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文件 > 電腦硬碟分區恢復原理

電腦硬碟分區恢復原理

發布時間:2022-07-07 18:16:50

⑴ 電腦硬碟怎麼恢復分區

使用DiskGenius或者Partition Wizard等分區工具,將磁碟分區1和磁碟分區5刪除,然後歸並到D或E分區內即可,磁碟分區2不可以刪除,否則會導致無法啟動

⑵ 電腦磁碟分區裡面有個恢復分區是做什麼用的

恢復分區裡面放置的都是系統的引導信息來的。如果有這個文件,可以推斷電腦是GPT+UEFI啟動的。

⑶ 電腦硬碟誤刪分區 如何恢復

理論上講,硬碟分區被刪除,格式化後文件是完全可以恢復的。不過實際生活中,有時候不能達到100%完全恢復。
1)硬碟格式化過程是重新建立新的文件系統,硬碟上的數據還是保留在硬碟上,知道被覆蓋為止,這與文件刪除原理類似。但是硬碟格式化後很難保證沒有寫入操作,也就是文件覆蓋。比如,一般硬碟格式化後會裝入系統、存入數據等。這樣就會造成一些數據無法恢復。
2)不過還有一些情況是硬碟的文件系統損壞了,打不開並提示格式化等,很多用戶會將硬碟進行格式化處理,但是這種格式化會破壞原來的目錄結構,致使恢復出來的數據目錄結構不完整。
恢復方法:硬碟格式化恢復也需要藉助數據恢復軟體,DG數據恢復軟體、阿拉丁等。不過如果有一定的電腦基礎,也可以使用winhex這類工具,使用扇區編輯的方式手工恢復。當然了,恢復格式化數據是比較基本的數據恢復情況,也可以找專業人員協助操作。

