這樣的問題同樣不容我們忽略。

第二部分:如何避免及解決硬性兼容性問題

避免選擇的配件相互間發生硬性兼容問題,一般從上面我們提到的幾個方面著手即可。綜合考慮板卡的設計的元件的分布,特別是佔用空間較大的元件分布情況,比如電容元件。實際考慮這類元件的分布位置,才可以避免選擇其他的配件與之發生硬性兼容問題。綜合考慮你所選擇的板卡的PCB長度,切實分析其對機箱內空間的要求,才可以在選擇前做到成竹在胸,避免了問題發生時的頓足捶胸。

綜合考慮板卡設計的元件分布特點,利用這種綜合的思維,是避免發生硬性兼容的上上之策,(實際上也是無奈之策,因為基本上沒有任何一種具體的標准可以確保不出現硬性兼容問題,用戶只能憑自己的經驗來判斷) 如果已經遇到了這類麻煩事,其實也不必過於擔心,只需按照下面的方法一一解決即可,對於不同類型的硬性兼容問題,我們還需要對症下葯才能事半功倍。

1、可以直接觀察到的硬性兼容問題

對於我們可以直接觀測到的硬性兼容問題,比較簡單。對於CPU散熱器體積過大造成的硬性兼容問題,可以更換小體積的性能相當的散熱器產品。對於北橋散熱片造成的硬性兼容問題,我們可以更換北橋散熱片,選擇小型的散熱片,利用CPU散熱器風扇的風,進行冷卻。或者採用搭配著小型風扇的散熱片。對於電容這類佔用空間較多的元件引發的硬性兼容問題,我們只要選擇其他參數相當體積較小的產品替換即可。

在替換電容時,有幾個方面需要我們注意:耐壓值不要低於原電容,高於原電容也可,但越耐壓越高,體積也越大,同時耐壓太高,也沒有必要。其次容量不要低於原電容即可。一般耐熱不需要我們做過多的考慮,只要選擇的是名牌電容,耐熱都合乎要求。在焊接時,要注意正負極不要插反。電容上,標注著負號的為負極,一般有一條從上到下的白色帶狀印刷條為負。在PCB上,一般有正負標志,沒有標注的,一般有個圓圈,平分為兩個半園,塗抹顏色的負極,空著的是正極。

2、挖掘隱蔽的硬性兼容問題

對於直觀的硬性兼容問題,一般我們都可以處理,即使我們無法處理,也知道應該在那個方向努力解決問題。但是有一類硬性兼容問題,真是廣泛的存在,影響著你系統的穩定,而鮮為人知,現在我們就挖掘這類隱蔽的硬性兼容問題。

我們舉兩個例子:

實例一:CPU隱蔽的硬性兼容問題

散熱塊的和CPU核心接觸面的槽太淺,以至於和CPU插座的突起部分相抵觸,導致散熱器吸熱面和CPU核心不能平整接觸。從而引起系統不穩定。在國內銷售的某些液冷產品的吸熱盒,這個問題尤其突出。

當發生這類硬體兼容問題時,導致CPU核心和吸熱盒接觸面有一個夾角a,這樣,散熱效能便大打折扣,甚至會壓壞核心。對於AMD的Athlon XP來說,這點尤其重要。

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我們可以選擇兩種方法。首先,可以考慮對吸熱盒進行打磨。

吸熱盒的槽進行了深度打磨,可以看到,槽較深,這樣可以解決硬性兼容問題。2吸熱盒沒有打磨,槽非常淺,很容易發生硬性兼容問題。3吸熱盒進行了輕微打磨,槽較適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硬性兼容帶來的問題。4為風冷散熱器的散熱片的槽,非常深,也非常標准。完全避免了發生硬性兼容問題的可能性。

打磨時候,選擇一把小銼刀即可,下面我們還有介紹。我們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即打磨CPU插座。

將一個塊紙板蓋住CPU插座的針腳部分,然後用小銼刀,平滑打磨突出的部分。打磨掉0.5-1mm即可。然後清掃掉碎屑即可。清掃碎屑時,注意要使主板有CPU插座的一面向下,然後用小刷子輕輕刷,碎屑會自己落到地面。

實例二:北橋隱藏的硬性兼容問題

很多人都有疑問,北橋隱藏著什麼硬性兼容問題呢?我們先做個試驗:我們以廣為應用的NF2晶元為例,選擇一個散熱塊的平面,然後在北橋晶元上均勻的薄薄的塗一層散熱硅脂,然後將散熱片扣在北橋上,輕輕壓,注意不要移動,發現了什麼?

你會發現,只在散熱片的邊緣上有硅脂,而在中心卻沒有。說明,散熱片根本就沒有和北橋核心所在的中心位置接觸。北橋過熱同樣導致系統不穩定或者死機。而這一切看上去根本讓你想像不到是北橋的問題,讓你無從著手。下面我們來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NF2晶元採用的這種封裝形式,並不是絕對平面的,只是看上去想個平面而已,其實邊緣是略高的。這種黑褐色的類似與陶瓷的物質,其實不是核心,只是核心的封裝體,起保護核心的作用。北橋晶元在封裝體的正中央。這種類似與陶瓷的物質是非常堅硬的(大概為某種特殊性能的塑料),是可以輕微打磨的,絕對不會損害到內部和的核心。

下面我們開始打磨。用一把小銼刀,平滑的在晶元上面移動。注意不要太用力,防止銼刀碰到壞其他的元件。打磨一段時間以後,我們可以發現:即使邊緣出現了打磨的痕跡,北橋晶元封裝體的中央的字跡也絲毫沒有損傷,這就說明還是中央低,然後繼續打磨。直到中央的字跡也隨著打磨,開始逐漸模糊了,此時便可以停手了。打磨以後清理碎屑。

採用醫用無水酒精,醫用脫脂棉(葯店有售,棉花和酒精一共在9元RMB左右),也可以選擇一隻注射器,吸出一些酒精,這樣使用比較方便。然後用鑷子夾住脫脂棉,沾上酒精,輕輕擦幾次即可。

然後晾乾,讓酒精揮發。最後均勻塗抹硅脂,安裝北橋散熱片即可。

寫在最後

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如何增強系統穩定性,又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並美其名曰「硬性兼容」問題。雖然這是一個小問題,卻恰恰是我們許多時候容易忽略的地方。正是這小小的問題,有時候,卻帶給你很大的麻煩。客觀來說,這絕對不是技術的問題,只要廠商在設計產品,在一味追求性價比的同時,也多從人性化這個角度來考慮一點。增強產品的易用性,對於產品宣傳來說,雖然毫無用處,但是消費者是使用的時候,感受到的方便,是實實在在的。畢竟,誰會想到在買PC配件的時候,同時也要買一把銼刀呢?

