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碟介面主要是SATA介面和M.2介面。如今市面上的SATA介面基本上都是SATA3.0。而M.2則分為兩種,一種同時集成了MKey和BKey、有兩個缺口,一種則只有MKey一個缺口。
② 固態硬碟怎麼選
首先看硬碟介面,第二點看容量,第三點看速度,第四點看顆粒和主控。
工具/原料:
Dell游匣G15
固態硬碟
1、首先看硬碟介面
固態硬碟常見介面是SATA介面和M.2介面,SATA介面所有電腦都有,M.2介面老電腦就沒有了,而且它的固態硬碟體積小,性能也強很多。老式電腦可選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新電腦可選M.2介面的固態硬碟。
③ 固態硬碟介面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主流常用——SATA介面
隨著固態硬碟的逐漸火熱和價格的下滑,2012年被業內人士和媒體看作固態硬碟普及的一年。固態硬碟與傳統機械硬碟相比,介面規格較多也容易被初用者混淆,不妨利用假期時間好好學習一下硬碟介面的選購,今天筆者為大家講解的就是常見固態硬碟介面選擇與使用。
主流常用——SATA介面
SATA介面已經不再是新技術了,從2001年推出SATA 1.0到目前的SATA2.0和SATA3.0,已經讓SATA成為目前固態硬碟的主要介面。就目前的使用率來說,SATA2.0用戶仍然最多,這主要受到PC介面的影響,不過目前市場上的SATA3.0產品,大多都可以向下兼容2.0。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SATA介面
SATA介面固態硬碟,大多用於代替機械硬碟,我們的台式機升級主要用到這類介面。隨著SATA 2.0與3.0的陸續推出,傳輸速率倍速成長至300與600MB/s,這是最早的PATA介面,也就是IDE介面不能相比的。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SATA介面
雖然現階段SATA介面的SSD以SATA 2.0為主流,SATA 3.0佔比較低,但其每秒高達600MB的傳輸速率,註定將成為SSD未來介面趨勢。
2伺服器類較多——PCI-E介面
伺服器類較多——PCI-E介面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PCI-E介面
與大家接觸較多的SATA介面相比,PCI-E主要用於內嵌式應用。雖然SSD與機械硬碟相比,用物理設備代替了機械設備的低速,但是在性能提升的過程中,固態硬碟再次受到物理尺寸和數據介面的限制。PCI-E介面相比SATA擁有更大帶寬,能使性能和容量取得進一步提升,充分發揮固態硬碟潛能。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PCI-E介面
雖然市面上PCI-E介面的主板不少,但是受到價格和使用便捷的影響,PCI-E介面SSD大多被用於伺服器上。PCIe 2.0的傳輸速率由PCIe 1.0的單向250MB/s提升到500MB/s,PCI 3.0可提升至750MB/s,這比SATA更令人興奮。
若以高階顯示適配器所採的×16規格來看,PCIe 2.0可達單向8GB/s、PCIe 3.0可達單向12GB/s的傳輸速率。非常適合專業人事使用。
3蘋果機專用——LIF介面SSD
蘋果機專用——LIF介面SSD
如果你用的是蘋果品牌機,要想使用固態硬碟,首要選擇就是LIF介面然後再考慮價格和容量問題吧,不多說了。目前市場上LIF介面SSD主要以源科產品為主,其它品牌以拆機品居多,市場流通較少。
老電腦升級——1.8寸ZIF介面SSD
早前筆記本電腦廠商大量採用的ZIF介面,主要以1.8寸產品為主,目前應用的人群不多了,主要適合老電腦升級。
ZIF介面
4非主流小型SSD——mSATA介面
非主流小型SSD——mSATA介面
隨著平板電腦的興起,以及Netbook、列印機等產品的普及,英特爾、創見等大廠商都將未來SSD應用,瞄準平板計算機、工規、軍規等領域。
固態硬碟選購知識 不同SSD介面應用解析
1.8寸SSD——mSATA嵌入式SSD
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一般是指超小型的SSD模塊,不同於傳統2.5吋或1.8吋的SSD產品。架構設計上類似嵌入式系統的DOM型態,創見也推出mSATA與Half-slim超小型SATA等兩款SSD產品。其中mSATA SSD的尺寸為29.85 mm x 50.8 mm x 3.5 mm,體積是傳統2.5吋SSD的12分之1、重量為7分之1,容量包括32GB和64GB兩款。
和名片一樣大的SSD——mSATA介面
這類介面的固態硬碟,主要服務於內嵌式內存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超薄型的系統產品上,是客戶和產品需求來選擇應用。簡單的說mSATA介面SSD就是一塊內置卡,而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成型固態硬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組裝。
④ 固態硬碟插哪裡
1、SATA介面,速度為6Gbps,與一般的機械硬碟使用的介面一樣,是比較常見的介面,直接打開機箱插入硬碟數據線電源線即可;
2、mSATA介面,是SATA協會開發的新的介面規范,這種介面一般用在筆記本上,只需要斜插入筆記本,然後往下按壓即可;