⑷ 我下載了一個硬碟數據恢復軟體,據說可以恢復已刪除的文件請問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說到數據恢復,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硬碟的數據結構、文件的存儲原理,甚至操作系統的啟動流程,這些是你在恢復硬碟數據時必須使用的基本知識。即使你不需要恢復數據,了解這些知識(即使只是稍微多知道一些),對於你平時的電腦操作和應用也是很有幫助的。 硬碟的文件系統結構 初買來一塊硬碟,我們是沒有辦法使用的,你需要將它分區、格式化,然後再安裝上操作系統才可以使用。就拿我們一直沿用到現在的Win9x/Me系列來說,我們一般要將硬碟分成主引導扇區、操作系統引導扇區、FAT表、DIR目錄區和Data數據區等五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主引導扇區MBR在一個硬碟中是是唯一的,MBR區的內容只有在硬碟啟動時才讀取其內容,然後駐留內存。其它幾項內容隨你的硬碟分區數的多少而異。 主引導扇區(MBR) 主引導扇區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扇區,包括硬碟主引導記錄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區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導記錄的作用就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以及判別哪個分區為可引導分區,並在程序結束時把該分區的啟動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統引導扇區)調入內存加以執行。 分區表(DPT) 在主引導區中,從地址BE開始,到FD結束為止的64個位元組中的內容就是通常所說的分區表。分區表以80H或00H為開始標志,以55AAH為結束標志,每個分區佔用16個位元組,一個硬碟最多隻能分成四個主分區,其中擴展分區也是一個主分區。隨著硬碟容量的迅速擴大,引入的擴展分區可以不受四個主分區的限制,把硬碟分區數擴展到「Z」。 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區程序(例如DOS的Fdisk.exe)產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統可能這個扇區的內容代碼是不相同,但是實現的功能只有一個,使其中的一個活動分區獲得控制區,正常啟動系統。 。 (在D盤,E盤前面都有一個粉紅色的扇區,就是所謂的擴展分區表所在的位置,其後的62個扇區空閑,共同佔有一個隱含磁軌。) 主分區是一個比較單純的分區,通常位於硬碟的最前面一塊區域中,構成邏輯C磁碟。在主分區中,不允許再建立其它邏輯磁碟。也可以通過分區軟體,在分區的最後建立主分區,或在磁碟的中部建立主分區。 擴展分區的概念則比較復雜,也是造成分區和邏輯磁碟混淆的主要原因。由於硬碟僅僅為分區表保留了64個位元組的存儲空間,而每個分區的參數占據16 個位元組,故主引導扇區中總計可以存儲4個分區的數據。操作系統只允許存儲4個分區的數據,如果說邏輯磁碟就是分區,則系統最多隻允許4個邏輯磁碟。對於具體的應用,4個邏輯磁碟往往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了建立更多的邏輯磁碟供操作系統使用,系統引入了擴展分區的概念。 所謂擴展分區,嚴格地講它不是一個實際意義的分區,它僅僅是一個指向下一個分區的指針,這種指針結構將形成一個單向鏈表。這樣在主引導扇區中除了主分區外,僅需要存儲一個被稱為擴展分區的分區數據,通過這個擴展分區的數據可以找到下一個分區(實際上也就是下一個邏輯磁碟)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類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區。無論系統中建立多少個邏輯磁碟,在主引導扇區中通過一個擴展分區的參數就可以逐個找到每一個邏輯磁碟。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主分區之後的各個分區是通過一種單向鏈表的結構來實現鏈接的,因此,若單向鏈表發生問題,將導致邏輯磁碟的丟失。這就是當硬碟被CIH病毒破壞後,我們可以通過KV3000的F10功能來找到丟失的D,E及以後的邏輯分區的原因。 操作系統引導扇區(OBR)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統引導扇區,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扇區(這是對於DOS來說的,對於那些以多重引導方式啟動的系統則位於相應的主分區/擴展分區的第一個扇區),是操作系統可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也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其實每個邏輯分區都有一個OBR,其參數視分區的大小、操作系統的類別而有所不同。 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在當根目錄中尋找系統文件IO.SYS,MSDOS.SYS和WINBOOT.SYS三個文件,如果存在,就把 IO.SYS文件讀入內存,並移交控制權予該文件。在WIN98的系統中,沒有MSDOS.sys文件,系統能夠正常啟動,但是無法進入桌面;如果沒有 COMMAND.COM文件,能夠正常啟動到桌面,但是無法進入DOS字元方式。 BPB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個數、分配單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稱之為簇)的大小等重要參數。OBR由高級格式化程序產生(例如DOS 的Format.com)。 文件分配表(FAT)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9x系統的文件定址系統。為了防止意外損壞,FAT一般做兩個(也可以設置為一個),第二FAT為第一FAT 的備份, FAT區緊接在OBR之後(對於FAT32格式,位置是從引導扇區開始的第32個扇區就是第一個FAT表的位置),其大小由這個分區的空間大小及文件分配單元的大小決定。 隨著硬碟容量的迅速發展,Microsoft 的DOS及Windows也先後採用我們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FAT32格式。不過Windows NT、OS/2、UNIX/Linux、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不同於FAT文件格式。 FAT12是使用12BIT來表示簇的位置,最大容量32M,FAT16是使用兩個位元組16BIT位來表示簇的位置,分區最大容量2G,而FAT32採用4個位元組來表示簇的位置,分區最大容量65G。 目錄區(DIR)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錄區的簡寫,在FAT12和FAT16格式中,DIR緊接在第二FAT表之後,而在FAT32格式中,根目錄區的位置可以在分區中的任意位置,其起始位置是由引導扇區給出的。單有FAT表還不能確定文件在磁碟中的具體位置,只有FAT表和DIR區配合使用,才能准確定位文件的確切位置。 DIR記錄著每個文件(目錄)的文件名,擴展名,是否支持長文件各,起始單元(這是最重要的)、文件的屬性,大小,創建日期,修改日期等住處內容。操作系統在讀寫文件時,根據DIR中的起始單元,結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磁碟的具體位置,然後順序讀取每個簇的內容就可以了。 數據區(DATA) 在DIR區之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存儲區,即DATA區。 DATA雖然占據了硬碟的絕大部分空間,但沒有了前面的各部分,它對於我們來說,也只能是一些枯燥的二進制代碼,沒有任何意義。 注意:我們通常所說的格式化程序(指高級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並沒有把DATA區的數據清除,只是重寫了FAT表而已,除非你使用了「Format X: /U」命令,強制對每一扇區寫「F6」。 至於硬碟分區,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絕大部分的DATA區的數據並沒有被改變,這也是許多硬碟數據能夠得以修復的原因。但即便如此,MBR,OBR,FAT,DIR之一被破壞的話,我們的數據也無法正常讀取。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經常整理磁碟,那麼你的數據區的數據可能是連續的,這樣即使MBR/FAT/DIR全部壞了,我們也可以使用磁碟編輯軟體(比如DOS下的DiskEdit,DDD,KV3000,EasyRevoery等),只要找到一個文件的起始保存位置,那麼這個文件就有可能被恢復

