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算機組成原理學什麼
不太難學,只是有點抽象。有電路,有演算法 ,有定址法式,還有高速緩存等等,只要有點耐心一定沒有問題的,祝君好運。
額……不好意思,上次回答是同學用我的電腦時替我答的……
其實這科目的確很難,內容繁雜,我以前學的時候上課也會有很多疑問不能及時解決。
首先,找到重點知識點,著重學習,不然真的會浪費很多時間,這個上課時老師一般會強調,和老師的溝通很重要;
其次是筆記,我的筆記是包含了課本基礎知識、老師補充的知識點、考研題很多內容,不要怕浪費時間,用手寫絕對是幫助理解的好辦法;
第三就是看課本看筆記,這科目需要時間,只要用了時間任何知識點都是可以理解的。
需要注意,這科的公式比較多,和數學一樣,一個公式可以解決多道題,所以公式一定要記牢。
就這些了,任何方法都是別人的,我只能給你些建議,希望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祝你成功!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考研時努力學了組成原理。總結如下:
1. 邊看書,邊記筆記
2.不懂的地方反復捉摸
3.計算的部分要親自去算
4.推薦唐 的書,配套她的習題,親自做做例題。
5.多看,多記,多理解
② 台式電腦的主要原理
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 )的主要結構:
主機:主板、CPU (中央處理器)、主要儲存器(內存)、擴充卡(顯示卡音效卡網卡等 有些主板可以整合這些)、電源供應器、光碟機、次要儲存器(硬碟)、軟碟機外設: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攝像頭,外置數據機MODEM 等)。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台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也可以是數據。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
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據移動2)、數邏運算3)、條件驗證4)、指令序列改易。
指令如同數據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體在一台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於那些機型商業化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 類的電子控制開關來實現使用2們通常有著數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採用令程序和數據分離的哈佛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