3、M.2介面,是為超極本量身定做的介面,主要是用來取代mSATA介面。一般在主板上會有對應的介面指示,插入即可;
4、PCI-E介面,就是通過一般獨立顯卡或外置設備常用的PCI-E介面進行連接,只需要直接插入主板的PCI-E介面即可。
⑤ 固態硬碟都有哪些尺寸,介面都有哪些
最常見的是2.5寸 7mm/9.5mm的SATA介面固態硬碟。稍少一點的是mSATA的半高/全高的。再少一點就有NGFF 2242/2280等。還有用於台式機的PCI-Express插槽的固態硬碟。
因為台灣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
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基本與普通硬碟一致(新興的U.2,M.2等形式的固態硬碟尺寸和外形與SATA機械硬碟完全不同)。
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諸多領域。
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大,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是正在普及至DIY市場。
由於固態硬碟的技術與傳統硬碟的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顆粒,再配適當的控制晶元,編寫主控制器代碼,就製造了固態硬碟。
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SATA-3介面、SAS介面、MSATA介面、PCI-E介面、M.2介面、CFast介面、SFF-8639介面和NVME/AHCI協議。
⑥ 固態硬碟選哪個介面
固態硬碟選擇哪種介面需要根據主板的情況而定。如果主板提供了M2介面,建議優先採用M2介面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較快。
如果主板沒有提供M2介面,就只能選擇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了。安裝方法和普通機械硬碟相同。
⑦ 固態硬碟插在哪
1、SATA介面,速度為6Gbps,與一般的機械硬碟使用的介面一樣,是比較常見的介面,直接打開機箱插入硬碟數據線電源線即可;
固態硬碟插在主板哪裡 固態硬碟插在主板哪裡
2、mSATA介面,是SATA協會開發的新的介面規范,這種介面一般用在筆記本上,只需要斜插入筆記本,然後往下按壓即可;
固態硬碟插在主板哪裡 固態硬碟插在主板哪裡
3、M.2介面,是為超極本量身定做的介面,主要是用來取代mSATA介面。一般在主板上會有對應的介面指示,插入即可;
固態硬碟插在主板哪裡 固態硬碟插在主板哪裡
4、PCI-E介面,就是通過一般獨立顯卡或外置設備常用的PCI-E介面進行連接,只需要直接插入主板的PCI-E介面即可
⑧ 固態硬碟插在台式電腦主板那個sata介面
插在主板上的SATA3.0介面。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快閃記憶體(FLASH晶元)、DRAM兩種。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
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 SATA-2介面、 SATA-3介面、SAS介面、MSATA介面、PCI-E介面等。
優點:
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ec,這比最快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已經發布的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ec,最終Serial ATA 3.0將實現600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SATA介面
⑨ 固態硬碟有幾種介面
1、U.2 介面:
傳輸速度飛快,目前主要用於企業級市場。因為價格昂貴,所以目前沒有普及。支持的主板類型較少;
2、SATA介面硬碟:
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屬於傳統類型的介面,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介面,在機械硬碟上面廣泛使用;
3、PCI-E 介面:
採用了點對點串列連接,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專用連接,不需要向整個匯流排請求帶寬,數據傳輸率提高,通過這個通道的固態硬碟目前是最快的;
4、Macbook固態硬碟介面:
這個類型的固態硬碟只有兩個缺口,是專用的介面類型,只能夠安裝在特定的macbook年份的機器上面,因為新的macbook不支持更換硬碟;
5、MSATA 介面硬碟:
是迷你版本的SATA介面,外型和電子界面與mini PCI-E完全相同,但電子信號不同,兩者互不兼容;
6、M.2 介面:
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介面。為超極本量身定做,規格尺寸小巧,傳輸性能高;
7、其他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