⑸ 請問數據恢復的原理是什麼

說到數據恢復,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硬碟的數據結構、文件的存儲原理,甚至操作系統的啟動流程,這些是你在恢復硬碟數據時必須使用的基本知識。即使你不需要恢復數據,了解這些知識(即使只是稍微多知道一些),對於你平時的電腦操作和應用也是很有幫助的。
硬碟的文件系統結構
初買來一塊硬碟,我們是沒有辦法使用的,你需要將它分區、格式化,然後再安裝上操作系統才可以使用。就拿我們一直沿用到現在的Win9x/Me系列來說,我們一般要將硬碟分成主引導扇區、操作系統引導扇區、FAT表、DIR目錄區和Data數據區等五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主引導扇區MBR在一個硬碟中是是唯一的,MBR區的內容只有在硬碟啟動時才讀取其內容,然後駐留內存。其它幾項內容隨你的硬碟分區數的多少而異。
主引導扇區(MBR)
主引導扇區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扇區,包括硬碟主引導記錄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區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導記錄的作用就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以及判別哪個分區為可引導分區,並在程序結束時把該分區的啟動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統引導扇區)調入內存加以執行。
分區表(DPT)
在主引導區中,從地址BE開始,到FD結束為止的64個位元組中的內容就是通常所說的分區表。分區表以80H或00H為開始標志,以55AAH為結束標志,每個分區佔用16個位元組,一個硬碟最多隻能分成四個主分區,其中擴展分區也是一個主分區。隨著硬碟容量的迅速擴大,引入的擴展分區可以不受四個主分區的限制,把硬碟分區數擴展到「Z」。
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區程序(例如DOS的Fdisk.exe)產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統可能這個扇區的內容代碼是不相同,但是實現的功能只有一個,使其中的一個活動分區獲得控制區,正常啟動系統。