在這里我們提出「硬性兼容」這個概念,即使不是很准確,卻確實也代表了某些情況。誰知道多少年後,我們提出「硬性兼容」這個概念,會不會成為一個大家心領神會,卻再也用不到的一個經典名詞呢。

『貳』 台式電腦如何判定硬碟有故障

您好,方法
1、加電以後,硬碟沒有任何反應和接電前一樣,這種情況絕大部分是由於電路的問題,硬碟電機基本上不會壞。
2、接上電源後,硬碟運轉非常正常,在BIOS中可以檢測到,將其掛為從盤,在磁碟管理中,可以發現這塊硬碟,屏幕顯示「磁碟未分配」。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分區表混亂,致使分區無法識別。
3、通電以後,聽到硬碟發出噠噠的響聲或其它不正常的聲音,這時候應馬上斷電。不要再試了,如果再試幾次有可能磁頭將盤面劃掉,珍貴的資料將徹底丟失。
4、進入系統之後,可以看到數據但是無法訪問,或者無法拷貝。這種情況絕大部分原因是由於硬碟出現壞道;還有可能硬碟固件出現問題,用壞道修復工具發現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字元;硬碟的盤面介質本身質量問題。
5、硬碟運轉正常,但是在BIOS中檢測不到,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固件問題。也可能是由於硬碟初始化信息丟失,這種情況數據基本上無法挽救。
6、硬碟被誤識別,絕大部分原因是由於磁頭偏移所致使。極個別品牌硬碟固件出現問題,會出誤認的現象。

『叄』 如何備份電腦資料預防硬碟故障

重要訊息-數據備份數據備份的目的筆記本電腦因其方便的機動性能,是使用者隨身的最佳夥伴,但是您的筆記本電腦可能會因以下狀況而造成數據的遺失,導致工作停頓,如:意外的刪除或覆蓋、硬碟損壞、計算機病毒破壞、天然災害(水災、火災) 、機器被竊以致數據遺失。等,都可能會讓您的數據在無形之中受傷。然而,數據的重要性是無價的,提醒您:養成良好及經常性的資料備份習慣,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也會讓您在筆記型計算機的使用上更加自由、方便、安全。善用軟體工具 以適當比例將硬碟予以切割硬碟數據發生問題主要可以區分成兩種狀況:第一種。為硬碟本身的故障,此類問題的預防方式,除了避免在開關機過程搖晃計算機外,平時的備份數據的習慣是最重要的。第二種。為操作系統損毀或中毒造成無法開機。針對此情況,如果我們在安裝操作系統之前,就已經將硬碟以適當的比例進行切割,且將重要的數據都已經備份在不同於儲存操作系統的分割區中,這時我們就可以透過其它方式或工具來設法挽救操作系統甚至於重新安裝操作系統,而比較不用害怕硬碟中辛苦建立的數據受到損害。一般而言,建議將硬碟以:的比例將存放操作系統以及存放其它數據的分割區以分割。

『肆』 電腦硬碟故障怎麼修復

電腦硬碟修復方法介紹
筆記本 硬碟 比台式電腦的硬碟更為容易壞,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筆記本電腦易搬動,除不小心被摔導致硬碟壞外,有些童鞋們更是喜歡不關機而是待機,然後隨意將筆記本帶來帶去,尤其是在公司上班使用公用電腦的人,不曉得愛護電腦,甚至一點不愛護,筆記本硬碟壞的情況更多!
工具/原料
電腦
筆記本硬碟
DiskGenius
DM
方法一:一般問題普通修復
1、硬碟壞常的現象是開機或運行時容易藍屏,但還是能進系統。這個問題一般比較的容易修復,主要是系統分區出問題了。我們打開DOS命令提示符窗口,輸入命令「chkdsk c: /f /r /x」進行強制修復:

2、由於是修復系統分區,需要重啟電腦才能修復。
3、個別小的問題,也能用些修復軟體修復成功。這里推薦你先用DiskGenius試試。為避免誤判,建議先執行「工具」菜單中的「檢查分區表錯誤」:

4、如果沒有修復,則執行「硬碟」菜單中的「壞道檢測與修復」功能:

5、如果是開機過程中硬碟有問題,則這里不需要全部檢測和修復,要不然會很久。設置好後就可以「開始檢測」和「嘗試修復」了:

6、再嚴重點的問題,可以再用比較專門的工具來檢測下,如果能修復最好了:

方法二:嚴重問題低格修復
1、比較常見的筆記本硬碟壞可能就是在未關機的情況下拿來拿去導致磁碟頭信息損壞。如果是0信息被損壞,則低格即可。比如我們用DM軟體進行低格。
2、啟動DM後默認情況是不能低格的,需要打開高級菜單才能執行低格。即在DM的主界面中按「Alt+M」切換到高級菜單,選擇菜單中的「(M)aintenance Options」命令即可進入高級菜單:

3、然後選擇「(U)tilities」項,進入低級格式化界面:

4、然後DM會顯示找到的硬碟的列表,選擇想要操作的硬碟,並按回車鍵。這個步驟極其重要,千萬不能選錯。如果你只有一個硬碟直接回車即可:

5、選擇硬碟後,然後再選擇「Low Level Format」,進行低級格式化:
6、這時會彈出警告窗口,按「Alt+C」確認後繼續:

7、確認之後,還會彈出讓你再次確認的窗口,選擇「YES」:

8、確認後就開始進行硬碟的低級格式化操作了,並會有詳細的百分比進度顯示:

9、低格操作需要很長時間,建議睡覺前進行吧,睡覺時讓它自動執行就行了。
10、另外,很多筆記本硬碟壞了,根本不能用來安裝系統了,這時不要灰心,由於筆記本 硬碟 很小巧,所以可以買個移動硬碟盒,用來當移動硬碟用一定可以的。

『伍』 電腦硬碟故障!

