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是什麼品牌
1、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沒有準確的定論,
2、康柏認為自己是筆記本電腦的鼻祖。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2.6公斤),使用時,需要把一側放平,直立的底部則顯示出一個屏幕,雖然是比較重,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能與當時的IBM PC兼容————當時的微軟給IBM寫的基於PC-DOS的軟體還沒辦法在別的機器上運行。
3、IBM於1986年生產了一台名為convertible 5140的筆記本,認為自己才是世界上第一款筆記本電腦。理由是:IBM PC convertible 5140是世界上第一台內置電池的計算機。這也確立了以後筆記本的設計規范,電池成為不可替代的標准配置。該機重量「僅有」5.5公斤,而且性能在當年來看很是強大:它採用了低功耗8080處理器、擁有4.77MHz主頻,256kb內存(可擴充至512k),兩個3.5英寸軟碟機,可附加LCD顯示器。
4、東芝比IBM先走了一步。東芝1985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T1000/T1100,T10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哈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由於重量也還合適,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大多數人認可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
『貳』 誰製造了歷史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
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經過三年緊張的工作,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台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 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誰是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這個問題,業界有著不同的看法。在這里我們首先要解釋一下兩個相關的英文單詞:Laptop和Notebook。這兩個都是指「筆記本電腦」,但從字面上來理解,前者是特指能放到大腿上用的筆記本電腦。也就是說,很多人認為笨重得不能在膝上使用的「筆記本」不能稱之為「筆記本」。 正是因為對筆記本電腦的理解不同,到底誰生產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也引起了一番紛爭。
康柏第一台電腦Osborne I00
康柏認為自己才是筆記本電腦的鼻祖。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2.6公斤),使用時,需要把一側放平,直立的底部則顯示出一個屏幕,雖然是比較重,但是當時2995美元的價格還是相當劃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能與當時的IBM PC兼容————要知道那時候傳說中的比爾·蓋茨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傳說中的微軟給IBM寫的基於PC-DOS的軟體還沒辦法在別的機器上運行。IBM PC convertible 5140 IBM可不是這么認為。IBM於1986年生產了一台名為convertible 5140的筆記本,他認為自己才是世界上第一款筆記本電腦。理由是:IBM PC convertible 5140是世界上第一台內置電池的計算機。這也確立了以後筆記本的設計規范,電池成為不可替代的標准配置。該機重量「僅有」5.5公斤,而且性能在當年來看很是強大:它採用了低功耗8080處理器、擁有4.77MHz主頻,256kb內存(可擴充至512k),兩個3.5英寸軟碟機,可附加LCD顯示器。東芝的「世界第一台」筆記本 不過,東芝還是比IBM先走了一步。東芝1985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T1000/T1100,T10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哈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由於重量也還合適,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大多數人認可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時至今日,筆記本產品早已經五花八門,重量不斷下降,體積不斷減小,而性能卻越來越高。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25年來值得銘記的筆記本電腦,並按照時間順序,把它們幕後的硬體進步也進行回顧。 自1985年第一台筆記本電腦面世以後,在接下來的若干年裡,筆記本電腦的發展一直緩慢,就算到1988年康柏開發了「攜帶型電腦」Compaq SLT 286,採用了286的處理器,VGA屏幕,重量仍達到6公斤。現在人們肯定不能理解6公斤的筆記本到底有多重,那相當於三台14寸筆記本的重量,居然在當時還是「攜帶型」電腦。