(在D盤,E盤前面都有一個粉紅色的扇區,就是所謂的擴展分區表所在的位置,其後的62個扇區空閑,共同佔有一個隱含磁軌。)
主分區是一個比較單純的分區,通常位於硬碟的最前面一塊區域中,構成邏輯C磁碟。在主分區中,不允許再建立其它邏輯磁碟。也可以通過分區軟體,在分區的最後建立主分區,或在磁碟的中部建立主分區。
擴展分區的概念則比較復雜,也是造成分區和邏輯磁碟混淆的主要原因。由於硬碟僅僅為分區表保留了64個位元組的存儲空間,而每個分區的參數占據16個位元組,故主引導扇區中總計可以存儲4個分區的數據。操作系統只允許存儲4個分區的數據,如果說邏輯磁碟就是分區,則系統最多隻允許4個邏輯磁碟。對於具體的應用,4個邏輯磁碟往往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了建立更多的邏輯磁碟供操作系統使用,系統引入了擴展分區的概念。
所謂擴展分區,嚴格地講它不是一個實際意義的分區,它僅僅是一個指向下一個分區的指針,這種指針結構將形成一個單向鏈表。這樣在主引導扇區中除了主分區外,僅需要存儲一個被稱為擴展分區的分區數據,通過這個擴展分區的數據可以找到下一個分區(實際上也就是下一個邏輯磁碟)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類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區。無論系統中建立多少個邏輯磁碟,在主引導扇區中通過一個擴展分區的參數就可以逐個找到每一個邏輯磁碟。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主分區之後的各個分區是通過一種單向鏈表的結構來實現鏈接的,因此,若單向鏈表發生問題,將導致邏輯磁碟的丟失。這就是當硬碟被CIH病毒破壞後,我們可以通過KV3000的F10功能來找到丟失的D,E及以後的邏輯分區的原因。
操作系統引導扇區(OBR)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統引導扇區,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扇區(這是對於DOS來說的,對於那些以多重引導方式啟動的系統則位於相應的主分區/擴展分區的第一個扇區),是操作系統可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也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其實每個邏輯分區都有一個OBR,其參數視分區的大小、操作系統的類別而有所不同。
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在當根目錄中尋找系統文件IO.SYS,MSDOS.SYS和WINBOOT.SYS三個文件,如果存在,就把IO.SYS文件讀入內存,並移交控制權予該文件。在WIN98的系統中,沒有MSDOS.sys文件,系統能夠正常啟動,但是無法進入桌面;如果沒有COMMAND.COM文件,能夠正常啟動到桌面,但是無法進入DOS字元方式。

BPB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個數、分配單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稱之為簇)的大小等重要參數。OBR由高級格式化程序產生(例如DOS 的Format.com)。

文件分配表(FAT)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9x系統的文件定址系統。為了防止意外損壞,FAT一般做兩個(也可以設置為一個),第二FAT為第一FAT的備份, FAT區緊接在OBR之後(對於FAT32格式,位置是從引導扇區開始的第32個扇區就是第一個FAT表的位置),其大小由這個分區的空間大小及文件分配單元的大小決定。
隨著硬碟容量的迅速發展,Microsoft 的DOS及Windows也先後採用我們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FAT32格式。不過Windows NT、OS/2、UNIX/Linux、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不同於FAT文件格式。
FAT12是使用12BIT來表示簇的位置,最大容量32M,FAT16是使用兩個位元組16BIT位來表示簇的位置,分區最大容量2G,而FAT32採用4個位元組來表示簇的位置,分區最大容量65G。
目錄區(DIR)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錄區的簡寫,在FAT12和FAT16格式中,DIR緊接在第二FAT表之後,而在FAT32格式中,根目錄區的位置可以在分區中的任意位置,其起始位置是由引導扇區給出的。單有FAT表還不能確定文件在磁碟中的具體位置,只有FAT表和DIR區配合使用,才能准確定位文件的確切位置。
DIR記錄著每個文件(目錄)的文件名,擴展名,是否支持長文件各,起始單元(這是最重要的)、文件的屬性,大小,創建日期,修改日期等住處內容。操作系統在讀寫文件時,根據DIR中的起始單元,結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磁碟的具體位置,然後順序讀取每個簇的內容就可以了。
數據區(DATA)
在DIR區之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存儲區,即DATA區。
DATA雖然占據了硬碟的絕大部分空間,但沒有了前面的各部分,它對於我們來說,也只能是一些枯燥的二進制代碼,沒有任何意義。
注意:我們通常所說的格式化程序(指高級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並沒有把DATA區的數據清除,只是重寫了FAT表而已,除非你使用了「Format X: /U」命令,強制對每一扇區寫「F6」。
至於硬碟分區,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絕大部分的DATA區的數據並沒有被改變,這也是許多硬碟數據能夠得以修復的原因。但即便如此,MBR,OBR,FAT,DIR之一被破壞的話,我們的數據也無法正常讀取。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經常整理磁碟,那麼你的數據區的數據可能是連續的,這樣即使MBR/FAT/DIR全部壞了,我們也可以使用磁碟編輯軟體(比如DOS下的DiskEdit,DDD,KV3000,EasyRevoery等),只要找到一個文件的起始保存位置,那麼這個文件就有可能被恢復。