啊,我的方法更多了!
我不太懂硬碟,不過看你的情況應該是硬碟有物理損壞了。先確定你的硬碟沒有遭受重擊,然後檢查散熱問題,天熱了,散熱很重要。如果硬碟里有重要數據,建議找個正規的恢復公司恢復數據吧,如果沒什麼的話,買塊新的。。。祝你好運
用分區工具修復分區表試試
fdisk/mbr
其功能是在硬碟上無條件地重新寫入主引導程序和分區表,並且不對DOS引導扇區、文件分配表和目錄區進行初始化。也就是說,執行FDISK/MBR後,可在不破壞硬碟上原有數據信息的情況下,重建主引導程序和分區表。
一.把你硬碟裝到別的機器上做從盤,把重要文件COPY出來,再FORMAT
二.用硬碟修復工具試試
三.你這種死機現象我也出現過,內似於主板的電熔壞了
聽了你非常詳細的介紹
1、低格肯定無效
2、不排除是物理壞道

應該不是分區表的事,因為如果是分區表,可以通過FDISK或其他分區軟體從分區。我個人認為有可能是 零磁軌

解決1、用「效率源」修復試試,如果不是零磁軌和物理壞道的問題,效率源可以修復。2、如果效率源無法識別或無法修復那就肯定是零磁軌問題了,只能調整零磁軌位置。調零磁軌位置我也只是聽說,從來沒做過,技術含量很高,還是找專業硬體維修的地方修吧,最簡單是買新的,省事省心,花錢買心情舒暢。呵呵!
一、分區備份

使用Ghost進行系統備份,有整個硬碟(Disk)和分區硬碟(Partition)兩種方式。在菜單中點擊 Local(本地)項,在右面彈出的菜單中有3個子項,其中 Disk表示備份整個硬碟(即克隆)、Partition 表示備份硬碟的單個分區、Check 表示檢查硬碟或備份的文件,查看是否可能因分區、硬碟被破壞等造成備份或還原失敗。分區備份作為個人用戶來保存系統數據,特別是在恢復和復制系統分區時具有實用價值。
選 Local→Partition→To Image 菜單,彈出硬碟選擇窗口,開始分區備份操作。點擊該窗口中白色的硬碟信息條,選擇硬碟,進入窗口,選擇要操作的分區(若沒有滑鼠,可用鍵盤進行操作:TAB鍵進行切換,回車鍵進行確認,方向鍵進行選擇)。 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備份儲存的目錄路徑並輸入備份文件名稱,注意備份文件的名稱帶有 GHO 的後綴名。 接下來,程序會詢問是否壓縮備份數據,並給出3個選擇:No 表示不壓縮,Fast表示壓縮比例小而執行備份速度較快,High 就是壓縮比例高但執行備份速度相當慢。最後選擇 Yes 按鈕即開始進行分區硬碟的備份。Ghost 備份的速度相當快,不用久等就可以完成,備份的文件以 GHO 後綴名儲存在設定的目錄中。

二、硬碟克隆與備份

硬碟的克隆就是對整個硬碟的備份和還原。選擇菜單Local→Disk→To Disk,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源硬碟(第一個硬碟),然後選擇要復制到的目標硬碟(第二個硬碟)。注意,可以設置目標硬碟各個分區的大小,Ghost 可以自動對目標硬碟按設定的分區數值進行分區和格式化。選擇 Yes 開始執行。
Ghost 能將目標硬碟復製得與源硬碟幾乎完全一樣,並實現分區、格式化、復制系統和文件一步完成。只是要注意目標硬碟不能太小,必須能將源硬碟的數據內容裝下。
Ghost 還提供了一項硬碟備份功能,就是將整個硬碟的數據備份成一個文件保存在硬碟上(菜單 Local→Disk→To Image),然後就可以隨時還原到其他硬碟或源硬碟上,這對安裝多個系統很方便。使用方法與分區備份相似。

三、備份還原

如果硬碟中備份的分區數據受到損壞,用一般數據修復方法不能修復,以及系統被破壞後不能啟動,都可以用備份的數據進行完全的復原而無須重新安裝程序或系統。當然,也可以將備份還原到另一個硬碟上。
要恢復備份的分區,就在界面中選擇菜單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在彈出窗口中選擇還原的備份文件,再選擇還原的硬碟和分區,點擊 Yes 按鈕即可。
一、系統不認硬碟

系統從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埠上,硬碟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碟也不被接受,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跳線,如果一條IDE硬碟線上接兩個硬碟設備,就要分清楚主從關系。

二、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碟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碟的正常使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當硬碟類型錯誤時,有時乾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則硬碟後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三、主引導程序引起的啟動故障

主引導程序位於硬碟的主引導扇區,主要用於檢測硬碟分區的正確性,並確定活動分區,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活動分區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統。此段程序損壞將無法從硬碟引導,但從軟碟機或光碟機啟動之後可對硬碟進行讀寫。修復此故障的方法較為簡單,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運行時,將直接更換(重寫)硬碟的主引導程序。實際上硬碟的主引導扇區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碟主引導程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但硬碟的主引導程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種DOS引導盤啟動系統並運行此程序即可修復。

四、分區表錯誤引發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是硬碟的嚴重錯誤,不同的錯誤程度會造成不同的損失。如果是沒有活動分區標志,則計算機無法啟動。但從軟碟機或光碟機引導系統後可對硬碟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活動分區進行修復。

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位元組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於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

分區表中還有其它數據用於記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地址。這些數據的損壞將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備份的分區表數據重新寫回,或者從其它的相同類型的並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碟上獲取分區表數據。

恢復的工具可採用NU等工具軟體,操作非常方便。當然也可採用DEBUG進行操作,但操作繁瑣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

五、分區有效標志錯誤的故障

在硬碟主引導扇區中還存在一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後的兩個位元組:「55aa」,此位元組為扇區的有效標志。當從硬碟、軟盤或光碟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位元組,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碟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碟。此處可用於整個硬碟的加密技術,可採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另外,當DOS引導扇區無引導標志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六、DOS引導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扇區和DOS系統文件組成。系統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殼文件,可用其它的同類文件替換,但預設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文件。在Windows 95攜帶的DOS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本文件,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文件,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導出錯時,可從軟盤或光碟引導系統後使用SYS C:命令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扇區及系統文件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七、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記錄著硬碟數據的存儲地址,每一個文件都有一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文件內容的丟失。慶幸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於不同規格的磁碟其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查找其正確位置,一些工具軟體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採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採用其m命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即可。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文件的數據仍然存放在硬碟的數據區中,可採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進行修復,最終得到*.CHK文件,這便是丟失FAT鏈的扇區數據。如果是文本文件則可從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內容。

