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類型是指該產品與電腦主機(或筆記本電腦)的連接介面類型。例如USB、PCI、PCMCIA等等。
計算機配件都是通過一定的介面和計算機連接的,比如滑鼠一般是通過USB或者PS/2介面和計算機連接,網卡一般通過PCI介面和計算機連接等。不同的連接線轉接卡和計算機連接的介面不相同,下邊對常見的介面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串列介面
串列介面,簡稱串口,也就是COM介面,是採用串列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串口的出現是在1980年前後,數據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來連接滑鼠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設備,目前部分新主板已開始取消該介面。
並行介面
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信協議的擴展介面。並口的數據傳輸率比串口快8倍,標准並口的數據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接列印機、掃描儀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
USB介面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中文含義是「通用串列匯流排」。它不是一種新的匯流排標准,而是應用在PC領域的介面技術。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的。
USB目前有兩個版本,USB1.1的最高數據傳輸率為12Mbps,USB2.0則提高到480Mbps。注意:這里的b是Bit的意思,1MB/s(兆位元組/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 二者的物理介面完全一致,數據傳輸率上的差別完全由PC的USB host控制器以及USB設備決定。USB可以通過連接線為設備提供最高5V,500mA的電力。另外,市面上的某些USB相關產品標注為USB 2.0 Full Speed的其實就是USB 1.1,而標注為USB 2.0 High Speed的才是真正的USB 2.0。
USB2.0規范是由USB1.1規范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折算為MB為60MB/s,足以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強主機控制器介面」(EHCI)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它可以用USB 2.0的驅動程序驅動USB 1.1設備。也就是說,所有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介面上使用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而且像USB 線、插頭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USB介面有3種類型:
- Type A:一般用於PC
- Type B:一般用於USB設備
- Mini-USB:一般用於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測量儀器以及移動硬碟等
『貳』 筆記本硬碟介面類型有幾種
2.5寸的和台式機3.5寸介面通用,供電標准略不同(筆記本5v,台式機12v,筆記本可以接台式機,台式機的接筆記本跑不動)
2.5寸的根據厚度有9.5mm和12.5mm兩種,厚盤一般是3碟以上的,只能用於一些高性能的厚重機子。
另外希捷最近又推出更薄的型號,不過不影響兼容性,不提了。
1.8寸的介面換用Micro SATA,不通用,只有少量超輕薄機器使用,而且性能會弱一些。
特別注意SSD,由於結構不同,SSD可以做得很薄,也可以做得很小,所以介面就很混亂。有2.5寸SATA規格的,有1.8寸Micro SATA規格的,有PCIE規格的,也有專用的ping腳式連接線的(東芝喜歡用這種)
以上都是SATA,IDE的也有不同。首先2.5寸的就和台式機的不一樣,1.8寸的又不一樣。
『叄』 筆記本硬碟介面類型
如果你給出的硬碟信息准確,那麼應該沒有問題。關鍵是它們都是SATA的介面,但你需要注意一下SATA跟SATA2是否有大的區別。
補充1:
再查了一下,SATA的電腦支持SATA2的硬碟可能性比較大;有可能需要設置一下SATA2硬碟的跳線;當然最好讓賣硬碟的給你保證,或者讓他給你試一下。參見:
http://www.diybl.com/course/6_system/linux/Linuxjs/2008810/135518.html
『肆』 日立筆記本硬碟的介面類型應該是什麼
早期的都是IDE介面的,現在的大部分是串口的
『伍』 普通筆記本硬碟的介面是什麼類型
1、通常來說,電腦硬碟主要有IDE以及SATA兩種介面類型,其中以前的舊電腦一般都是IDE硬碟介面,該介面由於傳輸速度慢,如今早已被淘汰,現在的新電腦都是SATA硬碟介面,不過在一些比較舊的機子上還可以看到IDE介面。
目前硬碟介面均採用SATA介面,SATA介面有分為SATA2.0以及SATA3.0,其中SATA2.0最大傳輸速度為300M/s,而SATA3.0最大傳輸速率為600M/s。如今固態硬碟均採用的是SATA3.0介面,而普通的機械硬碟很多也開始全面採用SATA3.0介面,只要部分容量較小,價格比較低的機械硬碟還是用的SATA2.0介面。
2、查看硬碟介面其實非常簡單,尤其是IDE介面和SATA介面有很大的區別,對於台式電腦,可以直接打開電腦主機,查看硬碟介面,就知道硬碟類型了。
還可以通過下載軟體幫助識別。
『陸』 筆記本電腦硬碟介面分幾種
msata,標准sata和接固態硬碟的M.2介面
當然pci介面也可以擴展硬碟,光碟機位的也是sata介面。
『柒』 如何鑒別日立(筆記本)硬碟
我了個擦..還沒關閉回答呢啊.無意中搜到的.....