⑹ 電腦磁碟分區後恢復

恢復分區裡面放置的都是系統的引導信息來的。
如果有這個文件,可以推斷出樓主的電腦是GPT+UEFI啟動的。
恢復分區是電腦一鍵還原功能,裡面放置系統出場時備份的文件,以及引導還原文件。可以在系統出現故障時,選擇還原來修復故障的。
如果樓主基本不用一鍵還原的話,就可以刪除的,否則還是建議保留的。

⑺ GHOST恢復是什麼原理 怎麼用

GHOST的原理和操作

Ghost就是克隆硬碟的程序,該程序在DOS下執行,所以要進行硬碟的克隆,必須先進入純DOS環境,然後進到Ghost子目錄,運行Ghost�exe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在運行該程序前最好啟動DOS的滑鼠驅動程序,因為Ghost的操作畫面是仿窗口畫面,使用滑鼠點擊來選擇會方便一些——雖然也可以用鍵盤來操作。另外在備份或克隆硬碟前最好清理一下硬碟——刪除不用文件、清空回收站、碎片整理等。
1.分區備份
使用Ghost復制備份,有整個硬碟(Disk)和分區硬碟(Partition)兩種備份方式。點擊「Local」(本地)項,在右面彈出的菜單中有三個子項,其中「Disk」表示整個硬碟備份(也就是克隆),「Partition」表示單個分區硬碟備份以及硬碟檢查「Check」。 「Check」項的功能是檢查硬碟或備份的文件,看是否可能因分區、硬碟被破壞等造成備份或還原失敗。而分區備份作為個人用戶來保存系統數據,特別是在恢復和復制系統分區具有實用價值。
選擇「Local/Partition/To Image」菜單,彈出硬碟選擇窗口,開始分區備份操作。點擊該窗口中白色的硬碟信息條,選擇硬碟,然後選擇要操作的分區(用滑鼠點擊)。
然後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備份儲存的目錄路徑並輸入備份文件名稱,注意備份文件的名稱帶有GHO的後綴名。接下來,程序會詢問是否壓縮備份數據,並給出三個選擇。「No」表示不壓縮,
「Fast」表示小比例壓縮而備份執行速度較快,「High」就是高比例壓縮但備份執行速度較慢。最後,選擇「Yes」按鈕即開始進行分區
硬碟的備份。Ghost備份的速度相當快,不用久等就可以完成備份,備份的文件以GHO後綴名儲存在設定的目錄中。
2.分區備份的還原
如果硬碟中備份的分區數據受到損壞,用一般磁碟數據修復方法不能修復,以及系統被破壞後不能啟動,都可以用備份的數據進行完全的復原,無須重新安裝程序或系統。當然,也可以將備份還原到另一個硬碟上。要恢復備份的分區,就在選擇菜單「Local/Partition/FromImage」,在彈出窗口中選擇還原的備份文件,再選擇還原的硬碟和分區,點擊 「Yes」按鈕即可。
恢復還原時要注意的是,硬碟分區的備份還原是要將原來的分區一成不變地還原出來包括分區的類型、數據的空間排列等。建議使用Ghost Explorer程序在Win95/98系統中進行還原操作,因為
Ghost Explorer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對備份文件的管理和恢復操作。
3.硬碟的克隆
硬碟的克隆就是對整個硬碟的備份和還原,選擇菜單「Local/Disk/To Disk」,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源硬碟
(第一個硬碟),然後選擇要復制到的目的硬碟(第二個硬碟)。注意,可以設置目的硬碟各個分區的大小,Ghost可以自動對目的硬碟按設定的分區數值進行分區和格式化。選擇「Yes」開始執
行。
Ghost能將目的硬碟復製得與源硬碟幾乎完全一樣,並實現分區、格式化、復制系統和文件一步完成。只是要注意目的硬碟不能太小,必須能將源硬碟的內容裝下。
Ghost還提供了一項硬碟備份功能,就是將整個硬碟的數據備份成一個文件保存在硬碟上(菜單「Local/Disk/To Image」),然後就可以隨時還原到其它硬碟或原硬碟上。這對要安裝多個系統硬碟很方便。使用方法與分區備份相似。要注意的是,備份成的文件不能大於2GB。
4.網路多機硬碟克隆
Symantec公司對Ghost的最大改進就是在一對一的克隆方式上增加了一對多的方式,即透過TCP/IP網路同時從一台電腦上克隆多台電腦的硬碟系統,並可以選擇交互或批處理方式,這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企業安裝大量新電腦的操作系統,或對眾多電腦進行系統升級。但目前下載的試用版本為單機版並不能使用「LPT」和
「NetBios」的網路克隆的功能。
Explorer備份還原
Ghost是DOS程序,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而Ghost Explorer是Ghost附帶的在Win9x 下使用的磁碟備份還原工具,該工具雖然沒有硬碟克隆的功能,但可以調用DOS版的 Ghost對硬碟和分區進行備份,該工具最突出的是有很好的備份文件還原功能。
從開始菜單執行Ghost Explorer,彈出圖5所示的界面。選擇菜單「Ghost/LocateGhost.exe」,在彈出的對話窗口中設定Explorer要調用的Ghost克隆程序所在的位置, Ghost Explorer必須要調用DOS版的Ghost程序才能進行硬碟備份。
使用Explorer可以備份整個硬碟或單個硬碟分區,點擊工具欄上的圓柱形圖標,彈出硬碟或分區選擇對話窗口,然後再選擇備份文件的儲存目錄並輸入名稱即可完成。要注意的是,非注冊用戶不能使用備份這項功能。
在Ghost Explorer中管理硬碟備份文件就非常方便了。首先選擇打開一個備份文件(「File/Open」),這時備份中的文件就像資源管理器一樣在程序界面窗口中列出,可以在其中非常方便地查看、打開文件,也可以查找文件,或者將某個文件刪除(但不能刪除目錄)。在Ghost Explorer中提供了多種還原硬碟備份文件的方法,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滑鼠右鍵點擊某個文件,在彈出菜單中選擇「Restore」,然後輸入要還原到的目錄,這樣,單個文件就從整個磁 盤備份中還原出來了。
當然,如果要還原整個磁碟備份,只需選擇左面目錄列表欄中最上面的帶磁碟圖標的目 錄項,然後點擊工具
欄中的還原圖標 (第二個)就可以了。