八、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記錄著硬碟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數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該文件的起始簇號。目錄表由於沒有自動備份功能,所以如果目錄損壞將丟失大量的文件。一種減少損失的方法也是採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復的方法,從硬碟中搜索出*.CHK文件,由於目錄表損壞時僅是首簇號丟失,每一個*..CHK文件即是一個完整的文件,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即可恢復大多數文件。

九、誤刪除分區時數據的恢復

當用FDISK刪除了硬碟分區之後,表面上是硬碟中的數據已經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時進入硬碟會顯示為無效驅動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會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碟的主引導扇區(0面0道1扇區)中的內容,具體說就是刪除了硬碟分區表信息,而硬碟中的任何分區的數據均沒有改變。可仿照上述的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即想辦法恢復分區表數據即可恢復原來的分區及數據。如果已經對分區格式化,在先恢復分區後,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復分區數據。

十、誤格式化硬碟數據的恢復

在DOS高版本狀態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預設狀態下都建立了用於恢復格式化的磁碟信息,實際上是把磁碟的DOS引導扇區、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復制到了磁碟的最後幾個扇區中(因為後面的扇區很少使用),而數據區中的內容根本沒有改變。這樣通過運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命令用於記錄當前磁碟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刪除之後的恢復使用,此方法也比較有效。
故障解決:從提示的信息來看,這個故障應該與硬碟有關。於是筆者拆開機箱檢查硬碟插口,但沒有發現不妥的地方。筆者又考慮會不會與操作系統有關,於是筆者建議機房老師重新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但他卻說剛剛才安裝完,是從另一台同一配置的學生機上直接克隆過來的。這句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是不是克隆時出了問題?於是重新克隆一次,但還是不能進入Windows。奇怪了,這些學生機的配置都是一樣的,應該不存在兼容問題。

筆者把兩台主機拆開對照內部部件,什麼都一樣,唯獨不能進入Windows的主機上沒有安裝硬碟保護卡「看門狗」。而用來克隆Windows操作系統的那台學生機則安裝了。於是筆者Windows操作系統問他在克隆Windows操作系統前是否把「看門狗」的驅動程序卸載了,他說沒有。很明顯,問題就出在「看門狗」的驅動程序上。「看門狗」要實現保護硬碟數據,必須安裝驅動程序。其驅動程序會在硬碟上寫入一些保護程序。如果在Windows操作系統克隆之前沒有把其驅動程序卸載,在克隆時就會使克隆的數據不完整而導致出錯,這也是為什麼有故障的那台主機不能進入Windows的原因。為了證實這一觀點,筆者卸載了「看門狗」的驅動程序後再次克隆,這一次可以順利進入Windows了。

故障總結:其實不單是硬保護會有這問題,一些純軟體的保護也會出現這類現象。如果在克隆之前不把保護程序御載了,克隆後的硬碟也不能正常使用,這一點希望進行克隆的朋友要注意。
由於計算機硬碟存儲容量大,讀寫速度快,且安裝在一個密閉腔體內,工作環境清潔、性能較穩定、使用方便,因此,在微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如果對硬碟使用不當或感染病毒後,容易引發故障。硬碟故障分為硬故障和軟故障兩大類,其中軟故障出現較頻繁。
故障現象
大都表現為硬碟不能自啟動。當硬碟出現軟故障時,採取行之有效的應急處理很重要,下面介紹的「三檢」只是相對於最常見的故障情況而進行的檢查、處理步驟。

●一、檢查CMOS設置及處理方法:

CMOS系統設置錯誤所引起的硬碟軟故障,現象表現不一。有的開機後屏幕無顯示,有的僅顯示一個死游標,有的顯示「Non-System Disk Error」(非系統盤或盤出錯)等提示。特別是在從A盤轉入C盤時,屏幕出現「Invaild Driver Specification」(無效驅動器),令用戶誤以為硬碟「0」磁軌壞或硬碟系統破壞等,從而採用低級格式化、重建Dos分區、重新拷入DOS系統和高級格式化等方法。雖然對硬碟初始化可以排除軟故障,但硬碟數據卻被破壞。所以,由於CMOS設置錯誤引發的軟故障不用重新設置CMOS的辦法去解決,必然有所損失。而且因CMOS設置錯誤引起的軟故障較普遍,我們在檢查軟故障時最好第一步從檢查CMOS系統設置入手。

檢查和處理方法:

首先檢查後備電池是否失效,如失效則更換電池,再進入CMOS設置。對於高檔微機,可以開機後按Del、Esc鍵或Ctrl-Backspace、Ctrl-Alt-Esc等組合鍵進入CMOS設置狀態。對於低檔機,只能從A驅動器引導SETUP軟體進入CMOS設置狀態。CMOS檢查中,重點檢查CMOS系統設置中硬碟參數是否正確,特別是檢查硬碟類型號(TYPE)與硬碟驅動器廠家提供的參數是否相一致。如果發現錯誤,將參數更改為以前備份好的正確參數,保存後退出CMOS設置再重新用硬碟引導系統。萬一找不到備份參數,對於有些高檔機器,可以採用CMOS設置中的功能選項「HDD AUTO DETECTION」(硬碟自動檢測)來找到正確的硬碟參數。如果CMOS設置中無此選項,可以打開機器,硬碟表面一般都有一個標簽對硬碟參數進行介紹。即使沒有介紹,至少標明此類硬碟的名稱,再根據硬碟名稱查閱各類硬碟參數資料,就可以查到正確配置參數。另外,藉助於DM等應用軟體也可以檢測到硬碟的參數(條件是A驅必須能自舉)。
●二、檢查病毒及處理方法:

硬碟出現軟故障時,在啟動後屏幕顯示「Invaild Partition Table」(無效分區表),這時應該首先想到可能是病毒原因所造成,而且通常是致命性病毒將DOS分區或DOS引導記錄破壞。

病毒的目的就在於破壞系統,尤其是操作系統型病毒,它以病毒區取代正常操作系統的引導部分。在系統啟動時,病毒進入內存,一旦這類病毒直接或間接得以運行,必將破壞硬碟系統。硬碟出現了軟故障,必須查找這方面的原因。用清毒盤檢測硬碟,發現病毒應及時清除。重新用C盤引導系統,如不成功,可重新向C盤傳送系統。如還不能正常啟動,將備份DOS分區表拷入硬碟,如再不行,只能採取硬碟初始化。有些病毒用手中的清毒盤未必能檢查出來,我們可以藉助於DEBUG、PCTOOLS等工具進行檢測和清除。