1. 搜索...現在都2012 了... 省錢買船票吧.
2. 當然是串口了...
『捌』 電腦硬碟有幾種 介面有幾種
硬碟介面常用的分為五種
1、SATA 介面硬碟:
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列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S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SAS是最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提供與串列ATA硬碟的兼容性。
『玖』 日立的串口硬碟一共有幾代
日立在接手IBM後,7K80是首推出的產品,如今推出的7K250已經全面替代7K80,占據了市場的主流,因此,這里著重介紹一下7K250系列硬碟。Deskstar 7K250桌面型硬碟是繼Deskstar 180GXP系列之後推出的7200轉/分、單碟容量達83GB(Deskstar 180GXP系列單碟容量為60GB)的產品,其性能要比早期產品更加出色。
☆ 編 號 說 明:
HDS 7 2 2 5 2 5 V L A T 8 0
1-2 3-4 5-6 7 8 9-10 11 12
HDS 表示這是日立HITACHI的Deskstar硬碟產品, Hitachi Deskstar Standard。
1-2位:代表硬碟轉速。
54 = 5400rpm ,72 = 7200rpm ,10 = 10000rpm , 15 = 15000rpm
3-4位:代硬碟產品系列的最大容量。
25 -代表此系列硬碟最大容量為250GB,這也就是Deskstar 7K250系列產品。
5-6位:代表硬碟容量,單位為GB或者10GB。
40=40GB, 80=80GB, 12=120GB, 16=160GB, 25=250GB。
7位:代表硬碟的生產代碼。目前所有Deskstar 7K250系列的該代碼都是 V 。
8位:代表硬碟高度。這和以前的IBM硬碟是一樣的。
L = 1英寸, T = 0.49英寸, N = 0.37英寸。
9-10位:代表硬碟介面類型。 AT -代表Ultra ATA100介面, SA -代表Serial ATA即串列ATA介面。
11位:-代表硬碟緩存容量。2 -代表2MB緩存, 8 -代表8MB緩存。
12位:代表硬碟的保留編號,目前暫時為數字 0 。
『拾』 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介面有幾種
筆記本的硬碟有兩種,一種ATA的介面,俗稱IDE硬碟,另外一種是現在比較常用的SATA介面,串口硬碟,但是幾年前的機器也不好判斷是是那種硬碟,使用識別軟體識別一下就知道了。
如下圖:
下載: CrystalDiskInfo4_1_3-en.rar (大小1MB)
下面的是軟體的截圖(軟體不僅僅能提供硬碟的控制,還能快速檢測硬碟的健康狀態):
SATA介面:
ATA介面:
尺寸: 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硬碟一般是2. 5英寸 ,而台式機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是筆記本電腦中為數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筆記本電腦硬碟都是可以通用的。
厚度: 但是筆記本電腦硬碟有個台式機硬碟沒有的參數,就是厚度,標準的筆記本電腦硬碟有9.5,12.5,17.5mm三種厚度。9.5mm的硬碟是為超輕超薄機型設計的,12.5mm的硬碟主要用於厚度較大光軟互換和全內置機型,至於17.5mm的硬碟是以前單碟容量較小時的產物,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機型採用了。
轉數: 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最快的是5400轉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號只有4200轉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現在台式機最慢的5400轉512K Cache硬碟比較起來也相差甚遠,由於筆記本電腦硬碟採用的是2.5英寸碟片,即使轉速相同時,外圈的線速度也無法和3.5英寸碟片的台式機硬碟相比,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已經是筆記本電腦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頸。
介面類型: 筆記本電腦硬碟一般採用3種形式和主板相連:用硬碟針腳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用特殊的硬碟線和主板相連,或者採用轉介面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是取決於廠家的設計。
容量及採用技術: 由於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碟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普遍採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碟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碟空間,提高磁碟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它還採用了諸如增強型自適應電池壽命擴展器、PRML數字通道、新型平滑磁頭載入/卸載等高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