第一台彩色筆記本第一台DSTN彩色筆記本電腦 自東芝第一款筆記本誕生後,隨後的一系列筆記本電腦採用的都是單色顯示器,這對於追求高品質視覺享受的人們來說,顯然是一個重大缺陷。1990 年,東芝公司又推出了第一台DSTN彩色筆記本電腦。產品型號為東芝T5200C,處理器為英特爾 80386(20MHz), 內存為2MB,硬碟為200MB,顯示屏為彩色10.5英寸STN,解析度為640×480(VGA)。它為人們追求高品質畫質的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第一台蘋果筆記本蘋果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100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引領設計潮流的蘋果,直到1991年才推出了PowerBook 100筆記本,它的出現也意味者輕薄的蘋果Power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正式面世。PowerBook 1002.3公斤的體重在當時來說絕對是絕對少有的,而且其外觀也跟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筆記本相當接近了。盡管它的性能依舊低下,不過由於移動性能十分強,而且當時它的售價也比較便宜,上市後因此也非常成功,並且開始確立了蘋果筆記本在市場上的地位。該機採用Motorola MC68HC000(16MHz)處理器,擁有2 MB內存,20/40 MB硬碟,以及9英寸的顯示器。
筆記本電腦爆發開始:第一台奔騰處理器筆記本世界上第一台奔騰處理器筆記本 筆記本的爆發應該從1994年開始。 1989年之前,攜帶型電腦都還是採用和台式機一樣的處理器,主要還是採用降頻的方式減少發熱量和耗電量來支持便攜性,1989年英特爾推出的80386SL/80386DL是第一塊筆記本電腦專用移動版處理器,1994年,英特爾公司推出奔騰處理器,同步推出筆記本專用處理器Mobile Pentium,從75MHz起跳。同年,東芝推出第一台配置Pentium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T4900CT,採用Pentium 75Mhz處理器、8MB內存、772MB硬碟和顯示屏為彩色10.4英寸TFT,解析度為640×480(VGA)。
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 IBM ThinkPad 755CD 1994年還有一件令人振奮的事。1994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帶有CD-ROM驅動器的筆記本電腦IBM ThinkPad 755CD發布,雖然僅僅是倍速的CD-ROM,但這足以令人興奮。Windows 95——微軟經典操作系統 1995年,微軟發布了Windows 95操作系統,這極大的促進了筆記本電腦的發展。由於操作系統中集成了電源管理,而不必用專用的集成電路優化其設備的電源壽命。這也使得筆記本電腦設計更加簡單和穩定。此後,奔騰處理器+CD-ROM+Windows平台筆記本電腦開始流行。而從1995年起,IBM ThinkPad無疑成為了筆記本行業中的旗幟,從而一舉奠定了人們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由於接下來ThinkPad占據了筆記本發展的大多數篇幅,因此,我們不得不用一整頁的篇幅來回顧一下,ThinkPad曾經推出的經典機型。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
ThinkPad 700C 是 IBM 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電腦,它成為一個經典品牌10年傳奇的開端,
ThinkPad領導移動計算技術發展的歷程也從此開始。它採用了大量創新技術,如 10.4 英寸彩色液晶顯示屏、新型鍵盤等,
以及位於鍵盤中央的紅色指點式滑鼠TrackPoint。從此「小紅點" 成為ThinkPad的象徵。該機採用英特爾 80486SL 處理器(主頻 25MHz),
10.4" TFT 彩色液晶顯示器(VGA 解析度 640*480),4MB 內存(可擴展至16MB),120MB 硬碟,重 3.5 Kg。
首款支持手寫輸入筆記本:
具備手寫功能的筆記本——IBM ThinkPad 750P