你可以通過這個鏈接引用該篇文章:http://shenmaohua.bokee.com/viewdiary.15933122.html

閱讀全文

與電腦硬碟分區恢復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索尼32寸電腦曲屏顯示器多少錢 瀏覽:378
在火車上使用電腦對硬碟損害大嗎 瀏覽:49
電腦文件怎麼覆蓋安裝 瀏覽:608
電腦文件丟失無法啟動 瀏覽:157
手機變調軟體 瀏覽:492
家裡有我wifi電腦上不了網 瀏覽:349
結束電腦進程是按哪個 瀏覽:503
電腦連接列印機電腦顯示器就閃屏 瀏覽:684
電腦找快捷鍵設置 瀏覽:352
電腦咪咕音樂能將音樂下到u盤嗎 瀏覽:486
比賽用的電腦配置 瀏覽:122
蘋果平板電腦如何設置屏幕旋轉 瀏覽:434
電腦保存的文檔在哪裡 瀏覽:284
電腦光碟刻錄機安裝視頻 瀏覽:919
怎樣在平板電腦上搜索文件 瀏覽:886
dell筆記本電腦的密碼怎麼設置 瀏覽:488
如何更改電腦瀏覽器默認打開網頁 瀏覽:827
win7我的電腦怎麼換圖標 瀏覽:524
多少錢電腦玩csgo流暢 瀏覽:883
安裝一部電腦都要什麼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