●三、檢查轉盤情況及處理方法:

1.A驅正常啟動後轉入C盤時失效,屏幕出現「Invaild Drive Specification」。

從提示看,系統不承認硬碟的存在。這時如果CMOS設置是正確的,通常認為是硬碟「0」磁軌壞使磁碟中「0」柱面「1」扇區中分區表損壞。

處理方法:用A盤引導系統後,重建DOS分區,將引導分區改在1柱面,對磁碟進行高級格式化。

2.C驅自舉失敗,A盤啟動後轉入C盤成功。

筆者發現,有時CMOS中硬碟參數不正確,雖A盤啟動可正常轉入C盤,但C盤不能啟動,讀寫不正常,有時只能列目錄。如果CMOS參數正確,多數原因在於C盤DOS系統文件錯誤。故障現象為啟動C盤後,屏幕會出現「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錯誤安裝DOS)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DOS丟失,系統破壞)等提示。

處理方法:用干凈系統盤(DOS版本與C盤一致)從A驅啟動,刪除C盤上的DOS系統文件,利用SYS命令傳送系統到C盤。

通過「三檢」之後如仍不能排除軟故障,在確認無硬故障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採取對硬碟初始化的辦法排除軟故障。所謂硬碟初始化,指的是對硬碟低級格式化、分區、高級格式化。低級格式化可採取CMOS設置狀態中的功能選項進行操作,也可以採用DM、DIAGS、SETUP等軟體來完成;分區、高級格式化均可採取DOS命令完成(分區:A:\FDISK←;高級格式化:A:\FORMAT C:/S←)。 對故障進行檢查、處理固然重要,但防範措施也很重要。如定期檢測磁碟,盡量不使用外來盤,即使要使用,運行前先用病毒清洗盤進行檢測,以預防病毒;定期檢查、更換後備電池,正確配置CMOS參數;備份CMOS參數、DOS分區表和DOS引導記錄等。這些工作平時做好了,可以有效地預防硬碟軟故障的發生。即使出現了故障,也能迅速加以排除,保護好硬碟數據
故障現象:筆者准備使用Ghost軟體對C盤做鏡像(C盤為系統盤),以便以後系統出故障時可以快速恢復系統。
筆者是在Win98下使用ghost的,在用Ghost做鏡像時忘記了查看硬碟空間(筆者的硬碟為30GB,分為5個區,筆者把Ghost軟體和鏡像文件都放到了D盤的Ghost文件夾里),在鏡像文件製作到一半的時候系統彈出窗口提示硬碟空間不足,Ghost停止製作鏡像文件。於是筆者選擇退出,返回Win98界面。筆者重新運行Ghost軟體,把鏡像文件換到了E盤下,重新開始製作鏡像文件。

可是Ghost在出現進度條時停止了響應,死機。於是筆者重新啟動計算機,在運行到Win98的藍天白雲畫面時停止響應,但是並沒有死機,可就是進不了Win98。

筆者以為是系統崩潰了,於是找來Win98安裝盤,打算重新格式化後安裝系統。可是筆者運行了Format C:命令,游標下移一行後開始閃爍,並沒有出現每次格式化時的提示語,過了一會兒在屏幕的左上角出現了一個白色的方格,格內有提示語:「ATTENTION�A Serious disk error has occurred while writing to drive C. Retry�r?」按「R」鍵重試後過一會兒又出現這個提示語。

故障解決:根據這個提示語筆者分析可能是C盤出現了邏輯錯誤或是壞道,筆者用Scandisk對C盤進行掃描,發現了幾處邏輯錯誤,並且排除了它。因為筆者在使用Ghost的時候也對D、E盤進行了讀寫,所以也對D、E盤進行了掃描,在D盤里發現了錯誤,E盤並沒有錯誤。修復所有錯誤後退出重啟。這次進入Win98的藍天白雲界面後,電腦又長時間沒有響應,但是沒有死機,也沒有出現提示語。再次用啟動盤重啟,使用Scandisk掃描硬碟並沒有發現錯誤。

難道還有別的故障?筆者運行了一下Fdisk發現,C盤大小為5GB、D盤大小為7GB,而筆者的C盤原來只有3GB,D盤原來只有5GB,看來分區表還有錯誤,於是使用硬碟分區魔術師軟體對硬碟分區表進行修改,進入軟體後提示分區重疊,進行修復後退出,重新啟動,故障排除。

故障總結:這次故障是由於筆者使用Ghost時,沒有正常操作,造成硬碟邏輯錯誤和分區重疊錯誤。在這里筆者提醒大家,出現這種故障的時候,一定要先使用Scandisk掃描硬碟,再用分區魔術師,因為分區魔術師在硬碟有邏輯錯誤的時候不能運行。還有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解決故障的時候,不要只使用一種工具軟體,有的時候多種軟體一起使用才能達到解除故障目的。
內容導航
第1頁:硬碟常見故障的判斷第2頁:硬碟常見安裝故障的處理第3頁:硬碟常見「軟故障」的處理第4頁:硬碟常見「壞道」的處理

一、硬碟常見故障的判斷

一般來說,硬碟的故障可以分為純硬體故障和軟體故障。相對來說,軟體引起的硬體故障比較復雜,因為硬碟牽涉到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但是解決的方式有時候卻比較簡單,比如主引導扇區被非法修改導致系統無法啟動、非正常關機後引起的邏輯壞道等,一般通過重新分區格式化即可解決。而純硬體的故障就比較棘手??硬體故障又可以分為系統引起的,例如主板的IDE介面松動、與其他硬體設備不兼容、電源不穩定等等,而另一個就是硬碟本身的故障了,當然我們可以通過眼睛觀察一下電路板是否有晶元被燒毀,用耳朵仔細聽聽啟動時是否有異常響聲等方式來判斷。硬碟故障包括了磁頭損壞、電路板問題、晶元信息丟失、馬達不轉等,最直觀的現象就是進入主板BIOS設置後,無法識別硬碟。

