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態硬碟的優勢在於反應快、速度快,但是容量小;相反機械硬碟容量大,但反應慢,速度慢。在使用的時候就需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2、只要主板支持2個或以上的SATA介面就可以同時插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順序無所謂,但是推薦固態硬碟接到第一個SATA插口,機械硬碟接到後面,主要是方便bios設置。
3、把系統裝在固態硬碟,充分發揮固態硬碟速度快的優勢,佔用大量磁碟空間的影視資料等建議放在機械硬碟裡面。
4、插上固態硬碟後,首先進BIOS把硬碟模式改成ACHI,然後裝系統。固態硬碟分區時,要留意4K對齊,用WIN7以上系統分區時默認是對齊的。
5、機械硬碟到後直接連接到後面的SATA口,進系統後直接分區,機械硬碟不建議分很多個區,固態硬碟佔用1~2個分區,機械硬碟也建議分成1~2個分區。
⑵ 筆記本可以加裝機械硬碟嗎
如果筆記本本身有預留了M-SATA硬碟位,是可以裝兩個固態硬碟的。默認啟動盤在BIOS中可以設置。但多數筆記本只能再增加固態硬碟。
筆記本電腦可以接兩個硬碟,多數都可以。 筆記本,主盤位肯定是有一個硬碟,第二個硬碟,一般接在光碟機位。或者msata及m.2介面上。 很多新一些的筆記本,給固態硬碟留有介面。一般有兩種,一個是msata,另一個是m.2,也叫ngff。可以接固態硬碟。但也只能接固態硬碟
⑶ 只有固態硬碟的筆記本電腦如何加裝機械硬碟
如何加裝機械硬碟:
首先需要看的是電腦主板是否支持加裝機械硬碟,沒有沒有預留硬碟位置。如果自己不清楚,那麼可以咨詢購家,或者是上電腦官網裡面查詢。
正常筆記本都是預留了加裝硬碟的位置,也可以把整個底部拍出來就可以看到是什麼樣的,能不能支持加裝硬碟。
如果不能加裝硬碟,那麼就是只能使用外接移動硬碟即可。
⑷ 買了新電腦是固態硬碟想加裝一個機械硬碟怎麼操作
如果是台式機,找條SATA線,往上硬碟上一插,連主板上,電源的硬碟供電線拉一條過來接硬碟上就可以了,如果是筆記本,那得看有沒有機械硬碟位,有的話弄個硬碟插上去,沒有的話可以考慮光碟機位,弄個光碟機托盤,如果光碟機也沒有,那就不用想了加不了,有系統直接格式化掉就可以了
⑸ 那款筆記本電腦可以自己加裝硬碟
1、我目前所遇見額筆記本基本都可以安裝SATA介面的硬碟。
2、SATA介面的硬碟,有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之分,你是需要安裝什麼硬碟。
3、目前大多數筆記本都使用的是固態 M.2介面硬碟,但還是預留的有SATA介面的硬碟。為了增加筆記本存儲空間。
⑹ 新筆記本怎麼加裝硬碟
前提完成電腦組裝
1、裝備一張系統安裝光碟或者系統安裝u盤,直接購置或者用鏡像製作啟動u盤都可以
2、進入bios設置開機第一啟動項,需要將它修改為光碟啟動亦或者是U盤啟動,這需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進行設定,主板說明書有介紹。
3、插入安裝系統的光碟或者U盤了,選擇對新的硬碟進行分區。系統盤一般40-50g。其他根據情況自行選擇。
4、完成分區操作之後就可以正式的安裝操作系統了,選擇安裝到C盤就是系統盤,等待復制文件安裝等待,安裝時候根據不同的操作系統可能略有不同,大概的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基本沒有什麼復雜操作。
5、進入操作系統之後進行必要的驅動安裝,系統更新等
⑺ 請問買筆記本沒有機械硬碟只有固態硬碟,那機械硬碟可以自己裝上去嗎
那要看機器本身有沒有2.5吋硬碟位,如果有,而且原配的固態不是2.5吋的那麼就可以自己加一塊機械盤,如果原配固態就是2.5吋的那麼就沒有地方給你加配機械盤了
或者機器如果有光碟機,那麼可以配個光碟機位的硬碟架加裝機械盤
⑻ 筆記本電腦怎麼裝硬碟
