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q我的電腦下載的文件在哪裡
1、打開手機上的QQ,並用QQ號登錄。
2、進入QQ界面後,切換到動態界面,向下拉找到文件(照片)助手選項,點擊進入文件助手。
3、在文件助手界面下我的文件中可以看到一個本地文件選項,點擊它進入本地文件管理界面。
4、在本地文件界面中,選中已下載文件的選項,進入已下載文件管理界面。
5、可以看到已接收的文件,如果是照片、圖片或文本文件可以直接打開查看。
6、如果用手機助手軟體連接手機,可以到存儲卡中查找手機QQ接收的文件,文件路徑如下:/tencent/QQfile_recv/,如圖:
7、其實在手機QQ上接收好友傳送來的文件,下載後會有提示此文件保存的位置,不過是一閃而過。
2. 電腦下載文件默認安裝在哪
你好,右鍵點擊空白桌面,點擊顯示設置
2
/4
點擊存儲
3
/4
向下滑動,找到並點擊更改新內容的保存位置
4
/4
以此設置應用,文檔,音樂等保存位置即可
方法/步驟2
1
/3
如果還想設置更詳細的下載路徑,在對應的的下載軟體的設置里更改即可(以軟體管家為例)
2
/3
打開軟體管家,點擊右上角的菜單,再點擊設置
3
/3
點擊更改就可以改變在軟體管家下載的軟體的具體位置了
根據需要,自行選擇。
一般來說,電腦有四個盤,分別是CDEF,需要存在哪裡就存哪裡,最好不要存c盤。
電腦下載軟體應該是到默認的C盤。如果下載以後看不到下載路徑,可以從新下載一次,查看下載路徑以後及時關閉下載進程,然後到下載路徑中的文件去找。
下載軟體應該自定義一個路徑,這樣就可以每次下載都保存在這個地方,非常容易找到。
(2)電腦下載資料在哪裡擴展閱讀
1、下載路徑,通過瀏覽器或者第三方下載工具下載的文件所在文件夾路徑,在這個路徑可以找到之前下載下來的數據文件(包括圖片、視頻、文檔等內容)。
下載路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到其他位置,下次下載的文件就會直接存儲在新的下載路徑中,在這之前下載的文件仍然會存放在原來的下載路徑的文件夾中。
2、安裝路徑,某個軟體的所有數據內容所在文件夾路徑,在這個路徑中的內容全部和該軟體相關並且是軟體可以順利執行所必須的文件內容。軟體的安裝路徑一旦確定就無法修改,只能卸載掉原先版本的軟體再重新安裝,在安裝時選擇其他的安裝路徑1、運算速度快;2、計算精確度高;3、邏輯運算能力強;4、存儲容量大;5、自動化程度高;6、性價比高僅供參考
3. 怎麼找電腦上剛剛下載的東西在哪裡
1、以在瀏覽器中下載的東西為例:首先打開瀏覽器。
4. 電腦上瀏覽器下載的文件一般放在哪
在電腦上使用瀏覽器下載的文件保存的位置,是可以自己設置的。
當你點擊下載後,在彈出的下載對話框中選擇保存位置,然後點擊下載。
5. 電腦在哪下載東西
電腦下載文件:
1.一般情況下,可以自定義存放下載位置。
2.瀏覽器下載文件,一般情況下在,收藏夾下面的下載文件夾中。
3.如果是用網路雲管家下載,打開網路雲管家右上角的設置,進入設置頁面,查看文件傳輸,查看下載到那個磁碟。
6. 電腦下載的東西在哪裡找到
具體辦法與步驟如下:
1.首先我們打開IE瀏覽器,然後點擊工具欄上的「設置」圖標
7. 百度電腦文庫下載的文件保存在哪裡
網路文庫電腦版下載的文件保存位置的打開方法
打開網路文庫電腦版,點擊左邊的「下載」以打開的「我的下載」。
8. 從電腦上下載之後的文件從哪找
1、雙擊Windows系統桌面上的計算機圖標;
9. 電腦下載下的東西一般在哪裡
一般點擊下載的時候都會彈出個下載框自己要選下載在那裡。如果沒選就是默認下載。都在電腦盤裡面
(一般都在C盤)
10. 電腦自帶的瀏覽器下載的東西在哪裡
電腦自帶的都是IE瀏覽器,一般都會保存在C盤--programfiles--internet explorer文件夾下,一個名稱為iexplore.exe的應用程序。
電腦自帶的都是IE瀏覽器,一般都會保存在C盤--programfiles--internet explorer文件夾下,一個名稱為「iexplore.exe」的應用程序。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