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腦一個磁碟分區壞了怎麼辦
首先來看看硬碟有了物理損傷,也就是有了壞道後有哪些現象。
1.讀取某個文件或運行某個軟體時經常出錯,或者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操作成功,其間硬碟不斷讀盤並發出刺耳的雜音,這種現象意味著硬碟上載有數據的某些扇區已壞。
2.開機時系統不能通過硬碟引導,軟盤啟動後可以轉到硬碟盤符,但無法進入,用SYS命令傳導系統也不能成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因為很有可能是硬碟的引導扇區出了問題。
3.正常使用計算機時頻繁無故出現藍屏。
對於前面3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有辦法作或多或少地補救。以下提供了幾種方法來對硬碟的壞道作修復,要注意的是,應該優先考慮排在前面的方法。
2.實際上,第1種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因為Windows98對「壞道」的自動修復很大程度上是對邏輯壞道而言,而不能自動修復物理壞道,所以有必要考慮對這些壞道作「冷處理」。所謂「冷處理」就是在這些壞道上作標記,不去使用,惹不起還躲得起。記住第1種方法中壞道的位置,然後把硬碟高級格式化,將有壞道的區域劃成一個區,以後就不要在這個區上存取文件了。要說明的是,不要為節約硬碟空間而把這個區劃得過分「經濟」,而應留有適當的餘地,因為讀取壞道周圍的「好道」是不明智的--壞道具有蔓延性,如果動用與壞道靠得過分近的「好道」,那麼過不了多久,硬碟上新的壞道又將出現。
3.用一些軟體對硬碟作處理,其中最典型的是PartitionMagic了。這里以4.0版本為例:掃描硬碟可以直接用PartitionMagic4中的「check」命令來完成,但該命令無自動修復功能,所以最好在PartitionMagic4中調用Windows98的相關程序來完成這個任務。標記了壞簇後,可以嘗試著對它進行重新測試,方法是在Operations菜單下選擇「Advanced/badSectorRetest」;把壞簇分成一個(或多個)區後,可以考慮把該區隱藏,以免在Windows98中誤操作,這個功能是通過HidePartition菜單項來實現的。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經過格式化而直接將有壞簇的分區隱藏的話,那麼該分區的後續分區將由於盤符的變化而導致其中的一些與盤符有關的程序不能正確運行,比如一些軟體在桌面上建立的快捷方式將找不到宿主程序,解決之道是利用Tools菜單下的DriveMapper菜單項,它會自動地收集快捷方式和注冊表內的相關信息,並對它們作正確的修改。特別指出的是,在較新版的PartitionMagic5.0Pro中,DriveMapper也升級成了3.0版本,從而使該項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和簡潔。另外,DiskManager這個軟體也能做這個工作。隱藏了分區後,不要試圖把壞道所在的分區的前後分區合並--那是徒勞無益的,因為這兩個分區在物理上並不連續。
4.對於硬碟0扇區損壞的情況,看起來比較棘手,但也不是無葯可救--只要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就行了,完成這項工作的理想軟體是Pctools9.0,具體地說,是Pctools9.0中的DE工具,要注意的是,修改扇區完成後,只有對硬碟作格式化後才會把分區表的信息寫入1扇區(現在作為0扇區了)。
5.不到萬不得已,這一招最好不要用:即對硬碟作低格。因為對硬碟作低格至少有兩點害處:一是磨損碟片,二是對有壞道的硬碟來說,低格還會加速壞道的擴散。
6.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主板BIOS的相關內容要設置得當,特別是對於一些TX晶元組級別以前的主板,由於沒有自動識別硬碟規格的能力,往往會因設置不當而影響硬碟的使用,輕則硬碟不能物盡其用,重則損傷硬碟。