根據電腦開機後的出錯提示也是可以確定硬碟故障大致類型的。比如開機後屏幕顯示:「Device error」,然後又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提示硬碟不能啟動,用軟盤啟動後,在A:>後鍵入C:,屏幕顯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統不認硬碟,一般是CMOS中的硬碟設置參數丟失或硬碟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開機後屏幕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碟不能啟動,若從軟盤啟動則認C盤,一般是由於硬碟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而造成的。屏幕顯示「Error Loding Operating System」或者「Missing Operating System」表明硬碟的主引導記錄被破壞,或者分區的結束標志遭到破壞,還有可能是由於CMOS重硬碟參數設置錯誤引起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CMOS參數被改動;硬碟下的系統文件IO.SYS和MSDOS.SYS遭到破壞;硬碟DOS引導記錄(BOOT)遭到嚴重破壞,或者DOS引導記錄的結束標志(01FF的55 AA)丟失;也可能是硬碟的主引導數據被破壞,或主引導結束標志(080。081的55 AA)丟失而造成。而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軌損壞,硬碟無法使用」或用磁碟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碟時其0扇區出現紅色「B」。硬碟0扇區損壞,是大家比較頭痛的故障,一般情況下也就判了硬碟死刑,很難修復了。如果屏幕顯示「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然後是警告:「Immediately back-up your date and replase your hard disk drive. A failure mauy be immnent.」此時,須按F1才能繼續, 這是S.M.A.R.T技術診測到你的硬碟可能出現了故障或不穩定情況,警告你需要立即備份數據並更換硬碟。出現這種提示後,除了更換新盤外,沒其他解決方法

二、硬碟常見安裝故障的處理

硬碟安裝不當會導致無法正常使用的故障。比如IDE介面與硬碟接的電纜線未連接好;或是IDE電纜接頭處接觸不良或再現斷裂;硬碟未接上電源或電源接頭未插牢;跳線設置不當等都會導致在BIOS中檢測不到硬碟,或無法識別全部容量。如果檢測時硬碟燈亮幾下,但BIOS仍然報告沒有發現硬碟,則可能是硬碟電路板上某個部件損壞或者是主板IDE介面及IDE控制器出現故障。另外,使用了不合格的信號線(未按要求使用80針信號線)或未安裝主板晶元組驅動(補丁)程序,將會導致不能打開DMA模式的故障。

有些朋友在新加了一個硬碟後,WIN98就無法啟動了,取下新加的硬碟後一切又正常了。這是因為你的WIN98裝在原硬碟的非C盤(如D盤)上,而加裝雙硬碟後在原硬碟存在多分區的情況下,要引起盤符交錯,導致原硬碟的盤符發生了變化,WIN98在啟動時找不到安裝時默認的相關系統文件及眾多應用程序,自然不可能正常啟動。在多分區的情況下,硬碟分區的排列順序是這樣的:主硬碟的主分區仍被計算機認為是C盤,而第二硬碟的主分區則被認為是D盤,接下來是第一硬碟的其他分區依次從E盤開始排列,然後是第二硬碟的其他分區接著第一硬碟的最後盤符依次排列。要使加上第二硬碟後盤符不發生變化,解決的辦法有兩個:如果你只使用WIN98的話,比較簡單,在CMOS中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即可,但在純DOS下不認第二個硬碟。第二種方法是接上雙硬碟後,給第二個硬碟重新分區,刪掉其主DOS分區,只分擴展分區。這樣盤符也不會交錯。當然若第一硬碟只有一個分區的話,也就不會存在盤符交錯的問題了。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硬碟安裝故障就是在老主板上不能正確使用大容量硬碟,解決的方法很多,比如升級主板BIOS或使用EZ等特殊分區軟體分區。

SATA硬碟電源介面與傳統的IDE硬碟所使用的埠大不相同,目前普通電源很少能直接支持Serial ATA硬碟,需使用專門的轉接頭。不過也有少數Serial ATA硬碟採用了雙電源設計,除了Serial ATA標準的15針電源介面外,還有傳統的電源介面,使用起來就更加方便了。另外,Serial ATA硬碟對電源供電質量要求比並行介面硬碟更嚴格,使用Serial ATA硬碟的朋友,最好配一個功率足夠的好電源。還要注意的是,由於Serial ATA硬碟對主板AGP/PCI頻率很敏感,如果你進行了超頻操作,就可能會出現無法識別硬碟或使用不穩定的現象。建議大家超頻後盡量保持匯流排頻率的穩定。還應注意,在完成Windows安裝後,一定要安裝IAA加速補丁或者VIA、SiS、Promise以及Silicon的相關補丁,程序會自動根據硬碟的物理特性使用最佳傳輸模式,以便充分揮發Serial-ATA硬碟的性能。如果主板 BIOS不支持 48bit LBA模式,就無法直接使用超過137G容量的硬碟。遇到這種情況建議你升級最新的主板BIOS。如果不升級,也可以使用硬碟自帶的分區軟體DM,提供了INT13H的擴展功能,從而繞開主板BIOS支持大硬碟。大家也可以用Windows 2003的系統盤來進行分區,都能夠識別出160G以上的大容量硬碟。

『陸』 電腦老是提示硬碟有問題,我硬碟是有問題,我只想知道怎麼才能讓它不

第三(通道的)主硬碟的S.M.A.R.T.狀態報錯,(請)備份(硬碟數據)並替換(硬碟)
按F2重啟「
S.M.A.R.T.術(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意為自我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S.M.A.R.T.監測的對象包括磁頭、磁碟、馬達、電路等硬碟主要部分,它由硬碟的監測電路和主機上的監測軟體對被監測對象的運行情況與歷史記錄及預設的安全值進行分析、比較,當出現安全值范圍以外的情況時,向用戶發出警告,S.M.A.R.T.技術,可對硬碟潛在故障進行有效預測,提高數據的安全性。
簡而言之,你的硬碟壽命快到了,該考慮備份重要數據並更換硬碟了(推薦的做法)。
當然,你也可進BIOS把S.M.A.R.T.檢測功能由Enable設為Disable,即關閉此項檢測,開機就不會出現此警告(權宜之計,不推薦)。
慎重起見,准備一顆新的硬碟吧。當然,此硬碟什麼時候壞無法確定,但硬體已經在報警了。

『柒』 電腦開機時顯示磁碟錯誤如何修復

win10系統的功能很強大,但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最近一位朋友反應電腦開機都會進行自檢,顯示:正在修復磁碟錯誤,該怎麼辦呢?在本文中,系統城小編給大家分享下取消開機「修復磁碟錯誤」的操作方法!