IBM筆記本在1993年迎來飛速發展,推出了第一款具備手寫功能的筆記本——IBM ThinkPad 750P,將手寫輸入方式引入了筆記本電腦領域,
讓用戶可以更加方便地操作筆記本。此外,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手寫輸入的筆記本,ThinkPad 750P/360P也可以說是平板筆記本的始祖。
1995年,IBM ThinkPad推出了三款經典機型:ThinkPad 750C成為世界第一款進入太空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也是第一台支持底座的筆記本電腦;
經典的「蝴蝶機」ThinkPad 701C;第一款內建了攝像頭的筆記本ThinkPad Power Series 850。
第一台支持底座的筆記本:
IBM ThinkPad 750C
在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執行清潔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任務過程中,一台 IBM ThinkPad 750C 隨同前往,
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筆記本電腦。這台 ThinkPad 750C 的主要任務是運行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個測試程序,
以確定太空環境下的宇宙射線是否會導致筆記本電腦的存儲異常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蝴蝶機——經典的折疊分離式鍵盤
經典蝴蝶機——Thinkpad 701C
Thinkpad 701C是IBM歷史上的一個焦點產品,由於可折疊分離式鍵盤,鍵盤採用獨特的可伸縮式設計,當它被打開或關上時,
其鍵盤自動地張開和收起,該機又被稱為蝴蝶機。這款產品雖然憑借超薄機身設計和古怪的鍵盤設計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折疊分離式鍵盤可以在較小的機身上實現全尺寸鍵盤功能,由於設計過於前衛,出貨量不大,同時由於這種設計理念在業界絕無僅有,
因此被不少發燒友看作是極品,甚至有人還專門收藏。
最暢銷的筆記本電腦
最暢銷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600
1998年,IBM推出了至今為止最暢銷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600。ThinkPad 600體現了當時IBM提出的「thin and light」的理念,
在36.5mm的機身內置了CD-ROM驅動器,達到性能和重量之間的平衡。在當時,ThinkPad 600無論是構造設計、電子性能、
發熱控制以及人性化設計都堪稱完美。該機的主要配置:英特爾 Pentium II 處理器(主頻 266/233MHz),13.3 英寸 TFT 彩色顯示器
(XGA 解析度 1024*768),32MB 內存(可擴展至 160MB),3.2GB 硬碟,重 2.5 Kg,帶有 CD-ROM。
直到2000年後,IBM開始摒棄以數字命名機型的方式,逐漸以T、R、A、X來命名各類型的筆記本。其中T代表性能和輕便之結合、
R代表經濟機型、A代表全功能高性能、X代表超便攜。而經典的T20/T23,或者後來出現的X30/X40等超薄機型的出現,
奠定了ThinkPad商業化和專業化的基礎和品牌形象,成為人們選購筆記本的品牌首選。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筆記本更輕薄更強勁成為發展主流,輕薄自然少不了日韓廠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高性能低功耗也是英特爾、
AMD甚至是全美達等處理器廠商的發力之處。從根本來說,在過去的歲月里,硬體的飛速發展是PC業前進的主要動力。
索尼PCG-505:金屬外殼超薄經典
超輕薄筆記本的經典力作:索尼PCG-505
日韓廠商在輕薄方面所做的努力讓人嘆為觀止。1997年末,剛涉足筆記本領域的索尼便推出了一款震撼整個筆記本業的新品PCG-505,
這款筆記本電腦產品厚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3.9毫米,重量僅為1.35公斤。令人贊嘆的是,這款產品採用了當時最高端的處理器:Pentium MMX 133MHz,
標配32MB內存(可擴充)、1.1GB硬碟;10.4寸SVGA液晶屏幕,並採用了金屬外殼。也正因如此,Sony PCG-505俘獲了無數玩家的心。
東芝DynaBookSS:再度刷新輕薄記錄
東芝推出的DynaBookSS
而東芝、松下等廠商表現也相當出色。1998年由東芝推出的DynaBookSS 3000/3010ct,其19.8mm的厚度,再一次刷新了筆記本的輕薄的記錄,
兩款機型都採用了10.4英寸SVGA顯示屏,64m內存,並採用了Pentium MMX處理器;1998年年末松下推出了兩款新產品A44/S51則採用Pentium II 266MHz處理器,