以上介紹的是硬碟有物理損傷時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大多數是消極的,是以犧牲硬碟容量為代價的。硬碟有了壞道,如果不是因為老化問題,則說明平時在使用上有不妥之處,比如對硬碟過分頻繁地整理碎片、內存太少以致應用軟體對硬碟頻頻訪問等。而忽略對硬碟的防塵處理也會導致硬碟磁頭因為定位困難引發機械故障。另外,對CPU超頻引起外頻增高,迫使硬碟長時間在過高的電壓下工作,也會引發故障,所以,平時對硬碟的使用還應以謹慎操作為上策。
Ⅱ 電腦硬碟的一個分區損壞找不到了該如何處理
針對分區盤打不開的問題,通常是由於文件系統破壞所造成的。對此我們可以在「運行」窗口中輸入「cmd」進入。
2
/6
如圖所示,待進入命令提示符界面後,根據分區所在的盤符,輸入「CHKDSK"命令,如圖所示,即可完成修復操作。
3
/6
同時針對分區盤無法正常讀取的問題,我們還可以藉助如圖所示的故障修復工具,通常對其進行低格操作進行修復。
4
/6
在修復分區盤過程中,因操作不當所造成的數據丟失問題,我們可以藉助如圖所示的電腦數據恢復工具進行恢復。
5
/6
此外,我們還可以藉助如圖所示的分區盤量產工具,通過先檢查U盤的類型,以獲取有關的硬體信息。
6
/6
接下來就可以根據分區盤的主控晶元信息,以及PID和VID信息,通過網路搜索下載相關的量產工具,以完成修復操作。
首先來看看硬碟有了物理損傷,也就是有了壞道後有哪些現象。
1.讀取某個文件或運行某個軟體時經常出錯,或者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操作成功,其間硬碟不斷讀盤並發出刺耳的雜音,這種現象意味著硬碟上載有數據的某些扇區已壞。
2.開機時系統不能通過硬碟引導,軟盤啟動後可以轉到硬碟盤符,但無法進入,用SYS命令傳導系統也不能成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因為很有可能是硬碟的引導扇區出了問題。
3.正常使用計算機時頻繁無故出現藍屏。
對於前面3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有辦法作或多或少地補救。以下提供了幾種方法來對硬碟的壞道作修復,要注意的是,應該優先考慮排在前面的方法。
2.實際上,第1種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因為Windows98對「壞道」的自動修復很大程度上是對邏輯壞道而言,而不能自動修復物理壞道,所以有必要考慮對這些壞道作「冷處理」。所謂「冷處理」就是在這些壞道上作標記,不去使用,惹不起還躲得起。記住第1種方法中壞道的位置,然後把硬碟高級格式化,將有壞道的區域劃成一個區,以後就不要在這個區上存取文件了。要說明的是,不要為節約硬碟空間而把這個區劃得過分「經濟」,而應留有適當的餘地,因為讀取壞道周圍的「好道」是不明智的--壞道具有蔓延性,如果動用與壞道靠得過分近的「好道」,那麼過不了多久,硬碟上新的壞道又將出現。
Ⅲ 移動硬碟其中一個分區顯示損壞,要格式化
1、首先在電腦中,右擊軟體選擇《已管理員身份運行》,如下圖所示。
Ⅳ 電腦機械硬碟的一個分區突然讀不出來了怎麼辦
機械硬碟的一個分區如果讀不出來,那麼一定是內部出現了壞道或損壞,這時可要當心,必須及時把裡面的內容拷貝出來,以免硬碟損壞造成更大的損失。
Ⅳ 機械硬碟損壞無法開機如何恢復數據
硬碟數據恢復故障類型
1 硬碟數據恢復軟體類故障的特點為: 無法進入操作系統、文件無法讀取、文件無法被關聯的應用程序打開、文件丟失、分區 丟失、亂碼顯示等。
2 硬碟數據恢復常見硬體故障原因主要有: 硬碟的讀寫磁頭由於受到劇烈震動後極易損壞,導致不認硬碟,因此硬碟的 磁頭組件是硬碟硬體損壞的常見故障; 硬碟的供電、介面故障; 硬碟主板電路板燒毀故障; 硬碟電機驅動晶元損壞導致主軸電機不轉; 硬碟的碟片包括邏輯性壞道和物理性壞道的故障; 硬碟的固件丟失或損壞等故障。
另外硬碟的緩存若出現故障會導致硬碟不被識別、亂碼,進入操作系統異常死機等現象。硬碟主板上的 BIOS 用於保存硬碟容量、介面等信息,硬碟所有的工作流程都 與 BIOS 程序有關,通斷電瞬間可能會導致 BIOS 程序丟失或者紊亂。BIOS 不正常可能會導致硬碟誤認、不能識別等各種各樣的故障現象。
硬碟的數據存儲結構原理