說明:遇到這個問題一般要等待系統自動修復完成,需要等很久,等待正常啟動後執行下面的操作,如果不耐煩,可以進安全模式進行設置,甚至可以重裝系統:
windows10進入安全模式的方法
uefi gpt模式安裝win10官方系統教程
具體如下:
1、首先按組合鍵win+r打開運行窗口,輸入 regedit 並按回車打開注冊表;

2、在注冊表左側依次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 ;

3、在其右側找到「BootExecute」並雙擊打開 ;

4、將其數值數據清空,按確定保存設置即可。

Win10系統電腦開機提示「正在修復磁碟錯誤」的解決方法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
電腦開機顯示磁碟讀取錯誤怎麼辦
1、檢查軟碟機中是否有軟盤,然後進BIOS,把啟動順序調解為A在最後,順便把A給關閉了。
2、BIOS設置中將「防病毒保護」設為啟用。如果是這個原因,進BIOS,關閉「防病毒保護」。
3、寫引導區錯誤。將BIOS恢復成默認,再重新插拔一下光碟機數據線,或者換一條光碟機數據線。
4、硬碟出現問題。問題一般出在硬碟連接線和硬碟壞道上。如果是出在連接線上,更換連接線即可解決。如果是硬碟出現壞道,可以試著用修復軟體修復一下。如果壞道無法修復,也無法使用FBDISK分區軟體對硬碟重新分區,那就只能更換硬碟。
5、系統問題。用系統盤對電腦進行修復安裝或格盤重裝即可解決。

『捌』 電腦提示硬碟故障怎麼辦 每次開機都提示

一、可能是硬碟介面接觸不良,或硬碟連接線有問題,或硬碟出現壞道。將硬碟連接線拔下來,清除上面的灰塵和硬碟的灰塵後再插回去,一定要插緊。如果是硬碟連接線有問題,換根新的用。
二、檢測硬碟是否有壞道,若有,修復一下,一般說來也可解決問題。

『玖』 電腦硬碟出故障怎麼辦

電腦硬體維修技巧有哪些?簡言之,計算機硬體的功能是輸入並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從外觀上來看,微機由主機箱和外部設備組成。主機箱內的設備都是通過介面和連接線與主機相連。那麼,電腦硬碟出故障怎麼辦?

步驟一:來軟的。

當你的電腦硬碟發生故障時,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檢查電腦的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設置。如果你的硬碟容量數目不正確,整個系統的聯系可能會中斷。你也許只要更改一些設置,就能將問題解決。

檢查BIOS設定 按下可呼出電腦BIOS設定選項的按鍵——通常是F2或DEL。根據不同的BIOS製造商,你也許會看見進一步的選項清單,或者直接就進入了你所想要的地方,亦即:標准BIOS選項屏幕。

在標准BIOS選項屏幕中,尋找硬碟或IDE設備選項。先看看你手中的硬碟規格表,然後檢查BIOS中SIZE或MB等項目,然後看其中的數字——兩者應該非常接近,如果BIOS設置和實際安裝在電腦里的硬碟大小不一致,那麼請增減一些MB。這些設定值必須正確對應安裝在電腦里的硬碟的實際規格。否則 BIOS會以為硬碟壞掉了。

若數字不正確。或者在該出現數字的地方,卻顯示出「未安裝」的字樣,那麼你就必須作一些變更。幸運的是,大多新型的BIOS設定,都有自動辨識已安裝硬碟的選擇(Auto)。選擇這個項目,之後BIOS會檢查硬碟,讀取硬碟中的設定數據,然後自動將數據填入空白處。 如果這樣不奏效,如果你嘗試了自動辨識(或者你的BIOS自動嘗試),但BIOS卻無法認識硬碟,那麼問題比較嚴重了。這樣就該是關掉電腦、撥起插頭、拆開電腦外殼的時候了,來作幾項基本的硬體檢查。

步驟二:來硬的。

在打開你的系統之前,應該先讓自己接觸一下電腦里的金屬框架,以釋放出靜電,防止傷害系統的零部件。然後撥去電腦的電源插頭。(注意:如果你在打開電腦以後又站起來四處走動,你就必須再將電源插頭插回去,重新接地,然後再把插頭撥掉,以確保你身上沒有靜電。)檢查硬碟接頭將電腦的外殼拆開,然後拿手電筒檢查連接在硬碟上的接頭。

硬碟本身有兩個接頭:連接硬碟和電源之間的四線電纜電源接頭,以及連接硬碟到主板的數據電纜接 頭。如果接頭松脫了,就再接上——注意別把腳弄彎了。這兩個電纜上的接頭通常都設計為只能以單方向插入,所以應該不可能會插錯。還要檢查尚未連結到硬碟的細長電纜尾端,以確保它接上了主板。如果你發現接頭松脫了,就將它插回去。如果它的界面沒有為接頭松脫了,就將它插回去。如果它的界面沒有為接頭特別設計過,你就要細心檢視板面上是否印有一個小小的「I」。那就是腳1應該正對的地方。

長時間的電氣擴張和收縮,會導致接頭內的接腳彼此接觸不良,光看是無法察覺的。所以當你打開外殼時,你可以輕輕搖動每個連接在硬碟及主板上的接頭——更好的方法,是將每個接頭撥開再重新接回去,以恢復其接觸狀態。另外,碰碰你的電纜數據線作一下測試。如果它變得很硬,試試看換條新的——有可能是包附在絕緣層里頭的某條纜線斷掉了。不過要確定你換的是同型的電纜線。一旦這些事情你都做過了,請將電源插回,啟動電腦,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步驟三:終極對策。

你用手電筒上上下下照過了電腦內部的一切。你摸索弄過所有的電纜線,重插過接頭,甚至換過電線。硬碟卻還是一動也不動。打電話給客戶支持部,該是宣布投降並打電話給客戶支持部門的時候了。先試試問問你的電腦銷售商,或者硬碟製造商的技術人員。也許他們以前就碰過同樣的問題,甚至擁有在我們談過的方法以外的簡易解決方案。

不過,萬一最後發現令人悲傷的事實是,你的硬碟已經下了地獄的話,請仔細檢查下下——即使你的電腦已經過了保質期,硬碟卻可能還在保質期之內。雖然大部分的電腦銷售商,在銷售整機時都提供一至三年的保質期,硬碟製造商卻通常提供二到五年的保證。而且他們的保質通常不只對原先購買硬碟的郵寄費用,應該都可以 換到一個新的硬碟。最後,就是保持一個健康的硬碟。經常用類似ScanDisk等等的硬碟掃描工具來檢查壞的區塊,這工具在Windows95/98的附件裡面都有。它可以幫你避免可能發生的問題,或者在問題變得嚴重之前,就把它們解決掉。

『拾』 電腦硬碟出故障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解決

第一個:系統不承認硬碟
首先講一種常見的故障問題,就是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不可以進入c盤,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不可以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都會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口埠上,硬碟本身的故障率是很少的,重新插拔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新接上的硬碟不承認,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條線,如果硬碟接在ide的主盤位置,那硬碟必須跳為主盤狀,跳線錯誤一般無法檢測到硬碟.