其中A44內置20倍速CD-ROM,重量約為1.58kg;而S51則沒有內置光碟機,重1.38kg。
這些數字就算在今日,也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優秀的。輕薄筆記本的大量涌現,也使得隨身計算成為可能。
第一個專門針對筆記本設計的處理器
全美達超低功耗的Crusoe處理器
2000年,全美達推出了超低功耗的Crusoe處理器,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第一個專門針對筆記本電腦設計的處理器。只可惜這款處理器雖然功耗控製得很好,
但計算性能不足,因此只出現在日韓品牌的超便攜筆記本電腦上。例如富士通的S553/T553,使用533MHz的Crusoe處理器,電池使用時間在4小時左右。
只有785克的筆記本電腦:索尼X505
只有785克的筆記本電腦:索尼X505
在輕薄路上,或許我們忘不了這一款機型:索尼X505採用Pentium M 1GHz處理器,512M板載DDR內存,20GB的硬碟,
英特爾的855GM整合圖形晶元,採用了1024x768解析度的10.4寸屏。而最讓人感嘆的指標是其機身最薄9.7毫米,重量最輕785克。
引領硬體潮流:英特爾處理器
筆記本強勁的芯——奔騰M處理器
輕薄路上,除了索尼等廠商自己的優秀工藝之外,英特爾幕後的作用一樣不可小覷。2003年3月,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發布,
其中Pentium-M處理器具備增強型的SpeedStep技術,高達1MB容量的二級緩存,總體平均運行功耗可以控制在1W左右。
而隨後的Dothan、Sonoma、Santa Rosa甚至到Motervina平台,無一都是考慮了高性能下的低功耗設計。
毫無疑問,筆記本輕薄化和高性能化將是未來筆記本發展的兩條路子。一方面,低電壓低功耗的處理器性能上足夠在日常工作中應用,而另一方面,需要做多媒體應用的用戶可以選擇高性能的處理器和獨立顯卡。從信封中拿出來的MacBook Air
極致輕薄的ThinkPad 全功能筆記本X300
時至今日,由於大量小封裝低電壓處理器的應用,輕薄筆記本也不斷刷新厚度和重量記錄。曾經從信封中拿出來的蘋果MacBook Air,極致輕薄的全功能商用本ThinkPad X300,甚至是號稱「全球最薄」的戴爾Adamo XPS……首款CULV筆記本將輕薄筆記本的價格拉下神壇 而輕薄筆記本也開始走下神壇。CULV平台推出以後,合理的售價也促使這一市場熱賣,市場上開始涌現13寸甚至是11.6寸屏幕的輕薄筆記本。作為第一款CULV平台筆記本,雖然有著被召回的不光彩歷史,宏碁 aspire 3810T依然值得在筆記本發展史上留下一筆。筆記本電腦高性能潮流的代表:Alienware M17x 用於替代台式機和一體機的大尺寸高性能筆記本也開始逐漸增多。與當初設計筆記本的初衷「移動計算」相反的是,這些筆記本越做越笨重,而超強的硬體配置也使得他們與台式機的對抗中不落下風,其中,不惜代價採用最高硬體配置的alienware M17x成為該類筆記本電腦的典型代表。筆記本電腦小型化的極端——MID 人們依然在為筆記本的發展做更多的嘗試:上網本雖然性能不佳,但是更小的尺寸和更優秀的功耗控制也是用戶看重的優點;Windows 7操作系統的出現使得多點觸摸的筆記本成為可能;比MP4大不了多少的MID和UMPC雖然市場表現不佳,但是我們依然鼓勵他們勇於嘗試的勇氣。更小尺寸的筆記本由於功耗和散熱的要求,導致了整機性能太低,影響了用戶體驗。蘋果iPad的出現或將引領平板筆記本發展 或者,蘋果iPad的出現,能夠使得更小尺寸的筆記本看到新的出路,那就是以應用和需求為主導的筆記本發展思路,而不是僅僅依靠硬體升級來獲得更小尺寸和更高性能。以後的筆記本電腦路在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叄』 最早的手提電腦是誰發明的
1982年11月,康柏公司推出了手提電腦——1996年,美國的《電腦》雜志這么說。不過,對這一款28磅(1磅約454克)的筆記本電腦的雛形,IBM卻不承認它是筆記本電腦的№1。它堅持認為,自己在1985年推出的一台「PCConvertible」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的開山鼻祖。而日本人則認定東芝公司在1985年開發的T1000,才能享受世界筆記本電腦的№1的榮譽;T1000採用了英特爾8086的CPU(中央處理器),512kb的RAM(隨機存儲器),9英寸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但能運行MS-DOS操作系統。
『肆』 筆記本電腦是什麼時候有的
一、筆記本電腦雛形
1、1979年,Grid Compass 1109電腦問世,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對筆記本電腦製作的第一次嘗試。這款電腦是英國人WilliamMoggridge在1979年為Grid公司設計的。不過這款電腦問世後的面向對象只是美國航空航天領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扇貝上獲取靈感製造的輕便電腦,普通民眾是無法與其接觸的。