平常辦公用的比較多的Word、Excel,大一點的軟體就是LR和PS,基本不玩游戲,所以性能一直沒感覺有致命短板,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就是筆記本的硬碟差了點,具體表現是操作電腦時機械硬碟加速時的動靜有點大,特別是晚上做文案時,忍受了半年左右,剁手了個SSD自己換上搞定了,下面把改造升級過程給大家分享下。
換SSD之前先去官網查了參數,這款筆記本的主板上硬碟介面為SATA3,光碟機介面為SATA,所以作業時為了保證速度,要把SSD安裝到主板上,把機械硬碟換到光碟機位置。筆記本原光碟機的厚度為9.2mm,選支架時一定要注意厚度,如果厚了會放不進去的,ssd的厚度不太要緊,因為裡面原來放機械硬碟的空間比較大。
筆記本加裝 ssd固態硬碟的方法/步驟:
用到的工具有螺絲刀、撬棒、翹片,螺絲刀用的小動X1,優點是動力不錯,能達到6KG,家裡的螺絲基本都能搞定,缺點是不支持自鎖。
聯想天逸310的拆解資料網上沒有,我也咨詢過聯想客服,結果客服也沒有官方的拆解資料,網路也找不到這個版本的拆解帖子,所以,我這個算是網上的首拆帖子。拆解時要用翹片先把鍵盤拆開,拆鍵盤時要注意,從我圖示的位置拆最容易,鍵盤用了多個卡扣固定的。
鍵盤松動之後接著用撬棒把鍵盤的排線分離,排線在左下角,拆鍵盤時要注意別有太大的動作幅度。
鍵盤拆下來是這樣子的,網上有帶背的鍵盤,如果願意折騰可以自己換上。
鍵盤下面的螺絲是固定底殼的,只有拆下這顆螺絲,底殼才能拆下來。
接著開始拆背面的底殼,這一顆拆的是光碟機,後面要把光碟機換成機械硬碟。
拆光碟機,現在光碟機用的不多了,但是因為出於刻錄光碟的需要,我特地選的這款帶光碟機的,後面把光碟機拆下來之後用易驅線做成移動光碟機用。
背殼上的螺絲全拆下來了,螺絲按照原來的位置進行擺放,後面安裝時不會搞錯,磁吸板用的是wowstick家的。
現在開始拆D殼,D殼包圍著C殼,所以拆的時候要從正面開拆,還是用翹片沿邊開始轉一圈,到了拐角處要費力一些,不過大膽搞就行,搞不壞的。
分享C殼和D殼時一定要慢點、輕點,因為兩殼之間還有一根排線,看下圖,就是中間那根,這根排線是電源線,而且是焊死的。
看一下筆記本的主板結構,主板集中在左側,拆解起來比較麻煩,後面清灰時有一定難度,所以這次拆開之後我接著清了一下灰。
主板板載了4GB內存,還預留了一條內存插口,後面升級時可以加一條內存,內存最大支持16GB。
把排線伸展到最長的狀態,右上是機械硬碟,也是這次作業的主要目標,把機械硬碟拆下來,換成SSD,為啥要換在這呢?前面提到過,只有這里是SATA3,光碟機那隻是SATA。
下面是我購入的產品,SSD用的朗科的,選這個品牌因為那段時間全網就這個品牌便宜;硬碟支架用的ORICO家的,易驅線用的同樣是ORICO家的,可以把拆下來的光碟機變成移動光碟機用,不用浪費。
這款光碟機支架可以放多種尺寸的硬碟。
光碟機支架背面藏著一把小螺絲刀,可以用來安裝硬碟。
小螺絲刀抽出來時這樣子,一頭是平頭、另一頭是十字花頭。
拆下來的光碟機和筆記本支架對比,厚度一樣的,其它地方也非常相似,只是缺少擋板和後面的小尾巴。
為了可以讓光碟機支架更好的固定,我還是把原來光碟機上的小尾巴拆下來安裝到支架上去
原來筆記本的機械硬碟與SSD的對比,厚度是一樣的。
把機械硬碟的支架拆下來安裝到SSD上。
安裝SSD,把螺絲悉數固定上。
安裝完SSD就可以收工了,安裝時記得要把電源線扣回線槽里,否則後面會把電源線夾斷。
安裝就是拆的逆過程,只不過比拆更簡單一些,安裝好開機上電。
接著用魯大師跑分看一下,因為這款筆記本本身配置並不高,所以這個分數已經讓我比較滿意,日常的辦公、娛樂足夠,磁碟跑分為9570,顯著比機械硬碟有提升,現在的短板就是內存了,後面考慮加個4GB內存,不過要等內存便宜了之後才能搞了。
⑼ 筆記本加裝機械硬碟教程
樓上正解,現在筆記本基本都只有一個硬碟位置,只能更換硬碟。
有少量電腦有光碟機,可以通過拆除光碟機來安裝第二硬碟,這個就很簡單,買一個光碟機位的硬碟架,裝好硬碟插進去就能用。
當然,最簡單的是使用一塊外置的移動硬碟。
⑽ 筆記本電腦的機械硬碟可以自己再裝一個嗎
台式機的硬碟是3.5英寸的
筆記本是2.5英寸的,尺寸不一樣的
如果是固態硬碟是可以安裝上的,是和筆記本的是一樣的