硬碟分成主引導區( MBR) 、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區 ( DBR) 、FAT 表、DIR 目錄區和 DATA 數據區等 5 部分。
MBR( Main Boot Record) 即硬碟主引導記錄區,位於整個硬碟的 0 磁軌 0 柱面 1 扇區。包括硬碟主引導記錄 ( MBR) 和分區表( Disk Partition Table,DPT)。其中主引導記錄的作用就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以及確定哪個分區為引導分區,並在程序結束時把該分區的啟動程序( 也就是操作系統引導扇區) 調入內存加以執行。分區表以 80H 或 00H 為開始標志,以 55AAH 為結束標志,共 64 位元組, 位於本扇區的最末端。 MBR 是由分區程序( 如Fdisk. exe) 產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統這個扇區可能是不相同的。
操作系統引導區 ( Dos Boot Record,DBR) 通常位於硬碟的 0 磁軌 1 柱面 1 扇區,是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 BPB ( Bi- os Parameter Block) 的分區參數記錄表。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是當 MBR 將系統控制權交給它時,判斷本分區根目錄前兩個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統的引導文件。如果確定存在,就把它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交給該文件。BPB 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 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 個數,分配單元的大小等重要參數。 DBR是由高級格式化程序( 如Format. com) 所產生。
文件分配表 ( File Allocation Table,FAT) ,是操作系統的文件定址系統。為了防止意外損壞,FAT一般做兩個( 也可以設置為一個) ,第二 FAT 為第一 FAT 的備份。同一個文件的數據並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碟的一個連續的 區域內,而往往會分成若干段,像一條鏈子一樣存放,這種存儲方式稱為文件的鏈式存儲。硬碟上的文件常常要進行創建、刪除、增長、縮短等操作,因此盤上的文件可能被分得很零碎 ( 每段至少是一簇) ,但由於硬碟上保存著段與段之間的連接信息 ( 即 FAT,文件分配表) ,操作系統在讀取文件時,總是能夠准確地找到各段的位置並正確讀出。在 FAT 區之後便是目錄區與數據區,其中目錄區起到定位的作用,而數據區 DAT 是真正存儲數據的地方, 位於 DIR 區之後,占據硬碟上的大部分數據空間。
硬碟數據恢復原理和方法
當存儲一個文件時,操作系統會檢查 FAT,找到足夠容納我們新文件的空間,然後把文件內容寫到相應的硬碟扇區上,最後在 FAT 中做上標志,表示該空間已被佔用。因此,當刪除文件時,並不對實際文件所佔用的扇區進行操作,而是僅在分配表中標記為空白,而文件的實際內容並沒被破壞,並且通常所說的格式化程序 ( 指高級格式化) ,並沒有把 DATA 區的數據清除,只是重寫了 FAT 表而已,至於分區硬碟,也只是修改了 MBR 和 EBR,絕大部分的 DATA 區的數據並沒有被改變,這也是許多硬碟數據能夠得以修復的原因。但前提條件是: 被刪除文件的扇區不能被新文件佔用,否則就無法恢復原文件了。
1 文件刪除及恢復
操作系統刪除文件的操作進行了兩方面的操作:
將文件在磁碟的文件目錄表中的相應文件目錄登記項的第一個位元組更改為 E5H。
將文件所佔的鏃號在文件分配表中的記錄清零, 以釋放該文件所佔空間。
因此,文件數據信息仍然 「保留」 在硬碟數據區中。所以,此類型的數據恢復只要通過某些數據恢復軟體,按照有關的設置進行掃描即可恢復數據,只是注意: 恢復後的數據不能存放在故障盤的分區中。
2 硬碟重分區或分區表損壞下的數據恢復
對硬碟重分區或分區表損壞也既是人為或病毒入侵等原因修改了硬碟邏輯 0 扇區 ( 即硬碟主引導記錄) 。