第二個:主引導程序引起的啟動故障
接下來我們說第二種問題,硬碟的主引導扇區是硬碟中的最為敏感的一個部件,裡面主引導程序是它的一部分,主要用於檢測硬碟分區的正確性,並確定活動分區,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活動分區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統.這個程序損壞將無法從硬碟引導,但是從軟區或光區之後可對硬碟進行讀寫.修復方法也很簡單,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運行時,會直接更換(重寫)硬碟的主引導程序.實際上硬碟的主引導扇區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碟主引導程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但硬碟的主引導程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 3.x到目前有windos 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種dos引導盤啟動系統並運行此程序就可以修復了.此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軟體也有此功能.

第三個:cmos引起的故障
cmos引起的故障主要是指硬碟類型.現在的機器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連接新的硬碟或者更換新的硬碟都要通過此功能重新進行設置類型.當然,現在有些類型的主板能自動識別硬碟的類型.如果硬碟類型錯誤,嚴重的就是不能啟動系統,但有時是能夠啟動的,也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則硬碟後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那還有一種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 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他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物理地質的映射關系已經改變,所以不能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第四個:分區表錯誤引導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的故障嚴重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是沒有活動分區標志,計算機就不能啟動.但從軟區或光區引導系統後可對硬碟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活動分區進行修復.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位元組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於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區類型改為05則無法啟動系統, 而且就不能讀寫其中的數據.如果把06改為dos不識別的類型如efh,則dos認為改分區不是 dos分區,就不能讀寫.很多人會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分區表中還有其他數據用於紀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地址.這些數據的損壞會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是不能進行手工恢復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備份的分區表數據重新寫回,或者從其他的相同類型的並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碟上獲取分區表數據,否則將導致其他的數據永久的丟失.在對主引導扇區進行操作時,可採用nu等工具軟體,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對硬碟主引導扇區進行讀寫或編輯.也可以採用debug進行操作,要注意的是不僅操作繁瑣而且這是有風險的.

第五個:dos引導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扇區和dos系統文件組成.系統文件主要包括io.sys, msdos.sys,command.com,而command.com是dos引導系統的外殼文件,用其他的文件替換也是可行的.預設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文件,在windows 95攜帶的dos 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本文件,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文件.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文件.當dos引導出錯時,可從軟盤或光碟引導系統,再用sys c: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扇區及系統文件都能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第六個:分區有效標志錯誤引起的硬碟故障
硬碟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其最後的兩個位元組:55aah,此字為扇區的有效標志.當從硬碟,軟盤或光區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位元組,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碟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碟.這個標志從硬碟啟動將轉入rom basic或提示放入軟盤.從軟盤啟動時無法轉入硬碟.此處可用於整個硬碟的加密技術.可採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此外,dos引導扇區仍有這樣的標志存在,當dos引導扇區無引導標志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其修復的方法可採用的主引導扇區修復方法,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第七個: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有存儲數據地址的作用,裡面每一個文件都有一組連接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數據的丟失.慶幸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於不同規格的磁碟其 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查找其正確位置,因為一些工具軟體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所以用起來也非常方便.採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採用其m命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文件的數據仍然存放在硬碟的數據區中,可採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進行修復,最終得到*.chk文件,丟失fat鏈的扇區數據就在這里.如果是文本文件則可從中提取並可合並完整的文件,如果是二進制的數據文件,就很難恢復出完整的文件.

第八個: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是記錄硬碟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數據的地方,裡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這個文件的起始簇號,目錄表沒有自動備份的功能,如果目錄損壞就會丟失大量的文件.解決方法是採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序的方法,從硬碟中搜索出chk文件,因為目錄表損壞時是首簇號丟失,所以在fat為損壞的情況下所形成的chk文件一般都比較完整的文件數據,每一個chk文件都是一個完整的文件,只要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可恢復大多數文件.

第九個:格式化硬碟數據的恢復
通常在dos高版本狀態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預設狀態下都建立了用於恢復格式化的磁碟信息,實際上是把磁碟的dos引導扇區,由於後面的扇區很少使用,所以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復制到了磁碟的最後幾個扇區中,但是數據區中的內容不會改變.這樣通過運行"unformat c:"即可恢復原來的文件分配表及目錄表,從而完成硬碟信息的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命令用於紀錄當前的磁碟的信息,為格式化或刪除之後的恢復使用,這種方法還是很有用的.

第十個:誤刪分區時數據的恢復
誤刪分區時,數據表面現象是硬碟中的數據已經完全消失,在沒有格式化時進入硬碟會顯示無效驅動器.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碟的主引導扇區(0面0道1扇區)中的內容,這是它工作原理的體現.具體的來說就是刪除了硬碟分區表信息,但是硬碟中的任何分區的數據都不會改變,這時可以按照上面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想辦法恢復分區表數據就可以恢復原來的分區即數據,但是只限於除分區或重建分區之後.如果分區已經用format格式化,必須要先恢復分區,才能繼續恢復分區數據.

閱讀全文

與如何預防電腦出現硬碟故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什麼班需要電腦 瀏覽:525
羊毛電腦機u盤文件怎麼導出 瀏覽:478
圖片編輯文字手機軟體 瀏覽:183
龜鬥士電腦屏幕膜 瀏覽:825
100瓦電腦主機配置 瀏覽:178
怎麼把電腦設置玩不了單機游戲 瀏覽:59
雲電腦開機快 瀏覽:641
學動漫用什麼類型的電腦 瀏覽:264
筆記本電腦亮度過高就黑屏 瀏覽:850
電腦怎樣查看硬體配置 瀏覽:427
如何提高電腦顯存 瀏覽:320
老電腦加硬碟藍屏 瀏覽:123
電腦上蓋更換多少錢 瀏覽:605
筆記本電腦連接wifi網路不可用 瀏覽:534
平板電腦托盤 瀏覽:317
長城麒麟電腦怎麼設置wifi 瀏覽:602
手機試音軟體 瀏覽:336
蘋果充電提示音軟體 瀏覽:343
能裝手機卡的平板電腦 瀏覽:190
蘋果的美圖軟體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