2、1983年5月,美國發布了世界首款彩色便攜電腦---Commodore SX-64 "Executive"。這款便攜電腦採用的是MOS 6510(1MHz)處理器,64K內存,320 X 200解析度的5寸彩色顯示器,內置5.25寸170K的軟碟機一個。
3、1984年2月,IBM公司發布IBM 5155個人便攜電腦。這款便攜電腦採用的CPU是Intel 8088(4.77MHz),配備256K的內存(最大擴充640K),內置顯示器為9寸的琥珀黃色顯示器,解析度為640 X200,採用的系統為裝在磁碟上的IBM
PC-DOS Version 2.10。
二、真正的筆記本電腦誕生是 1985年,由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1100正式問世,這款筆記本電腦目前為止是多數國內媒體公認的第一款筆記本。也就是這款筆記本的問世,開始了筆記本業界的風雨路程。
三、在此之後的10年裡,筆記本電腦開始緩緩地進入中國用戶的視野。1996年時,在中國大陸,筆記本電腦在整個PC市場中所佔比例還不到1%。
『伍』 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是哪家公司製造的
1996年,美國《電腦雜志》提到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4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IBM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1985年開發的一台名為PC
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美國人爭吵不休,大洋那邊的日本人也不樂意了。因為他們認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於1985年推出的產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MS-DOS操作系統。
實際上,之所以會發生「誰製造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爭執,關鍵在於日本人和美國人對筆記本電腦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紀80年代初,IBM開發出個人PC後,人們夢想著開發出一種能夠隨身攜帶的PC產品。1983年,《國家電子》雜志首度提出了「手提電腦」的概念,後來這個概念又演變為「膝上型電腦」,當時包括蘋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這種產品。在美國人看來,正是「膝上型電腦」的發展催促了筆記本電腦的誕生。
而在同時期的日本,東芝、松下和索尼等廠商則熱衷於開發一種被稱為「移動PC」的產品,「移動PC」基於IBM
PS/2系統,使用外接電源。嚴格來講,當時日本人所開發的「移動PC」更接近於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尤其是日本廠商在開發「移動PC」的過程中強調便攜性,這與美國人設計那種笨重得需要扛起來才能移動的「膝上型電腦」形成鮮明對比。更為關鍵的是,正是在東芝T1000推出之後,筆記本電腦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才紛紛出現,市場開始全面快速的發展。
200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學報》在紀念PC誕生20周年的一篇報道中寫了「1985年,東芝推出T1000,第一次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電腦』的概念。」它採用OSBORNE1重24磅,價格1795美元。這台電腦採用CP/M操作系統,裝有WRDSTAR字處理軟體,SUPERCALC電子表格軟體,MBASICX編程語言.CBASIC語言等。在硬體方面,它內置了兩個軟碟機,當然沒有光碟機,而且,各種當時的介面一應俱全。
『陸』 最早筆記本電腦是什麼品牌
1979年,Grid Compass 1109電腦問世,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對筆記本電腦製作的第一次嘗試。這款電腦是英國人WilliamMoggridge在1979年為Grid公司設計的。不過這款電腦問世後的面向對象只是美國航空航天領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扇貝上獲取靈感製造的輕便電腦,普通民眾是無法與其接觸的。