解決方法:將硬碟作為從盤掛接到另一台計算機上進入系統, 在系統下啟動數據恢復軟體打開從盤,查看此硬碟的邏輯 0 扇區的結尾標識是否為 55AA,若不是將之改為 55AA,將硬碟接到原計算機上開機看是否正常。
手動修復分區表。手動修復分區表將完全憑借經驗,在數據恢復軟體下直接操作分區表數據。對於一個已經被破壞的分區表而言,其結束位置可能完全錯亂,此時大家可以通過尋找下一個 「55AA」 標志來確定,因為下一個分區開始的位置向前推移一個扇區就是上一個分區結束的位置。根據所得到的磁頭、扇區和柱面數字再折算成 16 進制,然後使用數據恢復軟體回寫即可。此外,在尋找下一個 「55AA」 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很多干擾項,建議根據硬碟分區的容量結合判斷。手寫恢復分區表的整個過程需要擁有大量的實際經驗,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
3 硬碟 DBR 損壞的數據恢復
DBR 是操作系統能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 BPB ( Bios Parameter Block) 的本分區參數記錄。引導程序主要作用是當 MBR 把系統控制權交給它時,判斷本分區是不是引導分區,如是,則 把其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交給該文件。BPB 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 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 個數、分配單元的大小等重要參數。它對操作系統的成功啟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DBR 被破壞時計算機系統將無法啟動,因此每一個分區都有一個備份 DBR,此時,可以利用硬碟上已存在的 DBR 備份去恢復被損壞的 DBR。首先將待修硬碟掛接在另一台正常的計算機上,進入系統後用數據恢復軟體打開待修硬碟。如果分區格式為 FAT32,則利用分區表數據找到故障分區的起始扇區,跳轉到該分區起始位置,第一個扇區為DBR,往後查找到第六個扇區,此分區即為 DBR 備份的數據,將之覆蓋第一個 DBR 扇區即可。完成後,將修復的硬碟掛到原機器上,重啟系統。
如果分區格式為 NTFS,則利用分區表數據找到故障分區的最後一個扇區,只需把最後一個扇區備份的 DBR 覆蓋到原故障 DBR 扇區,即可修復好 NTFS 分區,數據也會完好無損。
Ⅵ 電腦硬碟其中一個分區磁碟結構損壞無法讀取怎麼把數據拷出來
移動硬碟出現「磁碟結構損壞且無法讀取」,有可能是usb供電不足,也可能是文件丟失,還可能是碟片損壞。按如下步驟嘗試判斷:
1、先用數據修復軟體,比如diskgenius修復一下分區錯誤,或還原一下文件,如果還晃能正常讀取,就換USB介面嘗試。
2、如果是台式機,換後置介面。如果是筆記本,試一試其它介面。如果至少有一個usb介面正常,說明是供電不足的問題。
3、如果依然不正常,在別人電腦上測試。如果多台電腦都不正常,說明是硬體問題。
4、接下來,依次替換數據線、移動硬碟盒,如果還不正常,說明硬碟壞了。如果有重要數據,可以找專業的恢復公司恢復,如果沒有什麼東西,換硬碟好了。
Ⅶ 我的硬碟有一個分區損壞了,裡面的文件非常重要,能幫我恢復一下嗎大師
可以恢復。到網路搜。免費下載試用軟體,裡面有使用教程。SuperRecovery超級硬碟數據恢復軟體。這個是目前最好的恢復軟體。中文軟體,簡單易用,功能強大。原文件名恢復。支持照片預覽。掃描恢復數據快。支持WIN7..。
數據恢復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下資料來源於互聯網)
數據恢復過程中最怕被誤操作而造成二次破壞,造成恢復難度陡增。數據恢復過程中,禁止往源盤裡面寫入新數據的。
不要做DskChk磁碟檢查。一般文件系統出現錯誤後,系統開機進入啟動畫面時會自動提示是否需要做磁碟檢查,默認10秒後開始進行DskChk磁碟檢查操作,這個操作有時候可以修復一些小損壞的目錄文件,但是很多時候會破壞了數據。因為復雜的目錄結構它是無法修復的。修復失敗後,在根目錄下會形成FOUND.000這樣的目錄,裡面有大量的以.CHK為擴展名的文件。有時候這些文件改個名字就可以恢復,有時候則完蛋了,特別是FAT32分區或者是NTFS比較大的資料庫文件等。
