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腦多久更新換代一次比較合適
正常電腦的更新換代不像手機,因為電腦是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的了。按理論上來說,電腦已經有性能過剩的這種說法了,所以更新換代還要和你使用什麼軟體或者說你愛不愛追求電子產品來講了。並且電腦分為台式機和筆記本,這兩者也是不大一樣的。相對來說台式機的壽命要比筆記本長一些。
選用筆記本的大多是為了便攜,大多是工作使用,那麼這樣的電腦大約可以用在4到5年,因為作為筆記本,它的電池壽命是很有限的,並且它的硬碟比台式機更易損。這是由於筆記本經常攜帶,磕碰是很正常的,這就很容易損壞到硬碟。或者說這樣的磕碰對電腦整體都是一種考驗。
如果你是一個游戲愛好者還選擇筆記本的話,那麼大約2年一換比較合適。因為筆記本的性能本來就是壓縮過的。所以更換速度比台式機要快,不然性能根不上游戲的要求。更換頻率就要更快一些才行。
② 電腦升級周期延長到六年,消費者為何不願更換新PC
個人電腦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衰退,更換周期長達六年,迫使廠商轉型。英特爾CEO科再奇在貝爾斯登戰略決策峰會上指出,過去的個人電腦更換周期通常為四年,如今已延長至五至六年,反映出需求的疲軟。
科再奇強調,雖然個人電腦市場逐漸萎縮,但英特爾仍需致力於技術研發和創新,以縮短消費者更換電腦的周期。盡管智能手機更換頻繁,但電腦的升級周期過長,需要解決這一問題。行業共識是,電腦已從日常消費品轉為企業辦公設備,家庭電腦的使用率下降,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逐漸成為主流。
電腦升級周期延長的原因之一是舊版系統能支持較老硬體。如五年前的Sandy Bridge處理器仍能運行Windows 10,即使在老舊的戴爾Dimension E510上,也能勉強運行。用戶日常需求,如上網、聽音樂,老電腦基本能滿足,這延長了更換周期。
然而,游戲電腦和新技術驅動的升級需求是個例外,如4K視頻和VR,使得游戲用戶每兩三年就會升級電腦。盡管如此,科再奇指出,電腦市場正在轉型,個人電腦發貨量受混合型平板電腦的影響而下滑,英特爾正從以電腦為中心轉向物聯網。
盡管如此,個人電腦晶元業務仍是英特爾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市場穩定跡象逐漸顯現,電腦發貨量的萎縮將趨於減緩。然而,具體何時達到穩定狀態,科再奇並未給出具體時間。總之,英特爾正在適應市場變化,進行業務轉型。
③ 台式電腦的更新周期是多久呢
其實要看使用的要求了,有的可以使用二三十年,有的也就三年左右吧,更新硬體一般一年左右就有新的CPU和顯卡。
④ 電腦多久更新換代一次比較合適
電腦的型號與參數不停的升級,但是在每一個具體時刻,購買電腦選擇當時高、中、低檔的價格基本沒有變。一般台式機可以用3000,6000為分隔線,筆記本電腦比這個價格線再高1000元,用這兩個價格可以劃分低中高檔。檔次不同,更新換代的周期也不一樣,一般情況為3--6年。我國會計制度將固定資產電腦的拆舊率一般計算為6年折完,就是辦公電腦,最長6年更新換代,家庭電腦因為游戲、視頻較多,4年更新一代差不多能滿足需要。
電腦更新有幾個原因:一是硬體老化;二是操作系統及軟體升級,三是業務需求。
硬體老化與你買電腦時選擇的檔次有關,越高檔的配置,越貴的配件,運行越穩定。越便宜的配置故障率就越高。一般品牌電腦整機保修3年,也就是說在3年內電腦故障的概率很小。超過3年,故障率上升,維修成本越來越高,到一定程度,整體更新才劃算。組裝的兼容機,一般散件保修一年,重要的部件如內存、CPU等也是保修三年。基本上也能堅持三年。三年後就可以考慮更新了,如果當時配置高檔的,可以使用壽命再延長1-2年。
有時操作系統更新,迫使電腦硬體也跟著更新,這個目前的麻煩還不大,比如windows10需要的硬體配置高一些,可實際上使用windows7也不錯。沒有特別需要,不用緊跟系統升級的步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