Grid Compass 1109電腦,64KB內存,1.12MHZ11千克重。 1983年5月,美國發布了世界首款彩色便攜電腦---Commodore SX-64 "Executive"。這款便攜電腦採用的是MOS 6510(1MHz)處理器,64K內存,320 X 200解析度的5寸彩色顯示器,內置5.25寸170K的軟碟機一個重量約13千克。 1984年2月,IBM公司發布IBM 5155個人便攜電腦。這款便攜電腦採用的CPU是Intel 8088(4.77MHz),配備256K的內存(最大擴充640K),內置顯示器為9寸的琥珀黃色顯示器,解析度為640 X200,採用的系統為裝在磁碟上的IBM PC-DOS Version 2.10,重量約16千克(30磅)。
真正的筆記本電腦誕生
1985年,由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第一款筆記本電腦T1100正式問世,這款筆記本電腦目前為止是多數國內媒體公認的第一款筆記本。也就是這款筆記本的問世,開始了東芝公司在筆記本業界的20風雨路程。 1989年9月,蘋果公司面向用戶推出了第一款筆記本電腦。它採用了68HC000處理器,這是Motorola68000的低電壓版本,運行頻率為16MHz。內存為1MB,內置了40MB的SCSI硬碟。這款筆記本採用的顯示屏依舊為10寸單色液晶顯示器,解析度為600 X 400,重量約4千克。當然也正因為性能卓越,這款筆記本的價格十分高昂。 1991年,第一台商業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顯示屏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型號為T3200SXC,CPU為Intel386SX(20MHz),內存1MB,硬碟120MB,顯示屏彩色24厘米ActiveM atrix TFT,解析度為640×480(VGA)。 1992年10月IBM推出了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700C。 1994年第一台配置Pentium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東芝T4900CT,Pentium處理器(75MHz)、內存8MB,硬碟772MB,26厘米TFT,解析度為640×480(VGA)。 1995年,ThinkPad760cd問世,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體功能、第一個採用12.1英寸SVGA高解析度顯示的筆記本電腦。支持多媒體處理意味著筆記本電腦從純商用開始走向更為廣闊的多元化市場,此時的筆記本電腦正如當年的 PC一樣,開始走向普通大眾。
『柒』 筆記本電腦最早是哪一年出產的
筆記本電腦最早1985年出產的,型號為T1100,它由日本東芝公司設計,搭配了不到1MHz的Intel8086處理器,配置9英寸單色顯示屏,裝有MS-DOS操作系統。
T11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蛤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
(7)最早的筆記本電腦擴展閱讀:
T1100的意義
T1100的實際用途其實並不大,因為其性能與同期的台式機相比相差甚遠,使用起來不方便;機身相比於後來所見到的筆記本也太重,不方便攜帶,更沒有內置電池,還得依賴外接電源,而且在價格上也非常昂貴。
然而,T1100把電腦主機和顯示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整機的重量相比於同期的機器來說已經輕了不少,在便攜性上已經進了一大步,而這一設計使移動計算成為可能。在T1100推出後,立刻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它也開創了移動計算的新紀元,是現在的筆記本的原型和鼻祖。
『捌』 誰生產了全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
東芝生產了全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其在1985年,開發並銷售世界上第一批膝上型個人電腦。
東芝T1100搭配不到1MHz的Intel8086處理器,配置9英寸單色顯示屏,裝有MS-DOS操作系統。T1100的大小為12×2×11英寸,整機重量為6.4鎊(合計2.9千克)。採用了蛤殼式設計,提供了一個完整大小的82鍵鍵盤、一個3.5英寸的720KB硬碟、512KB的RAM和一個內置的數據機。
(8)最早的筆記本電腦擴展閱讀:
伴隨容量不斷增大的,是筆記本電腦硬碟體積的不斷縮小,最初,筆記本電腦硬碟的厚度超過了17mm,使得筆記本電腦的體積基本沒有壓縮的空間;90年代末,廠商們將這個厚度降到了12.5mm,除此之外,超薄光碟機、TFT液晶屏、鋰電池以及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也都促使了筆記本電腦向更輕更薄的方向發展。
2001年,筆記本電腦在3D顯示方面終於有所突破,兩大圖形晶元巨頭ATi和NVIDIA開始涉足筆記本電腦顯卡領域,筆記本電腦進入高性能的3D時代,2003年3月,迅馳移動計算機技術問世,再次將筆記本電腦推向了無線通訊新時代,在加強便攜性的同時,具備了更強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