不要再次格式化分區。用戶第一次格式化分區後分區類型改變,造成數據丟失,比如原來是FAT32分區格成NTFS分區,或者原來是NTFS的分區格式化成FAT32分區。數據丟失後,用一般的軟體不能掃描出原來的目錄格式,就再次把分區格式化會原來的類型,再來掃描數據。我們指出的是,第2次格式化會原來的分區類型就是嚴重的錯誤操作,很可能把本來可以恢復的一些大的文件給破壞了,造成永久無法恢復。
不要把數據直接恢復到源盤上。很多普通客戶刪除文件後,用一般的軟體恢復出來的文件直接還原到原來的目錄下,這樣破壞原來數據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嚴格禁止直接還原到源盤。
不要進行重建分區操作。分區表破壞或者分區被刪除後,若直接使用分區表重建工具直接建立或者格式化分區,很容易破壞掉原先分區的文件分配表(FAT)或者文件記錄表(MFT)等重要區域,造成恢復難度大大增加。我們在恢復的實踐過程中碰到過多次客戶在分區表破壞後,先自行嘗試過幾種分區工具都無法恢復數據後才想到找專業人員幫忙,結果我們發現在多種分區工具作用後,破壞了一些重要的目錄文件,造成文件目錄恢復不完整,有些大的文件無法恢復。而按客戶描述的最初分區丟失的情況,這些文件一般都可以完全恢復了,真是很可惜啊。專業的數據恢復人員在重建分區表之前都會先定位分區的具體位置(邏輯扇區號),然後用扇區查看工具先檢查分區的幾個重要參數比如DBR/FAT/FDT/MFT等,確認後才修改分區表的,而且修改完分區表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會禁止系統做dskchk破壞分區目錄,保證數據不會被破壞到。
陣列丟失後不要重做陣列。我們在挽救伺服器陣列的實踐中遇到過有些網管在伺服器崩潰後強行讓陣列上線,即使掉線了的硬碟也強制上線,或者直接做rebuilding。這些操作都是非常危險的,任何寫入盤的操作都有可能破壞數據。
數據丟失後,要嚴禁往需要恢復的分區裡面存新文件。最好是關閉下載工具,不要上網,不必要的應用程序也關掉,再來掃描恢復數據。若要恢復的分區是系統分區,當數據文件刪除丟失後,若這個電腦裡面沒有資料庫之類的重要數據,我們建議您直接把電腦斷電,然後把硬碟掛到別的電腦來恢復,因為在關機或者開機狀態下,操作系統會往系統盤裡面寫數據,可能會破壞數據。
Ⅷ 硬碟某一個分區損壞如何處理
分區盤打不開時如何進行修復操作呢?下面將與大家分享一下,有關打不開或無法正常讀取時的修復方法。
方法/步驟
針對分區盤打不開的問題,通常是由於文件系統破壞所造成的。對此我們可以在「運行」窗口中輸入「cmd」進入。
Ⅸ 機械硬碟壞,裡面的數據還能恢復嗎
您好,硬碟壞了是可以恢復數據的,要看是軟故障還是硬故障,要是軟故障的話操作是比較簡單的,但是硬故障的話這種恢復數據可能就比較貴了哦
第一種情況:
就是硬碟損壞已經無法讀取了。這時候可能是機械硬碟內部的零部件出現了損壞,或者是硬碟內部出現了壞道無法讀寫了,這種情況我們是無法自己來修復的,必須要開盤進行數據恢復。開盤數據恢復對於環境和專業知識的要求非常高,也需要在無塵間操作,相對的價格也會高一些的,這種情況的話我們需要尋求專業的數據恢復公司的幫助進行恢復數據。
恢復俠硬碟開盤數據恢復公司
產生硬碟產生硬體故障的常見原因:
1、設備連接電腦的時候無故斷電、強制開關機
2、熱拔插(強拔了)
3、電腦介面接觸不良
4、磕磕碰碰
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硬體損壞
硬碟硬體故障開盤標準的恢復過程如下:
1:先買一塊配件盤,配件盤的要求是跟壞盤(數據盤)一樣,同型號最好是同批號同時的盤
Ⅹ 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碟壞了怎麼辦
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碟壞的話,只有更換新的機械硬碟,你可以拿到售後那裡,或者是電腦維修店,請專業的師傅給你更換新的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